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路径研究
2020-12-07张慧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必须将“立德树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本项目梳理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现实意义,深刻剖析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的困境,最后从优化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教育“四个回归”及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探索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立德树人;新路径
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两个重要标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两个标准的提出为今后的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育人的全过程,如何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经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时代课题。
一、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价值
(一)高校“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由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决定的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对教育规律的根本阐释,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高校要树立“三全”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发挥德育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现育人是教育首要任务的理念。
(二)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当前,高校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因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的成效。高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品德”的时代新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四有”标准是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领;要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立德树人”时代新内涵
(一)立德树人基本内涵
立:树立。德:德业。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是培养人才的意思,立德,强调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立德树人”有两方面内涵:一是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师资和管理队伍,教师要做到“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二是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立德树人”强调以德立人,树人以德。立德是树人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樹人是立德的目标和根本目的。“立德树人”中要求的德,不仅指品德和能力,也包括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追求。“立德”是为了“树人”,而“树人”首先要“立德”。树人需要立德,立德才能树人。教师要以德服人,做好学生的表率。
(二)“立德树人”时代新内涵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培养专业能力强、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三、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存在的困境
(一)理想信念淡薄加大“立德树人”实现难度
部分青年学生存在信仰危机,首先,政治理想上,政治淡化倾向明显,对政治理论课教育普遍持冷漠态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危机,理想信念淡薄、理想信念的结构不尽合理,且低层次倾向明显,道德责任感淡薄,集体荣誉感缺失等问题。第二,部分学生学习无目的性,对前途对未来感到迷茫,遇到挫折困难易变,抗压能力较差。三是理想功利化,注重实际利益,只重眼前,不看长远。做事出于功利化考虑,过分看重个人利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四是追求物质享受,艰苦奋斗精神淡化,不能脚踏实地。不愿意付诸行动,也不愿从我做起。
(二)机制不够健全影响“立德树人”落实成效
高校立德树人的过程中,部分教育者对立德树人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这种偏差严重阻碍立德树人的落实成效。
第一,部分高校对立德树人认识不到位。部分高校虽然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却在教育活动中“按部就班”,完成简单的专业授课就草草了事,育人教育留于形式,并没有积极去拓展立德树人的新路径,没有丰富立德树人的新内容。
第二,立德树人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立德树人能否顺利实施,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积极支持;目前部分高校在立德树人实施方面,缺乏充足的资金和雄厚的师资队伍;三全育人机制还没建立。立德树人理念尚未在师生群体中得到普及。部分教育者思想保守,受传统“教师本位”观念影响,只顾埋头做科研;不理解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部分高校过分看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立德和树人没有做到更好的结合,个别高校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不到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并没有形成“三全育人”的新格局。
(三)评价体系不统一,制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第一,立德树人的评价标准单一、不能客观反映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高校立德树人的评价看重立德树人的整体效应,过分看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并未形成立德树人效果的量化评价标准,使得高校立德树人的效果得不到客观展现,不能及时总结立德树人过程的经验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健全立德树人的评价机制是综合分析评判立德树人效果的重要途径。
第二,学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师德评价标准,评价一个教师称职不称职时,学校往往只重视科研水平、学历程度以及课时量等这些客观的方面,往往忽略教师的师德,并未真正实现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师在培养学生时也只注重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学生的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并未真正建立。
四、新时代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路径
高校内涵式发展对高校立德树人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必须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整合学校所有资源,探索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新路径。
(一)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优化学校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途径是要解决“立德”的问题,德育是一个完整体系,包含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德树人的灵魂,中华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根基,高校必须坚持德育为首,能力为重,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厚植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充实学业质量要求,此外,在实践中对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提出具体建议,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
(二)牢固树立立德树人基本理念,实现教育“四个回归”
立德树人在高校的根本地位将引领高校“回归初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根本任务开展工作。新时代对立德树人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实现四个回归必须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转变办学理念,实现特色办学。新时代高校要准确定位自身,这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前,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已被写入十九大的报告。一流大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质量,另一方面就是有特色。准确定位高校自身特点实现特色办学。高校想要做到特色办学必须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办学的历史来设计办学特色。高校要建成一流的大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着属于自己高校的特色学科。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发展传统学科,办好特色学科,用更高的标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其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流的教育要靠一流的教师来支撑,一流的师德是一流教师的灵魂。无论高校教师具有多少头衔及多高职位,都必须时刻谨记教师的身份,教师的本分就是教书育人。高校教师要争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时刻以“四有”标准规范自己,用自己的学识、品德引领学生。
(三)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務实现为目标来规范和完善高校各项质量评价标准
高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将各教育要素按照人才成长的内在逻辑进行整合,形成相互支撑、合理分布的制度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实现教育要素发挥作用最大化,实现教育效能最大化。
第一,建立健全高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高校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要凸显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根本任务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和影响力,要在具体考核指标设计、观测点设定、权重取舍上体现导向性。
第二,建立健全高校办学质量标准和相关保障体系。完善学校内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管体系和制度体系,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服务社会、队伍建设等要素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度纳入质量评价标准。
(四)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强化课程思政建设
高校需要整合所有资源,发挥所有资源的合力,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中,既要讲好专业课,又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发挥高校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引导教师在教书育人、服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人格魅力,成为学生道德的引领者,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立师德,铸师魂,让教师把治学、育人作为主业,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以良好的师德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真正培养有道德、有思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 杨艳春.立德树人的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路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O1):33-36.
[4] 刘娜,杨士泰.立德树人理念的历史渊源与内涵[J].教育评论,2014(05):141-143.
[5] 李金杰,陈树文.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50-53.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70.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2018年广西财经学院2018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立项课题成果,课题名称是“新思政背景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研究”(2018SZC04)。
作者简介:张慧(1981- ),女,山西长治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哲学、思政、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