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堂离上“市”还有多远?
2020-12-07钱锟
钱锟
【摘要】目前,义务教育的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的效度相比仍有着较大的差距。线上教学的实施应该重视的其网络传媒上的信息传播特征,应仔细处理好录(直)播过程中传播环节转换中信息衰减的现象,要重视教师的设备运用技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育、网络的软(硬)件功能改进以及已有资源的分类活用等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以期不断提高线上教学在常规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线上教学 效能 诸因素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网络教育已经以一种全新的教学传媒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从教师录(直)播开始到经制作后上屏幕显示,再到受众视听完成传播过程,由此构成了线上教育的主流模式,本文所述的网络课堂(也称线上课堂)指的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是基础教育常规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化,它只是网络教育范畴里的一部分,由于现行线上课堂概念运用中常常模糊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忽略了实现线上课堂效能应该特别关注的构成要素,故本文试图以提高线上课堂的教学效果为目的,就影响其效能的诸因素进行些分析——
在学校传统的教学流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在同一环境下——即在教室中通过教师的口授进行知识的传播,许多环节中还可以配以肢体语言的交流。这种直接的传播手段,保证了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会因为传播媒介的因素造成信息量的缺失。而目前的线上教学,因为其网络课程内容上的非直接交流性、信息传播上的线型流程特性以及学生能力形成的不易评估性等特质,故与传统教学有着实质的不同,如果想要让线上教学的效果起到线下课堂的同等效能,一些构成其效能的各环节因素很值得我们关注:
一、课程效能——“粉墨登场”的教师“主播”难以做到“随机应变”
在教师教学方面,线上课堂使得传播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在直播的网络课程中,预设已经固化,教师们不再可以是使用“敲黑板”“看重点”的直接传播和组织的方式了,由于教学内容已经预设,教师难以同步掌握适时的课堂气氛与学生的学习状况,这对教学双方的“随机应变”需求都产生了新的阻碍;其次,对于不善使用电子设备的教师们来说,包括开课前的准备与下课后的善后工作,都不再是直接面对面而是变成了间接的了解反映方式——这是件非常花费精力且需要其他传播技能的事情——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幕后事务已经远大于台前授课传播的工作量,教师精力已被大大分散,仓促面对镜头时,难免“洋相百出”;再者,除了直播,许多地方采取了录课的方式来进行网络授课,虽然录课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直播平台上可能出现的尴尬,但教师就更加失去了本就与学生们可能进行微弱的及时沟通的机会,课时反馈也只能寄希望于课后与学生们在各种群组中的互动,这种媒介模式不仅难以保障课程效果,也变相地拉长了课程测评的时间,教师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生们的反馈与核查中去。否则,离开了以学生为中心,几节线上课堂下来,就难免出现“鸡同鸭讲”的现象了。
其实,每每我们在网络直播平台的直播课堂后浏览一遍就不难发现,教师们的网络教学课堂效果实在是良莠不齐,而这些情况并非都源于教师们的授课水平问题,相当大的原因是出在录排设备或直播手段上。教师并非职业主播,一些熟悉计算机的教师或许略通直播应用,课堂效果尚可,但大部分教师们缺乏直播知识系统的学习,还停留在传统的黑板或纸面进行教学的惯性上,这就引发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教师们才刚刚了解直播的流程与操作——这使得他们在上课时难免手忙脚乱、昏招迭出;另一方面,区别于传统教室,教师们对网络课程内容的主次轻重选择缺少传媒意义上的效能思考,教师们即使有十八般武艺,也难以施拳脚发挥特长。况且客观说来,在课堂之外,教师们还有着备课、安排教学进度和组织类的其他任务,对于他们来说,主拍网络课程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平时就缺少对网络课程、备课与传统授课有较大差别的认识理解,所以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对网络课程的流程进行“抱佛脚”学习,也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传播介质与手段的变革与教学方式方法的惯性成为了问题产生的根本。
