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瑞兽葡萄镜分析
2020-12-07张兆琰
张兆琰
摘 要: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铜镜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其反映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状况。中国古代铜镜在唐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创新,出现了一种新纹饰题材的铜镜—瑞兽葡萄镜。瑞兽葡萄镜的纹饰图案新颖独特,充满了神秘色彩,文章探讨和考证了瑞兽葡萄镜纹饰的渊源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唐代;铜镜;瑞兽葡萄镜
唐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创新时期,也是中国铜镜艺术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唐代铜镜继承了商周、两汉时期铜镜的艺术形式及特征,并且艺术样式和艺术手法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许多新的铜镜纹饰和图案。中国各地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现和出土了许多唐代时期以瑞兽和葡萄为主要纹饰的铜镜,题材新颖,充满了神秘色彩,引起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以瑞兽、葡萄为主要纹饰的铜镜也成了唐代铜镜的典型代表镜型。其因精良的制作工艺、优美而富于想象力的纹饰纹样以及所承载的人们的深刻寓意寄托,而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为“多谜之镜”。
1 唐代铜镜纹饰主题种类
唐代铜镜的造型总的来说端庄厚实,给人以浑厚、富丽之感,但同时又不失精致玲珑。其式样多种,形状不一,除圆形外,还有方形、亚形、葵花形和菱花形。镜纽有半圆纽、兽纽和弓形纽等。唐代铜镜种类繁多,主要有十二时镜、四神镜、四神十二时镜、瑞兽镜、瑞兽葡萄镜、瑞兽鸾鸟镜、花鸟镜、团花镜、人物镜、盘龙镜、八卦镜、万字镜等。除少数素面无纹镜外,唐代铜镜纹饰繁缉而丰富,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植物纹饰,这是唐镜较为普遍的装饰纹样,包括云龙、海兽、天鹿、狮子、莺凤、乌龟、鸟类、蝴蝶、蜻蜓、十二生肖、宝相、葡萄、牡丹、莲花等。唐代也沿用汉镜的串枝莲、卷叶花草等作为铜镜的边饰。另一类是人物故事、铭文、八卦纹镜。
瑞兽镜晚于四神镜,是渐次由其演变而来的。瑞兽形态似狼似虎、似豹似狮、似马似狐,随着半圆纽的出现,绕纽配置的开始,瑞兽形体变得丰腆柔健、生动活泼。瑞兽镜镜背外区大多仍饰以铭文带,但已发展成为区别于汉代传统铭文的韵文铭文,因而有一定文学价值。边缘饰以三角、水波、月牙纹等。武则天至玄宗前期是唐镜风格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主要流行瑞兽葡萄镜、瑞兽莺鸟镜和雀绕花枝镜。瑞兽葡萄镜虽大多仍为圆形,但已出现方形和菱形;镜纽有圆纽,也有兽纽;镜背纹饰不仅淘汰了铭文带、十二时,代之以葡萄枝蔓、三角锯齿纹、流云、卷叶等,而且以奔兽、海兽、莺兽等代替了四神。瑞兽莺鸟镜,莺兽相配,外区绕以飞禽、花卉和流云。雀绕花枝是这一时期出现较晚的铜镜纹饰,它的出现标志着唐镜纹饰题材的又一新突破。在形制上,菱花形镜已跃居主要地位,鏡纽圆形或兽形;在题材上,不再以兽为主要纹饰,而代之以飞鹊、鸳鸯、喜鹊等;在布局上,飞禽同向排列绕纽,于其间配以花枝,且花枝布局甚为突出,边缘以蜂蝶花叶最多。
玄宗后期至肃宗时是唐镜百花齐放、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时期。就镜形而论,圆形、方形、亚字形、菱花、葵花诸形形制丰富,风格各异;从纹饰上看,瑞兽纹饰基本消失,在前期花鸟纹饰进一步丰富和完备的基础上,莺鸟、团花纹饰居于主导地位。此时流行的花鸟镜除前期的雀绕花枝外,主要是对凤镜,又称“双莺镜”或“双莺衔授镜”。这种镜绝大多数是葵花形圆纽,一般无纽座,镜前双莺,或衔绶,或衔花枝瑞草,展翅飞翔于花枝、月亮或云龙之间,构图洒脱明朗、优美秀丽。团花,又称“瑞花”“宝相花”等,是将莲花纹加以美化创造出的更加富丽的花形。所谓团花镜,是以团花、枝花为主题的植物纹样镜。作为唐镜的重要内容之一,团花镜从隋代开始直至唐元和年间(806—820)都有流行,但盛行期是在高宗至玄宗间。团花镜有圆形、亚字形、菱花形和葵花形四种。圆形团花镜较早,隋末唐初都有,其布局为内区团花六朵,间缀以花叶,中区铭文,外区十二格内饰各种花卉,边缘为三角锯齿和几何点线,构图紧密繁缛。
