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仓博物馆藏两种稀见清人诗集考述

2020-12-07徐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8期

徐超

摘 要:2017年,收藏家殷继山先生向太仓博物馆捐赠了一批清末文人严瀛旧藏图书、文献资料,其中有两种清人诗集较为稀见,一为稿本《瀛海探骊集》,一为《二补斋剩稿》初印本,两书为国内权威古籍著录书目所失收,亦不见大型图书馆公藏,在版本学上有一定参考价值。文章对这两种诗集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两书的作者、题记及流转过程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清人诗集;《瀛海探骊集》;《二补斋剩稿》;钱溯耆;汪祖绶

0 引言

2017年,收藏家殷继山先生向太仓博物馆捐赠了一批清末文人严瀛旧藏图书、文献资料,为殷先生于多年前受赠予严瀛后人之物。严瀛(1878—?),字蓬仙,号耐庵,籍贯江苏苏州,后入籍江苏太仓,一生抄写、保存了百余种太仓乡贤著作,对传承、保护太仓乡邦文脉居功甚伟①。

经过对这批资料的初步整理、查考,笔者发现其中有两种清人诗集较为稀见,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分别考述如下。

1 两种稀见清人诗集

1.1 《瀛海探骊集》稿本

《瀛海探骊集》,全一册,墨书稿本,半页六行,满行二十字,无栏格,有朱、墨圈点及朱笔增改,录诗58首。封面墨书“瀛海探骊集”五字,下署“撷芳为蕙题”(图1)。扉页从左至右按时间早晚有三行墨书题记(图2):第一行为“癸亥春仲,承庆读于申江寓邸,并识墨围”,“并识墨围”表明圈点部分应出自“承庆”之手。第二行为“癸亥春尾,小兄朝荃□读十过”,末尾钤“蘅父”朱文印。第三行为“思入清新,句能锤炼,锲而不舍,卓然成家。僣商处荒落眼昏,怒其纰缪是幸。甲子花朝雨窗,檗庵主人读志”,末尾钤“师白读过”朱白相间印。“僣商处荒落眼昏,怒其紕缪是幸”一句表明朱笔增批处应出自“檗庵主人”之手。

诗集首页直录诗题,未署书名、作者,右下角从上至下钤有三印(图3):一为白文“严瀛”,二为朱文“□香幻客”,三为朱文“籥龢翰墨”。查《清代朱卷集成》②及民国年间《彭城钱氏世谱》③,“籥龢”乃钱溯耆之表字。钱溯耆(1844-1917),字籥龢,号伊臣、听邠,江苏太仓人。湖南巡抚钱宝琛孙、河南巡抚钱鼎铭长子。恩赏主事,官直隶深州知州。“籥龢翰墨”四字清楚表明此集应为钱溯耆亲笔誊录之稿本而非他人抄本。此外,集中有两处诗题亦可佐证作者为钱溯耆:①第十九首,题为“二十二日,仝润民叔、孙江兄、甘卿二弟访石渠伯丈,归时风雨将至,口占一律”。《彭城钱氏世谱》卷十一载:“鼎铭次子钱溯时,字平三,号甘卿,庠生,赐举人,署浙江宁波、杭州府知府。”③诗题中的“甘卿二弟”即为钱溯耆之二弟钱溯时。②第五十六首,题为“秋夜怀陆蔚庭继煇姊丈在湖南”。陆继煇(1840—1905),字樾士,号蔚庭,江苏太仓人,增祥子。同治十年(1871)进士,官河南汝宁知府④。《彭城钱氏世谱》卷十一“钱鼎铭”条记钱鼎铭育有“女三,长适翰林院编修河南汝宁府知府陆继煇,次适……”③,则陆继煇确为钱溯耆之姐夫无疑。综上,能同时兼有一位二弟名“甘卿”,又有一位姊丈名“陆继煇”的,就只能是钱溯耆一人。另,《彭城钱氏世谱》卷十一“钱鼒铭”条记:“宝琛次子钱鼒铭,字及之,号撷芳,附贡生。”③则封面题签者“撷芳”即为钱溯耆之叔父钱鼒铭,“蕙”则应为钱溯耆之乳名。

