APP下载

浅析金朝皇位继承制度

2020-12-07薛振威

兰台世界 2020年11期

摘 要 金朝是12世纪初发端于我国东北地区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国家,女真人在短短十年间便灭亡了,10世纪就已经左右中国北方政局的契丹帝国,随后又瓦解了占据中原的北宋王朝。但是迅速崛起的金朝只存续了120年便走向灭亡,这与金朝皇位继承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皇位继承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金朝内乱频繁,极大地削弱了王朝的力量,加速了金朝的覆灭。

关键词 金朝 皇位继承 父死子继 兄终弟及

中图分类号 K246.4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0-03-26

★作者简介:薛振威,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史在读硕士,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世界史、辽金史。

Abstract Jin Dynasty was a feudal dynasty founded by the Jurchen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in the early 12th centur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dynasty by Jin Taizu Wanyan Aguda, it took the Jurchen just ten years to wipe out the Khitan Empire, which had dominated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northern China in the 10th century. Then Jin collapsed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at occupied the Central Plains. Despite a rapid rise, Jin Dynasty lasted only 120 years before it went down, which had a lot to do with many problems in Jin Dynasty's throne succession system. The imperfect throne succession system led to frequent civil disturbances in Jin Dynasty, which greatly weakened the dynasty and accelerated the collapse of it.

Keyword Jin Dynasty; throne succession; the sons succession after his father's death; the younger brothers succession after his elder brothers death

一、金朝立国前部落首领的继承制度

金朝立国前,作为部落联盟领导者的完颜部所采取的首领继承制度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双重标准”继承制,即在家族内部产生首领的前提下,同时参照“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根据《金史》的记载,金的始祖函普来自高丽,本不属于女真的完颜部[1]1。从函普开始,完颜部的首领便始终出自他的家族,直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国家,在这之前共有十位部落首领产生。其中前六位首领的传承都是采用父死子继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没有形成明确的制度,在第六代首领景祖乌古乃时出现了变化的迹象。

景祖在选择继承人时,并没有选择自己的嫡长子劾者,而是选择了自己的次子,即世祖劾里钵。景祖认为:“劾者柔和,可治家务。劾里有器量智识,何事不成。劾孙亦柔善人耳。”[2]7景祖根据自己对继承人的判断有意选择了次子,这一方面体现了此时部落首领个人权力的加强,有了一定改变前代传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部落的实力已经较前代更为强大,需要更加慎重地挑选最合适的首领继承人。世祖劾里钵继位后,完颜部的实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女真各部落逐渐统一,世祖已经不再甘心臣服于辽朝。正是在这种励精图治、力求政权稳固的思想下,世祖将景祖的意志做了更大的发展。“世祖阴有取辽之志,是以兄弟相授,傳及康宗,遂及太祖。”[3]42世祖之后的两位首领,肃宗、穆宗都采取了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穆宗后由于本代嫡亲兄弟已绝,遂将首领复传于世祖之子康宗乌雅束。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部落首领的继承制度呈现出先以父死子继,后由兄终弟及的“双重标准”,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整体是按照长幼顺序完成的。这种不明确的继承制度之所以能够顺利实现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随着部落首领地位的提高和部落实力的强大,优先选择年龄、素质更适合的继承人是符合部落发展需要的。其次,相比于封建王朝,部落统治阶级的关系更为简单、团结,首领继承时的阻力和反对势力相对较弱。最后,每一位继承者的候选人都有足够的能力胜任领导位置也是这种情况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二、太祖、太宗朝的谙班勃极烈制度

谙班勃极烈制度属于具有女真特色的“勃极烈制度”中的一部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并且灭亡了辽和北宋,使得国力大增。部落首领也从此成为帝国皇帝,为了适应新的变化,金太祖建立了“谙班勃极烈制度”,成为了金朝初期极具特色的储君制度。“勃极烈”一词的出现早于金朝的建立。“金自景祖始建官属,统诸部以专征伐,嶷然自为一国。其官长,皆称曰勃极烈,故太祖以都勃极烈嗣位。”[4]1215勃极烈作为官长权力的象征,成为女真族中政治和军事的领导者。完颜阿骨打从都勃极烈直接称帝,这正是谙班勃极烈制度成为储君制度的重要原因。