2 瑞兽纹饰图案的起源
瑞兽纹饰图案的出现应是原始图腾崇拜的产物,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远古时期,在生产工具和生产力都相对较为低下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大自然的认知能力和改造驾驭能力处于最原始、最薄弱的状态,由于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各种侵扰,尤其是要不断受到各类猛兽虎狼的威胁,出于祈求庇护和对威猛、不可预知的力量崇拜以及借助猛兽的威猛达到威吓敌对的目的等诸多需要,远古人类便对诸多异于己类而又超乎自身生理特征和能力的兽类,自然产生诸多关注和崇拜。兽,特别是具有尖牙利齿、能够产生巨大破坏力和震慑力的猛兽,往往成了人们敬畏、恐惧和能力向往的对象,兽的形象也被逐渐赋予了一定的概念化、符号化和神异化,兽的图腾和崇拜便由此产生。同样,不同的兽、禽,由于其形象、特征的不同或是在不同的特定场合偶然、必然的出现,往往被赋予了不同的崇拜含义。有关兽或神兽的纹饰图案也就在各类生产器物或是早期的岩画中出现。
3 唐代瑞兽葡萄镜纹饰图案渊源及意义
古代铜镜中出现瑞兽纹饰的时间很早,几乎可以追溯到铜镜的出现。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有四千多年,在齐家文化和商周时代就出现了早期的铜镜。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动物纹饰的铜镜。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虢国墓地1612号出土的铜镜上就有鹿、鸟、虎等禽兽纹饰图案。
对于铜镜中的瑞兽纹饰图案,特别是唐代瑞兽纹饰,大多数学者认为,此类纹饰图案具有古代人们避免灾害、图腾崇拜、祈祷猎获、威吓敌人的传统作用和意义。
而从瑞兽葡萄镜的名称、瑞兽物种以及含义上讲,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论。
名称之辩:瑞兽葡萄镜,也被称作“海马葡萄镜”或“海兽葡萄镜”。亦有少部分学者称之为“葡萄瑞兽镜”“葡萄海兽镜”“葡萄天马镜”“葡萄鸾兽镜”……叫法不一而足。
渊源之辩:对于有关古籍中所提到的“海马葡萄镜”“海兽葡萄镜”中的“海马”“海兽”的定义和理解,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古籍中在其名前冠以“海”字,其意义并非说它们产自海中。引《辞海》解,海,“来自海外的物品。如海榴、海石花、海棠之类”,认为这里的“海”字仅仅传达的是我国古代对地域观念的一种特定的理解,与中原有所区别,特指传自于西域或来源于海外。因此有学者认为《博古图录》所称的“海马葡萄镜”中“海马”就是“海外的马”,并非来自海中的马。其亦如胡萝卜、胡桃、胡麻等外来种植作物,这些物品因为并不是中原本土所有的物品,而是通过丝绸之路来自西域,所以前冠以“胡”字。有关“海马”的命名也概如此因。
可以说,唐代瑞兽葡萄镜是中国传统神兽图腾纹饰图案与外来纹饰本土化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即瑞兽葡萄镜的产生是东西方文化的结晶,是中西合璧的古代艺术品,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也正是由于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唐代文化艺术的包容性、开放精神和创造性,瑞兽葡萄镜这一新的铜镜形式才得以在中原大地广泛发展和流传,并广受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和人民大众的喜爱。
4 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进步。作为特殊艺术形式的铜镜,其反映了相应历史时期特定的时代文化,特殊时期的社会文化也借助铜镜纹饰得以展示出来。所以我们在对某一阶段的文化进行分析的时候,必定要详细掌握此时的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刻具体地了解文化形式和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国峰.通辽市博物馆藏辽金铜镜[J].收藏,2019(11):98-99.
[2]张新颖.辽金铜镜纹饰初探[J].黑龙江史志,2014(13):21.
[3]李建廷.宋辽金铜镜中的人物故事[J].收藏,2013(13):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