确认此册为钱溯耆亲笔誊清之稿本,则三行题记的时间及作者亦浮出水面。第一行题写年代“癸亥”应为1863年。作者“承庆”为汪承庆(1827—1890),字葆馀,又字馨士、稚泉,江苏太仓人,咸丰二年副贡生,晚主宝山学海书院讲席,著有《墨寿阁词钞》等①。第二行题写年代“癸亥”亦为1863年。作者“朝荃”为缪朝荃(1841-1915),字蘅甫,号纫兰,江苏太仓人,优贡生,官内阁中书。生平酷嗜藏书,尤留心于乡邦文献,家建东仓书库,刊印《东仓书库丛刻》《汇刻太仓旧志五种》等②。第三行题写年代“甲子”应为1864年。作者“檗庵主人”为杨敬傅(1809-1869),字艮生,号师白,又号檗庵,江苏太仓人,恩贡生,著有《春水船词钞》等③。此三人为钱溯耆自作诗集批点、题记合乎情理:缪朝荃长钱溯耆三岁,为同乡、同辈人,二人年轻时即过从甚密,友谊持续到晚年,民国后还一同加入了沪上“淞滨吟社”④。汪、杨二人为钱氏同里文化前辈,为其批点、题记有提携、勉励之意,二人作古后,钱溯耆于1916年汇刻了词丛编《沧江乐府》一书,将汪、杨二人列入了“娄东后七子”⑤。

此集正文第一首诗题为“谨和二伯父《平隄晚眺》原韵,庚申”,此“庚申”应为1860年,最后一首题为“壬戌除夕”,此“壬戌”应为1862年,则这些诗作的创作时间集中于庚申年到壬戌年年末的三年之间,结合前述最早一条汪承庆所作题记时间为癸亥,则钱溯耆誊录诗稿的时间只能是癸亥年(1863年),此时他刚满20岁。

查阅清末以来太仓各种地方史志及包括《中国古籍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清人别集总目》在内的权威工具书,均未录及钱溯耆有《瀛海探骊集》一书,此册留存至今遂成孤帙。

1.2 《二补斋剩稿》初印本

《二补斋剩稿》,全1册,纸本,红印,九行十九字,四周双边,单鱼尾,书口上镌“二补斋剩稿”字样,右下角钤“严瀛”二字白文印(图4)。是书无序跋,分为五律、七律、五古、七古、七绝五部分,有墨笔圈点,错字处以墨笔径改,并于同行天头处誊清改字。末尾附录“男瑞曾、瑞高、瑞闿”对《题任渭长介寿图四首》的和作各一组。查《中国古籍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清人别集总目》及检索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古籍数据库,均未见收录。

是书无题签,封面有墨书文字一段:“资政公诗稿顷已刊就,尚待校讹。因闻吾姊不日南旋,兹先呈样本一册,内已将讹字改正,圈点悉依资政公原稿照录,即乞察收宝存。文英大姊惠鉴,弟鸿孙叩上初印本。”(图5)据此,是书为初印样本,圈点、修改均出自“鸿孙”之手,系赠予其“大姊文英”之物,诗集作者当为二人之长辈“资政公”。封面左下角钤“绥藏”二字朱文印,同印亦见于太仓市档案局藏明崇祯十五年版《太仓州志》之序言右下角(图6)①,此页另钤“染香楼”椭圆印、“太仓钱氏听邠馆所藏金石书画印”长方印。查考太仓地方文献,“染香楼”为清末太仓文人钱绥槃之藏书楼②,“听邠馆”则为钱绥槃之父钱溯耆之斋号③,三相联系,“绥藏”应即为“钱绥槃收藏”之意。钱绥槃(1870—1921),字丰万,号履樛、咏南,江苏太仓人,诸生,河南巡抚钱鼎铭长孙、听邠馆主人钱溯耆之子,以荫考署山东登州知府④。喜金石,富藏书,于家乡设“染香楼”以贮之。抗战时,所藏古籍大半毁于兵燹②。此诗集应为染香楼之劫余。诗集未署作者姓名,须通过诗文内容考索:七律部分有一首诗题为“则乔醉后感怀,即成一律,兼勗予二子瑞曾、瑞高,因次韵”,结合末尾附录“男瑞曾、瑞高、瑞闿”之表述,可见作者至少育有三子。据《清代朱卷集成》“汪瑞闿”卷,瑞闿父名“祖绶”,有胞兄“瑞曾、瑞高、瑞保、瑞昌、瑞昆”⑤共五人,则诗集作者指向了汪瑞闿之父汪祖绶。汪祖绶(1829—1886),字汉青,一字岸卿,江苏盱眙人,咸丰六年进士,历宰江苏新阳、金山、青浦、吴县等地,曾主修《青浦县志》⑥。诗集中多处提及“新阳”“吴趋”等地名,与汪祖绶宦迹吻合。舟山博物馆藏有两扇刻有汪瑞高手书诗文的围屏,末署“君牧汪瑞高并识,于清溪官舍之二补斋”⑦。可见,汪瑞高之斋号完全沿用其父之“二补斋”而来。