由此可以看出,线上课程得以持续实施的基础必须依靠的是教师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这种能力应该包括:一是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直播和录播的基本方法技能,对自己习惯性使用的某种直播软件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在日常教學中能经常利用线上教学的手段辅助工作,也可避免需要临到使用时的陌生感;二是要增强传媒学方面的基本常识的理论修养,要对信息传播的碎片化、非连续性因素有个必要的关注,尊重传播媒介的不同及其展现方式的变化要求,学会从受众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做到课程教学的生动高效;三是要仔细研究线上课堂教学的备课文本设计,将直观性、生动性、简洁性、连续性等要素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要将合理语言语速、合理板书符号、合理图示标识贯彻到整个课程预备之中,提倡语言趣味化、风格多样化、格调个性化的教学;四是要在更高层面处理好课程播拍节奏,在节段、诠释、展示、思考、反馈、评价等方面要符合线上传媒方式的需求,特别是要达到能实现同步“教学观察”的要求,以保证线上教学不会出现“鸡同鸭讲”、“自说自话”和“自亢自嗨”等现象。当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给主讲教师现场配备个助手,随时进行提醒式的即时反馈,不妨是个有意义的举措。
二、信息效能——“神兽出没”的学生“粉丝”群体难以做到“步调一致”
在学生受众学习方面,传统课程中复杂的思维习得过程被网络课程大大地简化,而课程平台的线型视听功能又被成倍地放大,一旦直播传送效果不理想,学生就无法听清教师的教课内容:媒介画面模糊或者板书内容字体设计过小,使用手机平板上课的学生就无法看清教师的板书内容,传播环节严重受阻。当教师只会左手拿着手机直播,右手在纸质材料进行课堂讲解,使用视频媒介却又无视视听语言艺术规律,当传统教学手段与新型线上教学环境杂糅时,每个章节模块的整体体验就会成为对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精神负担。“你说,我们听”的教学模式简化对听课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自觉性要求。现在看来,不少规模化的线上教学的常常会显得“步伐凌乱”:首先,学生一旦没有经历过预先演练,整体上缺少成熟的思想准备,持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过程一旦达不到预期期望则会陷入束手无策甚至是心理崩溃的状态,导致了其心理上与线上教学的目标对立;其次,学生们在学习能力方面的缺陷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少学校近些年来在常规教学过程中盛行“填鸭式”、“喂养时”或“操练式”教学,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更缺少自我规划的能力,缺少“牧羊人”指令的“羊群”一旦失群后便即刻变成了无序浪荡的“神兽魔王”;再者,学校常态教学下的一切“班规”“纪律”、教师作业常规、生活作息规律统统一下变得如此遥远,自律定力成为了学习的核心竞争力,加上家长在教养、能力和精力等方面的严重不足,而教师的声嘶力竭也只能成为“遥远的呼唤”。所以纪律松懈了,“队伍越来越难带了”,缺少监管或监管不当的学习过程当然就失控了。在上课的时候做到不开小差、不做其他与学习无关事情、保持充沛的持续学习跟进力等,这些正常课堂上并不突出的问题一下子上升到了问题的“死结”状态。各说各话的情景之下,师生间从学习要求到行动推进的课堂集体氛围几乎跌到了冰点。
平心而论,我们指望一个单一的“讲课和听课”传播方式来解决基础教育课堂教学问题的愿景是行不通的,基础教育课堂教育过程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业外人的认知,情急之下,家长们自然就发出了“快把‘神兽收回笼吧”的哀嚎---如果我们的学生个个都有我们希望的这样那样的素质,那就靠着自学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网课最多只须起到一个查漏补缺的作用就行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是需要专业人员精心呵护的,有试验证明:单纯用线上课堂来取代线下课堂的话,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的质量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优秀的学生依然优秀,不自觉地学生浑浑噩噩,学生们在无人呵护情况下接受的课程效率绝对是会令人堪忧的。华为创办人对基础教育振聋发聩的呼吁,其实真正能理解的并不多。
如果,我们能在常规的教学中进行过专业性强的完整的线上课程各环节的实战试验,日常教学中真正落实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育和自律品质的养成,家长与社会确实理解了基础教育工作之要领的话,线上课堂的效能就会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面貌。学生对全新传播方式下学习能力的形成是线上课程效能实现的必要条件,且在互联网背景的今天,这对其实现终身学习意义重大。
三、交互效能——“鱼目混珠”的软件 “服务”难以做到“一招通吃”
线上教学门前,互联网供应商纷至沓来,个个俨然是一副武功高强天下无敌的尊容,然而,在对线上课堂的专业认识与和对产品的工匠情怀等方面,多数产品的表现却明显落后于线上教学“课堂”化需求:
一方面,这种认识不足体现在硬件条件方面。有的服务一推出,企业的自身服务器却无法支撑庞大的数据信息量的现象,致使服务器宕机,教学软件无法正常使用,教学课程进度停滞,各种类似于视频卡顿,无法观看的抱怨不绝于耳,网课问题常常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热点。用户对传媒特征的陌生、传播介质的忽视、受众体量的错判导致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低下,不仅如此,在学生及家长方面,对应具备的设备性能认识也很不足,相当数量的家长对传播媒质的功能产生过严重的误判。在国家央视网、新华系统、各大主流网站、数字有线电视网络都提供有学习平台,且各地专业部门均推荐提供有可供选择性的课程资源来进行学习的前提下,是选择不算太老、不会过于卡顿的手机、电脑还是选择数字有线电视进行学习?家中网络是否足以支撑他们顺畅完成网络课程?根据环境的不同,家长们往往也会束手无策。
另一方面,它体现在互联网企业对课堂教学要素本质的不专业上,亦或是对线上教学软件研究的漫不经心上。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云拥抱云”“心温暖心”的相互过程,课堂教学不是新闻报道,更不是说书讲座,学生在课堂教学里的角色不仅仅是听众,教师教学过程也不是单向的演讲过程,这些专业上的要求,不是仅靠普适于市俗聊天软件的功能就能取代的,从多数提供教学服务的各种软件功能设计来看,无论软件代表方如何宣传各自产品的完备功能,一进入运用,则显得漏洞百出——软件功能设计单薄,同质化雷同现象相当严重。互联网企业们低估了教育乃是专业技能性极强的行业,如教师无法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核心的“教学观察”功能,想同步实施组织教学的“神态会意”更是无从下手。我们都知道的是:制图有制图专用软件、绘画有绘画专业软件、财务还有财务的行业软件,目前通行的教学软件却最多只能算是个半成品,宣传上的头头是道实际上则显示为捉襟见肘,其核心功能部分与线上课堂教学的专业化要求实在相差甚远!近些年来教育的互联网投入与效用的反差较大,我们只能真诚地希望有优秀的互联网企业不要借庞大的网络教育概念来有意无意地淹没掉网络课堂教学的特性,能坚守“工匠精神”,在系統软件建设中多注入些对教师课堂教学流程需求的格外观照。
让家长和学生懂一点光纤带宽和有线无线数媒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让互联网企业和软件开发者更深刻全面地研究教学所需,让无良运营商远离涉及千家万户民生事业的学校教学,是线上教学效能提升的重要条件,重视了这一点,基础教育线上教学的道路就可以走得平稳些!
四、资源效能——“拿来就用”的决策“拍板”难以做到“皆大欢喜”
目前看来,用于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网络资源已是汗牛充栋,可真正被教师们认可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现场的却是寥若星辰,“千校一课”的教学本身就有违教学规律的事情,目前,充斥于线上教学板块上的资源多为灌输式的表演性课堂,想实现一拍板就“拿来就用”且“皆大欢喜”的目标基本就没有可能。严格说来,那些“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只是可供学习的“范本”资源,却担负不起课堂教学的“应用”责任。要想让这些资源真正的活起来,前提是要实现课堂教学传播软件的革命性改进,改进的重点是:彻底实现课堂教学实施时教师对“教学观察”、“应情施教”、“及时调整”、“同步交流”、“即时检验”等项功能。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细微观察就无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堂就变成了“自说自话”的单向型“填鸭式”课堂,所以,虚拟教室的学生视频成像功能是意义重大的。而只有扩大师生信息交流及检测功能的深度和广度,教师才能做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知晓受众的习得效果,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缺少了现代技术的创新求精,一味地投入单向型的学习“范本”却误导其为可广泛活用的双向教学“样本”,除了形象上可看之外,剩下的,就是资源的简单堆砌和教育投入的大量浪费。
线上教学的推广使用,是中小学课堂在网络信息传播史上的一次最大面积的行业应用,广大教师团队已经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有意义的能力锤炼。就目前现代技术的应用理念来看,线上课堂的传播问题在本质上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而是行业认识与尊重的问题。随着我国5G应用的突飞猛进,区块链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互联的功能建构定能给满足线上课堂教学效益的需求带来无限的想象。正视目前的不足,调动最新科技力量,尽力尽早地解决好教师传播群体、学生受众群体、信息路径交互和决策环境优化等必须重视的诸因素上的缺憾,线上教学的效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而目前,线上课堂教学的上“市”,从课堂教学专业所需的角度来看,这种传播方式还真有不短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