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生产体系“四中台、八中心”模式构建研究

2020-12-07肖勇邹力

传媒 2020年21期
关键词:维度中心智能

肖勇 邹力

在媒体IT系统的发展初期,报纸、广播、电视的业务比较单一,展现端口固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体单位先后建设了网站、客户端等自有平台。之后随着社交平台的兴起,又先后入驻微博、微信、百家号、头条号等社交媒体,这种简单相加的发展模式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即系统越建越多,信息孤岛变得越来越严重。

当前,以内容为基础、以用户为中心、以互动为核心,是舆论阵地争夺的不二法则。为了吸引用户,媒体势必要从内容的组织上、表达的方式上、展现的形态上去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不断探索、引导客户需求。但现实是后端系统要求“系统稳定、数据安全”,前端系统要求“快速响应、高效迭代”,而渠道、内容、系统之间互相割裂,这林林总总的问题俨然成了不可以调和的矛盾体,严重限制了创新发展。基于此,介于前台和后台中间需要有一个“中台”为桥梁,实现前后台业务的连接,这正是“四中台、八中心”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的初衷,利用“中台”为业务赋能、实现业务的快速创新。

体系构成

“四中台、八中心”的技术支撑体系框架的构成包括技术基盘、媒体中台、应用中心三个部分。

技术基盘包括容器云、DevOps、微服务三剑客。容器为PaaS服务能力、技术组件和中间件提供稳定的运行支撑环境;微服务实现对业务能力的封装;DevOps加快服务能力实现的迭代速度。在整个体系构建时,采用微服务架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加快交付速度和持续集成的能力。

媒体中台包括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智能中台四件套,对上层不同业务场景提供模块化、组件化、服务化的能力支撑。中台的沉淀就是把各个应用系统的能力、通用的服务放到一个共享平台上,为整个生产体系服务。当产品的形态、发布的渠道变得多且复杂,前台与后台之间的“技术债”会随之变多,重复“造轮子”的现象会增多,而通过中台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应用中心是业务中台的构成部分,支撑报道策划、内容生产等业务场景,包括门户中心、指挥中心、采编中心、发布中心、运营中心、考核中心、用户中心、版权中心,这些中心完整覆盖了生产、运营的所有流程,涵盖“策、采、编、发、管、控、馈”的所有应用场景。在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内为报纸、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的载体提供统一的采集、生产、发布、运营的支撑。

技术基盘

融媒体技术体系的基盘由容器、DevOps、微服务组成。针对媒体创新快、爆点多的业务特点,以微服务化为中心,以云化的弹性能力支持线性扩展,应对各种量级不确定性的用户,通过基盘的打造摆脱烟囱式系统,真正灵活快速地响应业务变化。而对于微服务多、版本多等运维难题,则借助DevOps持续集成的能力,实现环境交付提前,打造一体化的开发运维体系,通过投入少量的研发,节省大量的运维工作。

容器技术。相比虚拟机而言,容器(Container)是一种更轻量级、更灵活的虛拟化处理方式,它将一个应用程序所需的一切打包在一起。容器包括所有代码、各种依赖甚至操作系统。它的诞生,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能够确保应用程序的快速移植及正确运行,针对媒体行业时常有爆点新闻内容出现的特点,容器能够从负载均衡、弹性伸缩及资源调度等方面设计,实现高并发。

微服务。微服务可以从纵横两个维度来划分,纵向拆分即从业务维度进行拆分,标准按照业务的关联程度来决定,关联比较密切的业务适合拆分为一个微服务;横向拆分,即功能相对独立的业务单独拆分为一个微服务。拆分原则如为:一是粒度微小原则,即根据业务功能划分服务粒度,总的原则是服务内部高内聚,服务之间低耦合;二是责任单一原则,每个服务只做一件事,即单一职责原则,如写稿服务、审稿服务等;三是隔离性原则,即每个服务相互隔离,且不互相影响;四是业务无关优先原则,是一些基础服务组件,与具体的业务无关,如消息服务、邮件服务等。

DevOps。良好的DevOps实践是微服务应用成功的关键,随着业务的变化、微服务会被拆分得越来越多,版本也会越来越多,即使是微小的变更也都需要经过构建、打包和测试这些步骤,导致运维的工作会变得也越来越多。而DevOps开发运维一体化体系简化了软件的交付方法,通过Git版本管理、jenkins自动构建部署,帮助生成可伸缩的交付管道,能够提升整个研发、测试、发布的效率以及质量。

媒体中台

我们通常会把中台看成是介于前台和后台中间的转换场,更多沉淀的是前台碎片化、场景化的应用。这些应用里面会存在通用的能力,简单概括就是把各个应用系统的能力、通用的服务放到一个共享平台上为各应用系统服务,所以结合媒体业务的特点,将媒体中台划分成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智能中台和技术四个部分。

媒体业务中台。业务中台围绕以内容、用户为核心关联的领域组成。针对线索进行策划,然后采集新闻素材,基于新闻素材进行内容创作,创作的内容通过渠道展现给用户,用户的浏览、互动形成有效反馈,同时还需要一些营销活动吸引流量并加强转化等。业务中台是将媒体业务链条上流通的能够自运营的业务提取出来并沉淀,如策划、采编、发布、绩效、运营等,做到开箱即用,为业务战场提供灵活的应用组件,随意组合,创新迭代。

媒体数据中台。在数据应用开发中,由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加上媒体海量数据的原因,数据维护和分析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相当专业的人来完成,虽然核心数据模型的变化是相对缓慢的,但新业务对数据要求却越来越多,媒体单位可能有一大把的应用开发人员,但数据开发人员很少甚至没有,完全无法响应新的需求。

