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关中人口向东北地区的迁移

2020-12-07马小颖

时代人物 2020年27期
关键词:清朝东北移民

马小颖

摘要:清朝时期关中人口向东北地区的移民活动持续了近一个多世纪。关中人口向东北大量迁移与东北地区土著居民杂居共处对东北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清朝;移民;东北

一、清朝的移民政策

有清以来,关中人口便大量向东北地区进行移民,对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对待东北开发的问题上,开发与封禁的矛盾贯穿着整个清朝的历史。清朝的东北移民史大概可以分为招民开垦阶段、封禁阶段和开禁放垦阶段。

明朝末年的战乱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辽东地区,清朝初年的辽东地区较明代人口至少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导致辽东地区“沃野千里,有土无人”。战乱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力使东北地区人烟荒芜,所见之处残垣断壁横亘于原野之中,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面对辽东地区的严峻形势和东北地区巨大的容纳潜力清政府下令招民开垦。1644年(顺治元年)清政府下令对东北地区实行招民开垦政策,东北地区进入了招民开垦阶段,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1667年(康熙六年)。在这个阶段清廷大力提倡移民开垦。例如,1649年(顺治六年),清廷颁布诏谕:“……著户部都察院传谕各抚按,转行道府州县有司,凡各处逃亡民人,不论原籍别籍,必广加招徕,编入保甲,俾之安居乐业。察本地无主荒田,州县官给以印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清政府下令招徕各地流民,并将所招徕的流民编入保甲组织。而且允许流民开垦荒地为永业田,吸引流民移居开垦。1653年(顺治十年),清廷又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将招民开垦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标准之一,招民开垦饶有成效者加官晋职。此外还颁发给所招徕的流民口粮和耕牛,以此来吸引各地流民定居东北。而此时正值关中灾害频仍,百姓生活困苦,这些优惠政策对关中的百姓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此后清廷多次颁发谕令招民开垦,这极大的促进了关中人口向东北地区的迁移。在清政府的号召下,大量关中流民进入东北地区,“燕鲁穷氓闻风踵至”,纷纷奔赴到东北地区。

1668年(康熙七年),清廷发布禁令,禁止汉民自由进入东北,以保护满族习俗、防止旗民汉化。杨宾在《柳边纪略》中曾有记述,“凡出关者,旗人须本旗固山额真送牌子至兵部,起满文票;汉人则呈请兵部,或随便印官衙门,起汉文票。至关,旗人赴和敦大北衙记档验放,汉人赴南衙记档验放”,清政府规定旗人出关由管理一旗大小事务的长官固山额真去兵部起满文印票,汉人则需起汉文印票,过关之后印票存档,对进入东北的关中人口进行限制。此次封禁一直持续到1859年(咸丰九年)。这次封禁即东北移民的第二个阶段。但此次封禁并没有阻止关中人口向东北地区的迁移,反而兴起了轰轰烈烈的闯关东,进入东北的关中流民屡禁不止。据统计,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时,约有131万移民进入东北地区。

1860年(咸丰十年)东北逐步开禁放垦,吸引关中移民迁徙东北。这次开禁一直持续到清王朝陨落的前夕1911年(宣统三年)。在开禁放垦政策的刺激下,一时间“直隶、山东出关谋生者,日以众多”。

随着大量的关中移民进入东北,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嬗变。

二、清朝东北地区移民情况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具有的巨大的开发潜力。自燕秦以来,汉族人口便不断从中原各地迁徙到东北。清朝初期关内灾荒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东北地区人烟稀少,土地平阔肥沃,物产丰富,对移民具有巨大的容纳力,再加上政府的优惠政策,这些都对关中人口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所以清朝初年关中人口便开始大量向东北地区迁移,这个迁移过程过程持续了百余年之久。在整个清代的历史中,虽然开发与封禁的矛盾相互交织,但关中人口向东北的迁移从清朝初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从未中断。清朝初期辽东实施招垦政策,虽然仅仅实施了十余年,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可以从移民数量的增长上反映出来。据资料记载,“顺治十七年,辽阳、海城两城新增有3,723丁,次年(顺治十八年)金州新增229丁,1662年(康熙元年),辽阳、海城、锦州三城又新增人丁420丁,嗣后岁有增加,到了1668年(康熙七年),承德(今沈阳市)等6州县即增人丁2,643丁”。从中可以看出,顺治末到康熙初,辽宁地区的人丁增长十分明显,而这些数量如此庞大,增殖如此之快的新增人丁“绝不是人口自然增殖的结果,而是移民大量迁入的表现”。