汪祖绶之孙均为“孙”字辈,如汪瑞高二子名祜孙、骏孙①,汪瑞闿五子名緜孙、鹤孙、龙孙、鸾孙、锡孙②,则汪鸿孙亦应为汪祖绶之孙。据王泽强先生考证,汪鸿孙之父汪瑞昌英年早逝,鸿孙乃由伯父汪瑞曾、汪瑞高培养成人。汪鸿孙(1878-?),字云宾,太学生,江苏盱眙人,清末历任菏泽、恩县、即墨、临城等地知县,民国时任陆军部军法司一等军法官③。

《太仓彭城钱氏世谱》“钱绥槃”条记其“配汪氏,安徽盱眙举人、江苏青浦县知县瑞曾女”④,则钱绥槃之妻汪氏即应为汪鸿孙伯父汪瑞曾之女,汪鸿孙所谓“大姊文英”者即应为钱绥槃之妻汪文英。

至此,可将此书的流转过程梳理如下:清末,汪鸿孙将其祖父汪祖绶的初印本诗集校对完毕,呈请其姊汪文英“惠鉴”,并在书封记下此事。汪文英携书“南旋”(回太仓)后,将书归藏其夫钱绥槃的染香楼,盖上了“绥藏”二字藏书印。历经抗战,此书幸免于难,归热心整理太仓乡邦文献的严瀛收藏。殷继山先生于多年前获赠严瀛之旧藏,后捐赠给太仓博物館,此书便在其中。

2 结语

综上所述,《瀛海探骊集》稿本及《二补斋剩稿》初印本,两书俱为国内权威古籍著录书目所失收,亦不见大型图书馆公藏,在版本学上有一定参考价值。两书之内容与清末太仓地区重要文人钱溯耆、钱绥槃父子有关,对研究这一时期的太仓地方文史亦是有益的补充材料。

◆资讯◆

内蒙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居住遗址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内蒙古镶黄旗草原上发现一处距今8400年—76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

这一被命名为乃仁陶勒盖遗址的大型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内发现房址270余座,房址内有二层台、柱洞、火灶。房址出土遗物有动物骨骼、陶片、骨器及大量石器。

考古人员根据乃仁陶勒盖遗址出土的遗物初步判断,其年代与裕民文化类型相当。裕民文化是2015年发现的史前考古学文化新类型,被认为是我国北方草原新石器时代的开端。

延续1000年的裕民文化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聚落人群通过季节性迁徙利用资源,并建筑有固定半地穴式房屋。秋冬季人群居住较为集中,聚落规模较大,以捕猎、制作工具为主要生产方式。乃仁陶勒盖遗址呈现出这些特点。

据介绍,乃仁陶勒盖遗址是内蒙古发现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居住遗址。它的发现为研究东北亚地区史前文化类型、中国北方生态交错地带的原始生产生活形态提供更多线索。(来源: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