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史实
2020-12-07邵怡然
邵怡然
小时候最喜爱看《三国演义》,场面波澜壮阔,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特别是蜀国丞相诸葛亮,运筹帷幄,料事如神,令人佩服。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发明的“木牛流马”,一个用木头制作的机械,居然能像真实的动物一样搬运物资,看来孔明的机械学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西方的达芬奇等巨匠,甚至超出了现代人的水平。在那个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的时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呀!可后来我在历史书中偶然发现,诸葛家族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小心谨慎,根本不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去进行空城计之类的高危举措,其他的创举更是在瞎哄人。
还有魏国名将曹真,他年轻时就随曹操南征北战,是魏国难得的军事栋梁。曹操死后,曹真担任都督,在诸葛亮北伐、蜀军处于绝对优势时,仍能反败为胜,为魏国护疆卫土。但在《三国演义》中,他与诸葛亮的对战败多胜少,这完全不符史实。至于《三国演义》中其他扭曲历史的例子就不多列举了。总而言之,其内容大概只有三分为实,剩下七分为虚。
问题是,广大读者很少在读完《三国演义》之后再查阅史实,反而轻信此书中的情节,误把它当作史实,这就是《三国演义》带来的副作用。但对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而言,只要情节够生动,内容够有趣,广大读者喜欢就行,修改史实是无关紧要的。
“达摩东来,只为寻找一个不受人惑的人。”历史讲究真实,因此史学家要怀有冷静的批判思想,才能从各种表象中发现真伪,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文藝作品本身就有虚构的成分。就拿评书《杨家将》来讲,潘仁美被描绘成了千古奸臣,他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为非作歹,呼风唤雨,害死忠臣良将。后人为了讽刺他,还在他的名字中间加了一个“仁”字(潘仁美真名为潘美)。苍天在上!潘美一生战功赫赫,人品端正!在对待前朝后周的皇亲子嗣时,唯独他扶着柱子不语,不赞同大多数人要斩草除根的方法。在镇守雁门关时,杨业是他的副手,他们共同镇守这个北方要塞五年,根本不存在潘美陷害杨业一说。再者,潘美的女儿是宋真宗赵恒的妻子,她红颜薄命,22岁就过世了。潘美只是众多皇亲国戚之一,他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几十年的征战生涯,根本没有依仗自己的身份胡作非为。
对于被修改的历史,每一位史学家都已无能无力,毕竟他们没法把这些文学作品全部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因为它们已经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请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之余,多查阅史料,弄清事实,做一个“不为人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