东北地区广袤的土地、富饶的物产使关中移民安居乐业,以至于在清政府下令对东北地区封禁以保护其龙兴之地时关中人口向东北的迁移仍屡禁不止,出现了轰轰烈烈的闯关东活动,达到清朝移民的一个高峰。我们从辽东两省的人丁增长中便可初见端倪。“在清代初年的辽东,土著人口仅存于辽阳与海城,奉天、锦州的人口几乎全由移民构成”。所以奉天、锦州两府人丁的增长同时也反映出了奉天、锦州两府移民的增长。

葛剑雄在《中国移民史》中曾对清朝前期奉天、锦州两府人丁的增长有所统计,自康熙七年至乾隆六年,奉天府人丁的平均增长率为17.8%,锦州府人丁的平均增长率与奉天府相比较低,但也达到了14.9%。奉天、锦州两府人丁的平均增长率约在16%到17%之间。乾隆六年奉天府的人丁增长率达到最高,高达25.4%,最低也达16.7%。但其总体保持平稳增长。锦州府人丁的平均增长率最高为15.3%,最低为8.7%,但人丁的平均增长率总体保持在14.9%。关中移民人口几乎占了奉天、锦州两府人口的总数,这些数据证明,即便是政府实行封禁政策,但仍未能阻挡关中人口向东北地区的涌入。关中移民占据着东北地区至少是在辽东地区人口的绝大多数,成为东北地区人口的主体。

乾隆四十一年中国各地的移民迁入数量则更直观的反映出了东北地区移民的高速增长。在乾隆四十一年的移民人口统计中,全国移民人口及其后裔与全国人口总数的平均比率为18.4%,然而北方边地移民人口及其后裔与其人口总数之比竟高达93.7%,而东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分别为4.7%和9.7%,西南地区与东南地区和华南地区相比相对较高,但也仅有39.2%。显然北方边地移民人口及其后裔与人口总数之比和东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华南地区相较高居榜首。在北方边地,东北地区的移民人口数量又占首位。在辽东地区其移民人口及其后裔占当地人口总数的93%以上,在吉林、黑龙江地区移民人口及其后裔与该地区人口总数的比率甚至高达100%,与全国移民人口及其后裔与人口总数的平均比率相较高出80%左右。吉林、黑龙江地区的土著人口已经为零。虽然新疆等少数边疆地区移民人口及其后裔与其人口总数的比率也高达100%,但其移民人口数量远远低于东北地区。

由此可以窥见东北地区的总人口必然大部分由移民所构成,而这些移民绝大多数来源于关中地区。关中移民人口数量在东北地区总人口数量中占绝对优势,使东北地区的土著人口不可避免的与关中移民通婚、交往,这显然对东北地区的土著人口和土著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参考文献

[1]葛剑雄,曹树基等.中国移民史(第六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473.

[2]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M]北京:中华书局,198:64—65.

[3][清]乾隆官修.清朝通志(卷81)·食货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233.

[4][清]吕耀曾等修,魏枢等纂.乾隆盛京通志(卷23)·户口志[O]长春:吉林大学图书馆藏,乾隆元年刊本:23.

[5]石方.清代黑龙江移民探讨[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03):64.

[6][清]杨宾.柳边纪略(卷1)[M].沈阳:辽沈书社,1985:238.

[7]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454.

[8][清]徐宗亮.龙江述略(卷4)·贡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56.

[9]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18.

[10] [11]葛劍雄.中国移民史(第6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480.

[12]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6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619.

猜你喜欢

清朝东北移民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论清朝的秋审制度
满蒙联姻政策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探析
浅析阿拉善定远营城在清朝期间的发展
清前期的商业政策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