数据中台的出现,从业务的角度对数据进行规划,以业务单位维度对数据进行管理,涵盖用户维度、内容维度、渠道维度、栏目维度、版权维度、运营维度等,同时辅以内容标签、维度分析模型的能力,实现数据对业务的支撑,实现了媒体数据的持续生产、加工、治理、分析、消费及评价的闭环链路,通过数据模型、算法服务和数据管理规则,与业务强关联,形成业务数据汇聚及沉淀,构建数据和业务之间的关联,弥补了数据开发和应用开发之间,由于开发速度不匹配,响应力跟不上的问题。

媒体技术中台。技术中台作为适配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包括日志服务、分布式缓存、全文检索、消息队列、流程引擎、GIS引擎、音视频能力、统一认证、SSO、权限控制、监控服务、配置管理等,将整个媒体单位的技术能力与业务能力分离,通过成熟稳定的中间件产品轻松打造企业信息建设核心PaaS能力,提供后端应用框架、前端应用框架、移动端应用框架,进而综合提升信息部门技术支撑能力,夯实企业IT能力基石。

媒体智能中台。智能中台与媒体全流程相结合,实现智能策划、智能生产、智能分發和智能评价。通过语音智能、语义智能、视觉智能等AI技术对媒体的内容生产进行重构、对媒体的内容传播进行升维。支撑诸如视频节目审核、文本内容审核、智能语聊/对话、虚拟主播/主持人、机器人新闻创作、新闻智能校对、个性化/主题推荐和新闻行业知识图谱等典型应用场景,大大的提高了媒体创作的智能化手段。

应用中心

应用中心是业务应用的最终展现,包括“门户中心、指挥中心、采编中心、发布中心、运营中心、考核中心、用户中心、版权中心”等八个中心,每个中心独立并自成一套运行体系。

门户中心。门户中心是各类业务系统的导入界面,是媒体单位信息发布的展示界面,是员工内外统一的登录界面。门户中心采用开放标准,支持各业务系统PC、移动端以及第三方应用模块的快速接入,实现业务系统资源的整合,形成媒体单位的统一业务视图,同时辅以即时通讯,建立业务互联,在入口处实现内部、外部的协作和服务,能够快速联动、实时信息传递,推送通知和任务信息。

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面向日常工作、重大事件、重要专题的报道,围绕报道组织策划、选题申报、人员组织、任务调配以及远程的指挥调度提供服务支持,将报道策划流程、选题处理等功能模块化和服务化。

采编中心。采编中心围绕稿件创作、稿件编辑等提供服务,将稿件流转、稿件处理等功能模块化和服务化,定义成可以被调用的公用服务,提供相应的调用接口,以方便其他前端应用(如媒体编辑器)、采编资源库前端应用使用和调用。

发布中心。发布中心将集团各媒体两微一端、网站、报纸、大屏等分发功能模块化和服务化,对各个终端的接入进行授权和管理,管理各个发布端口的发布规则,统一与各个发布端口对接,制定多端的发布策略。

运营中心。定义与用户交互的评论、调查、活动、评分等组件,能够嵌入到客户端或者网站中,为互联网渠道的互动提供服务支撑。同时运营中心负责层出不穷的运营业务、活动与稿件浏览实现分离部署,保障高并发场景下业务之间不受影响。

考核中心。汇集编采人员在各端的发稿情况及稿件的报道效果分析,如网站的阅读量、评论量,微博的转发量、评论量、点赞量,微信的阅读量、点赞量等多个KPI指标,同时对计算规则、指标、约束、计酬类型等基础数据进行灵活配置,建立全媒体记者的考核模型。

用户中心。用户中心实现对终端用户资产的管理,通过用户行为的采集和分析,形成360度的用户画像,沉淀用户资源,并结合内容标签进行精准推荐。

版权中心。版权中心具备存储、收集、统计、分类、数据分析、侵权监测、电子取证、追踪等服务,对原创稿件的版权所属确定、形成已确权作品的全量管理,并协助监控内部新闻资源在互联网及社交网络上的合法传播监控。

综上的8个业务中心涵盖数量不等的微服务,是一个网状的结构,以应用中心业务单元中的部分服务化设计为例,一个微服务完成某个特定的功能。比如,可以分解为线索汇聚、报题、选题、审题、任务、指挥、写稿、审核、签发、运营、考核、推荐等业务场景,每个场景都可以是一个微服务,有自己的业务逻辑和适配器。将这些微服务进行动态组合,就能实现编辑生产中各个场景的业务流程,如报题-审题-选题纪要的组合,可以实现一个采前会的业务流程;如突发事件-线索汇集-主题策划-报道任务-生产流程监控-采编-发布-指挥调度组合,可以实现突发事件的业务处理。

所以这样拆分、组合以后,系统具有敏捷性、灵活性、可伸缩性等,拆分后有多个高度自治的微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每个业务中心像插件一样通过自由组合为多个业务流程服务,实现流程自定义,流程再造,业务创新。

结语

科技发展驱动媒体环境和传播格局产生巨变,同时技术体系架构也在不断演进,如何通过技术驱动媒体生产体系的变革,需要紧抓媒体变革的核心和本质,自我革新。穷则变、变则通,只有全方位加强改革与创新,主动拥抱互联网,才能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激起千层浪,唱响主旋律。

作者单位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维度中心智能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智能烹饪机
超智能插秧机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