“谙班勃极烈,官之尊且贵者。”[5]2891金太祖在皇位继承问题上,采取了与父祖辈相同的兄终弟及的方式。“以弟吴乞买为谙班勃极烈。”[6]27吴乞买即金太宗,世祖第四子,是金太祖的同母弟弟。金太祖任命其为谙班勃极烈后,常常在太祖对外出兵的时候负责内政并防守后方[1]39。谙班勃极烈作为诸勃极烈之首,帮助皇帝管理国家,并且领导百官,除此之外还具有监国和维护皇权的使命,这些重要作用对金朝初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金太宗在位时期曾命其幼弟完颜斜也为谙班勃极烈,但是由于斜也早逝。之后谙班勃极烈由太祖的嫡孙完颜亶担任,完颜亶后来继承皇位即金熙宗。总的来说,成为谙班勃极烈者即为储君,这种具有女真特色的初期储君制度在太祖、太宗两朝都比较稳定,并且继承发扬了世祖之后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制。

三、熙宗、海陵王时期对嫡长子继承制的尝试

金熙宗是金朝建立后的第三位皇帝,他本人对汉文化非常热衷,并且积极学习中原王朝的体制,对国家机构进行改革。金熙宗最重要的改革在于用三省制为主体的汉官制度替代了金太祖时期建立的勃极烈制度。同时,随着皇权的加强,熙宗希望能够实现皇位继承制度上的改革,试图用嫡长子继承制来替代之前的谙班勃极烈制度,从而改变自世祖起皇位继承以兄终弟及为主的情况,重新确立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

1142年,金熙宗册立自己的嫡长子济安为皇太子。“熙宗立济安为皇太子,始正名位,定制度焉。”[7]1798这一举措标志着储君制度的彻底改变。虽然熙宗一心想要将嫡长子继承制固定下来,但是由于女真族内部兄终弟及的传统观念并未消失,且济安早夭,未能成年,使得熙宗改革储君制度的想法并未完全实现。与此同时,由于女真贵族势力仍很强大,他们中反对汉化和改革的人也有许多继续坚持采取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这些势力在各自利益的趋势下,逐渐走到了皇权的对立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海陵王作为熙宗的弟弟,发动政变杀死了熙宗取而代之,这也造成了金朝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内乱,将皇位继承制度的纷争推向了高潮。

海陵王完颜亮和熙宗同为金太祖之孙,因此如果依照兄终弟及的传统,他是有机会承继帝位的。但是熙宗推行改革,将储君制度确立为嫡长子继承制,其实质是确立父死子继的原则,彻底否定了兄终弟及的可能。所以完颜亮是不能接受这一改变的。“初,熙宗以太祖嫡孙继位,亮意以为宗干太祖长子,而己亦太祖之孙,遂怀觊觎。”[8]91完颜亮的想法也得到了不少贵族大臣的支持,在他们看来,完颜亮的身份的确有资格继承皇位。兵部侍郎萧裕就曾劝说完颜亮弑君夺位,“留守太师太祖长子,德望如此,人心天意宜有所属,诚有志举大事,愿倾力以从”[9]2790。《金史》评价海陵弑君为“裕启之也”。

海陵王夺位成功后,进行了一系列更为激进的改革措施。他废除了三省中的中书省和门下省,将权力更多地集中到皇帝身上。同时,他为了使得对国家的控制更加有效,将金朝的都城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迁往中都(今北京市)。除此之外,海陵王一心想要南北统一,所以他举全国之力发动对南宋的战争,并且派人修建南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以便更好地支持伐宋之战。需要说明的是,海陵王的这些有为举措往往伴随着强制政令,以及官兵催迫[10]574。由于许多金朝贵族不愿离开旧都,他便将上京宫殿全部烧毁,并将金朝始祖以下的十位皇帝陵墓全部迁往中都[1]86。海陵王的这些举措虽然是为了讨伐南宋,加强金朝的实力,但是也激怒了许多反对改革的女真贵族,为海陵朝埋下了动乱的祸根。

