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地利画家埃贡·席勒笔下的表现主义

2020-12-07程梦琪

牡丹 2020年20期
关键词:席勒表现主义死神

埃贡·席勒出生于奥地利图伦,从小在当地开设的艺术学校学习绘画。当时,他的老师就已逐渐发现他的绘画天赋,便鼓励他朝着艺术的道路发展。席勒的作品最初就深受美术学院印象派和现代印象派艺术的影响,他打下了雄厚的造型艺术基础。后来又深受他的恩师克里姆特的理论影响,此时,席勒的作品风格开始偏向装饰性。克里姆特的艺术之路是将传统带到现代、象征性带到了表现性,而席勒则不同,他已转变为彻底的表现主义风格,拥有自己纯粹的天地。

一、席勒的艺术生涯

一个时代可以造就一个艺术家,而一个艺术家也可以影响一个新时代,席勒便是如此。在这个时代,欧洲的艺术家发掘新的表现艺术形式,同时吸收抽象的表现特征和印象主义的各种优点,因此,在现代创作背景下,各种艺术风格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造就了新的艺术形式。16岁的席勒很早就接受到克林姆装饰性艺术风格的影响,可以通过色彩的表达形式来表现自身情感,在选择线条时大胆运用几何形式,表现出了人类的自然本性,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现主义绘画道路。席勒的绘画作品除了给人巨大的冲击力和视觉享受,也表达了画家本质的一种情绪的自我宣泄。所以,席勒有不同于常人的特别艺术风格,他画笔下的作品主人公形象常常充满各种痛苦以及情绪的扭曲,往常传统意义的优美都被画中人物的绝望和挣扎、变形的丑陋所替换。

席勒的大部分绘画作品创作是有关人物的,而席勒作品下每个人物都经过精心的创作,这些人物往往都是扭曲变形的,呈现病态一般的形态,充满畸形和扭曲,这也是他异于其他风格画家的特点。席勒的作品往往会引发人们视觉上的冲击,画面会保留他探索真实的自我痕迹,而且,席勒还会对作品中的主体人物形象进行一种透视效果的变形,增加画面的形式感。虽然席勒没有像梵高那些艺术家一样遭受人生的苦难和困惑,但是他依旧寻找到自己独特的艺术绘画风格,给欧洲画坛带来不一样的影响,成为新一代的表现主义大师。

二、画面感知

席勒大胆选择几何线条和各种色彩形式去直接表现自我的情感,用他的风格果敢地客观表现出人类的自然本性,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现主义绘画道路。他最重要的油画代表作品便是《死神与少女》。这幅作品作于1911年,在找寻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时,席勒认识了一位女子——沃莉·纽齐尔,二人同居后,沃莉成为他的画作模特,其间创作了《死神与少女》。由画面可以看出,死神是一位穿黑色长袍、面无血色的男人,他的脸和作者本人极其相似。据猜测,画面中少女为席勒的画作模特和爱人——沃莉。死神低身靠向少女,头挨着头,如同在对她倾诉什么。他的手轻轻地放在少女的短发上,指节修长,看不见拇指。死神的脸上流露出悲怜和惶恐。这幅绘画作品描绘的是席勒和他的女友沃莉的情感纠葛,而死神正以全部的温柔和怜爱抚慰着她,画中的每个人物和其他静物几乎都同时处于一种错愕、担心的惊恐状态,生的种种欲望和死的种种威胁交叉成恐怖的心理阴影。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画中的少女虽然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但她与死神紧紧相拥,意味着绝望与悲惨即将来临。从这幅作品可以清楚看出,席勒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悲哀与忧愁之中;从构图来看,《死神与少女》几乎完全沿用了克林姆特式的整体构图,画中矛盾充斥着画面,不止是意识方面,还有色彩的运用;画面中,少女的白色连衣裙与死神的黑色服饰表现出强烈和寂静的对比,而死神低身靠向少女,将她紧紧拥入怀里,仿佛二者要融化一般,少女骷髅似的手臂也与强壮的双腿形成鲜明的对比,都体现了矛盾的存在。人们可以感受到这幅画非常不平整,虽然有红色和黄色等暖色调的表现,但是即使是暖色调,也无法使观者感受到温暖,而是充斥凄凉,表达出满满的悲凉。

