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优秀家风教育的时代价值与路径探索
2020-12-07马涛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部分体现于家风的发展变化中,加强优秀家风教育对塑造大学生三观、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国家政策引领,辅之学校、家庭的结合,借助网络的优势等方式,发挥优秀家风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解决思政教育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家风;传统文化
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孕育了无数仁人志士精忠报国、爱国爱家、尊师敬长,涵养了中华民族稳中求进的精神血脉。家风文化作为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的重要载体,源远流长传承至今,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都意义重大。家风既能够塑造出優秀的人格品性、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使人道德败坏、污染社会风气。近年来,社会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对大学生优秀家风教育造成冲击,违法现象频繁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优秀家风教育、拨正其错误思想观念迫在眉睫。
一、优秀家风的内涵
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生活中形成的传统习惯、行为准则、价值理念与道德风尚的结合,经过后人世代的传承,取其精华,去之糟粕,增添时代的印记。东汉名臣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启示后人当官要清正廉洁;《钱氏家训》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要求子孙后代戒奢戒躁,故钱氏家族人才辈出。“此时无声胜有声”正是对优秀家风最贴切的描述。家风看不见、摸不着,无形的体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社会风气。家族内部成员以家书、家规与家训等成文的规章制度为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展现世代传承的家风精髓及精神追求,对内部成员的思想及言行起到束缚作用。我国坚持儒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以仁义礼智信为思想引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践方式,其精髓博大精深,传承至今。家风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新时代,家风文化增添了些许时代的痕迹,剔除了过去男尊女卑、等思想,形成了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文化精髓,强化了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主要作用,这一特征也实现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优秀家风的时代价值
(一) 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优秀家风经得住历史年轮的碾压,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与重要载体,其不仅代表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阶段是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引入优秀家风教育即可弥补思想上存在的不足,为之后人生的选择奠定基础,实现“以文化人”,最大程度的体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的优势。在当今物质资源极度丰富的社会,部分大学生缺失对事物基本的判断,“校园暴力、网贷”等违法现象频繁发生,这些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家庭家风的败坏,没有正确的价值理念。加强优秀家风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辩证的认识事物,养成孝亲敬长、尊师敬道的思想品质,在日后工作中发扬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品格。优秀家风的教育不可小觑,其使大学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价值理念,对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意义重大。
(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与“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依次进行阐述,使三者在道德引领、价值选择等方面有机结合,发挥其最大优势。对大学生而言,塑造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秀个人品德,提升其思想境界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繁多,其培育必定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的工程,需要每个社会成员都鞠躬尽瘁。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价值精髓,使文字的要求转变为实际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只有从优秀家风作为切入点,落实到大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利用一切机遇,将优良家风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落在实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发展。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纵观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以孔孟为代表的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儒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的提倡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墨家思想等经过岁月的洗礼流传至今,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世人。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较量的关键性因素。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家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优秀家风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实践路径,其体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化内涵。
三、优秀家风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政策引领、资金支持
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乃至步入社会,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人生态度的确立以及对事物根本的价值取向都会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大学阶段是其三观的重要转折点。因此,国家首先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高校师生积极主动学习家风文化,同时给予资金支持,开设国家基金项目,在对相关主题探讨研究的过程中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再次,成立思政课改小组,优化思政教育的内容,确立统一规范的家风教材。当前大学生思政课程的教材中虽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等进行了培育,其中思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等进行了讲解,但这些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高度,并未真正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所学理论落实到实处,这便是思政教育当前最大的难题。国家应当制定一本家风文化的专门性教材或课外读物,对文科生而言,设立家风的必修课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考察其学习效果;对理科生而言可以设置选修课程,例如孔孟的育人之道、山西的优秀家风等,学生可以根据其自身喜好来选择研究学习家风的内容,寓教于乐,深化对家风的认识,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创新教育方式
高校是学生接受文化素质教育的第二场域,承担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教师作为高校中最直接的教育者,其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三观及学习效果。教师首先要端正自身教育态度,辩证的看待家风,取其精华落实到生活中,做学生行动的榜样。其次,教师要创新课堂教育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喜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述家风相关内容。通过古今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具体分析家风的地位,使學生站在客观角度上评判家风的优劣,这样便可以达到启发诱导的效果。如将东汉名臣“四知拒金”的故事与北宋宰相蔡京舞弄权术、奢靡误国的事例对比讲解。同时课堂中结合家风系列视频、电影等,如《守望家风》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在“乐”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求学生时时分享,撰写心得,并将其纳入期末考核标准,兴趣与约束相结合,通过学生知行合一来观察其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跑好学生三观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再次,高校重视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在优秀家风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传播好家风。以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其微信公众平台上创办了“马院心语”栏目,面向马院全体师生,主题包括对生活、学习的感悟与启发。此栏目自创办以来效果显著,分享心得的同时坚定了文化自信。通过这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使家风通俗易懂,提高学生的践行力,发挥家风对思政教育的作用。最后依托学校、各学院定期组织开展以优秀家风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中的理论认识上升为实践感知,用实际行动检验认识的合理性及存在的不足。例如组织学生去优秀家风的家庭参观采访,及时归纳总结,深刻反思自身家风存在的不足,集体讨论社会实践心得,形成情感共鸣;举办志愿服务,号召学生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等。通过课内课外活动结合,有利于学生对家风的认识转换到实践中如何做,并不断反复进步,传播优秀家风,深化对优秀家风的重视程度。
(三)发挥家校合力的优势
将家庭与学校结合,充分发挥各自教育的优势,是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家庭是人生中第一个课堂,其环境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学校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拨正不正确的思想,灌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两者若频繁的沟通交流,既可以使老师了解学生家庭,也可以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达到教育的针对性。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进入高校后若无重大违纪问题,家长与学校可以说是“井水不犯河水”,这便给思政教育造成很大的困扰,家风教育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学校教师应与家长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状况,借助家校交流会,邀请家长、学生参加家风系列讲座,树立榜样示范,相互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自身,从而达到此活动的目的。
在新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优秀家风塑造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的优势,抓好大学生的优秀家风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活氛围,净化社会风气,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心聚力,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 林伯海,师晓娟.家风的意蕴及其当代价值[A].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0).
[2] 林俊.当代优秀家风的时代内涵与培育路径[A]. 学习论坛,2015(9).
[3] 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作者简介:马涛(1996- ),女,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