在海陵王不断加速改革的同时,储君制度的确定也成为了重点。海陵王夺位虽然依靠的是兄终弟及的旧制,但是他本人在夺权后仍旧希望确立嫡长子继承制。1152年,“群臣请立皇太子,从之。戊戌,初定东宫官属。二月丁卯,立子光英为皇太子,庚午,诏中外”[8]98。海陵朝已经确立了东宫的制度,所以相比于熙宗朝,海陵朝的嫡长子继承制更加成熟完善。但是金朝内部女真贵族的反对势力仍旧存在,再加上海陵王激进的改革以及后期连年用兵,使朝中反对的势力不断增加,最终导致军队哗变,最终被叛军所杀。之后,金世宗以太祖之孙继位,宣告海陵朝嫡长子继承制的失败。

四、金世宗最终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金世宗完颜雍也是金太祖之孙,他对皇位的继承同样保持兄终弟及的传统。虽然熙宗、海陵两朝对储君制度的改革均告失败,但是客观上为世宗朝的改革建立了更牢固的基础。在经历了海陵朝的动乱后,金世宗采取停止战争,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局面的政策,将海陵王后期迁到南京的都城重新迁回中都,同时与南宋达成隆兴和议,近一步确定了两国的边界,使得金朝与南宋30年内再无大的战事发生。金世宗在位期间赢得了“大定三十年之太平“,后人对其评价极高,“雍为人仁厚,不用兵,北人谓之‘小尧舜”[11]。在和平发展的局面下,世宗朝的汉化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皇权也大大加强。

1162年,世宗立已故昭德皇后乌林达氏之子允恭为皇太子[12]410。允恭也成为了金朝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监国的皇太子。金世宗对皇太子寄予厚望,但是允恭在大定二十五年(1185)病逝,使得嫡长子继承制出现了新的问题。尽管允恭早亡,但是世宗选择立允恭的嫡长子即世宗之嫡长孙完颜璟为皇太子,所以世宗朝并没有再现兄终弟及的内乱。1189年,完颜璟继承皇帝位,即金章宗,标志着世宗朝确定的嫡長子继承制最终得以实现。

金朝皇位的继承制度经历了太祖到世宗共五位皇帝,最终改变了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确立了以父死子继为核心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个过程耗时许久,同时引发了金朝内部最大的几次内乱,这些都对金朝之后的覆灭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日本学者杉山正明评价金朝时表示,正是因为金朝崛起过于迅速,所以“只能集中全力管理迅速扩大的国土和增加的国民,没能根本改变女真各部族并排稳居国家权力中心的状况。不严格的君臣关系,始终没有改观。总之,作为一个国家的整合和统一治理非常薄弱”[13]246。金朝皇位继承制长期的模糊不定正好集中反映了国家整合力的薄弱,传国问题带来的内耗和弊病最终使大金王朝只存在了120年便烟消云散。

参考文献

[1]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金史(第一册)[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2]脱脱.金史·卷一世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5.[3]脱脱.金史卷二·太祖纪·赞[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脱脱.金史·卷五十五百官志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脱脱.金史·卷一百三十五金国语解[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脱脱.金史·卷二太祖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脱脱.金史·卷八十熙宗二子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脱脱.金史·卷五海陵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脱脱.金史·卷一百二十九萧裕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吴凤霞.金代海陵王、金世宗治国理政的路径与效果探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11]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9)“女真南徙”[M].徐规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2000.

[12]脱脱.金史·卷十九世纪补·显宗[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3]衫山正明著,乌兰,乌日娜译.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 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