三、技法的色彩表达

席勒作品的颜色技法使用非常独到,有明显的绘画装饰色彩效果。席勒的绘画作品通常显得十分夸诞、荒诞、焦虑而又包括一种韵律感,其间又对色彩变化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他非常喜欢用各种对比强烈的颜色,产生和突出强烈的情感表达,尤其是红色、黑色、黄橙色等颜色成为席勒用色的标志。席勒在現代人体雕刻画中的这种色彩处理运用,有一点非常突出的色彩特征,那就是橙色的使用。偏血色的橙色是用朱红或大红加糖和柠檬黄混合调制配出的一种颜色,它天生带着赤色的强烈豪放与一种黄色的活跃璀璨,但它又没有这两种颜色混合后的感觉,充满生命力、含混不清的气息和欲盖弥彰的情绪。席勒喜欢绘制橙色的身体,而且在女性的乳头和上下腹部都使用突兀的橙色,特别突出性器官,有种难以理解的女性象征,如果说它的大红色还夹带着那一点热烈中的慎重,那么橙色似乎果真就是跃然纸上而蠢蠢欲动的那种不安分,这抹橙色一出,整个画面就仿佛带上了暧昧而又骚动的浪漫气息。

席勒在《死神与少女》这幅作品中采用黄色、红色、白色、黑色等四种色调。而背景画面的部分采用大量的红色和黄色等暖色调,让观者产生强烈的色彩冲突感,而对于少女的红色短发,席勒也进行了变形和夸张,体现出少女的激情与冲动。从整体画面来看,死神的“黑”与少女的“红”交错,显得寂静而又安宁,让作品表现出浓浓的视觉效果而又充斥着矛盾,在表现夸张的同时体现出客观的人物形象。

四、表现主义下“生与死”的表达

(一)象征主义手法下的“生与死”

在《死神与少女》这幅画作中,人们可以清晰看出象征主义手法的巧妙表达:少女突然跪倒在死神的前方,搂抱着抓住了他,十分眷恋,两眼只能望着另一面,仿佛透过那面墙可以一眼望见外面的美好景物,少女身穿红黄黑白相间的彩衣,底边还带有尖尖的红色棱角——这似乎也只是席勒的标识。死神的脸上充满着爱的怜悯或忐忑不安的神色,仿若父辈与自己的一个女儿就此分别,此情此景更是让许多人难以忘怀。

表现主义主要强调当代艺术家的自身表现情感。席勒通过一次次表现死亡的场景,把生与死的矛盾充分表现出来,向人们表达死亡的必然性,坦诚人们面对死亡的惧怕和焦虑,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来隐喻人类面对死亡的本能感受。因此,席勒的绘画作品便是通过这种对客观事物的夸张和变形以及扭曲的方法来宣泄自身的情感——苦闷迷茫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觉。

(二)死亡诠释下的“生与死”

席勒的作品在画面选择上并不会受到传统的色彩、明暗以及大小方面的控制,通常,作品主体采用变形和夸张的方式,表现其风格的桀骜不驯和对现实的抗争,所以,观者看到席勒作品时便能感觉到他与以往传统艺术家的不同。从《死神与少女》来看,它带给观者的是直击心灵的紧张,也是一种慢慢渗透的绝望。席勒笔下的典型人物大多瘦长,那冷峻的身体线条令人惊心动魄,他非常强调人物形象清晰的外形和轮廓,喜欢用红、黄和灰黑色等色彩来表现强烈的人物情绪。席勒的绘画发展到最后,呈现出的是桀骜不驯的线条和夸张的造型,虽然哪怕是某种客观的事物也有静止不动的形式和状态,但是经过席勒的用笔,其也会变得惶惶不安,而相对来说,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感情状态也会大胆表现出来,流露出一种悲观的美。

五、结语

绘画艺术是永恒的,但是艺术家的风格受其个性和时代背景的双重影响。席勒一直坚持自己的绘画艺术之路,运用那歪曲的艺术线条与独特的艺术色彩,并且以自己独有的艺术形式向人们展示和讲述了他的新的艺术审美价值追求,为20世纪绘画艺术表现领域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艺术力量。

(武汉纺织大学)

作者简介:程梦琪(1995-),女,回族,山西长治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席勒表现主义死神
文学巨匠歌德论挚友席勒
古典的浪漫——服装设计中席勒的美学思想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克里姆特&席勒:挑战一切『有所掩饰』
关于表现主义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
死神来了地球版
THREE BODY THE THIRD
THREE BODY THE TH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