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12-07朱春
朱春
摘 要:大学生学习倦怠极大地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高校的人才培养进程,文章从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具体表现入手,分析了出现该问题的主动性缺乏、学习策略错误、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等原因,并基于上述原因,提出了强化学生心理引导、师资建设和学校建设等措施,以期对实际的工作形成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對策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学习倦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对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构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均针对该现象展开了一定的研究,并得出了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具有学习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和成就感低等具体表现。首先,大学生学习情绪耗竭所指的是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所面对的课业任务超过了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因而会是随之出现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超过以往的紧张情绪等。由于学习过程缺乏情绪上的正面反馈,因而大学生会逐步形成厌学、倦怠的习惯,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乏人性化指的是大学生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以相对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学习过程,这种问题的出现将导致大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出现偏差,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消极与否定的态度。造成乏人性化现象的原因是比较多样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之中,缺乏优秀教师的引导,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长期伴随批评与惩罚,最终引发教师与学生之间鸿沟的出现;成就感低的问题在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之中比较普遍,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自身的评价缺乏自信,甚至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从而长期处于低成就感的情绪状态之下,逐步演变为对学习信心的完全丧失。从上述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之中可以看出,该问题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将导致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受损,因而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过程中所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主动性缺乏
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其以往任何阶段的学习过程,其在学习之中,必须依靠自身的主动性才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而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通常较为宽松,因此部分学生在这一环境之下丧失学习动力,导致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果差和学习信心丧失的恶性循环出现。同时,在学生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的前提之下,大学生的内部和外部学习动机将会出现严重的不平衡,首先,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是比较充分的,如存在家和社会对其学习的期望、来自于多种途径的奖励等;其次这个阶段之中,大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又是匮乏,如面对各方面的诱惑,对学习情绪的影响等。由此可见,在不平衡的内外学习动机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容易出现对学习的焦虑、失望情绪,从而发展成为学习倦怠。针对这种现象,学校、社会和家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关注,并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想心理的调整,同时有必要准确地进行奖励、鼓励等内容在教学环节之中的设置,从而强化学生内外学习动机的有效平衡,保证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加强。
(二)大学生在当前的学习之中缺乏对正确策略的应用
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对相关策略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扩大学习成果,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当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然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对于现阶段的学习仍然试图沿用以往的学习策略,即采用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方法来进行,这种方法对于学生以往阶段中,知识理解难度较低、整体水平较为简单的学习能够形成比较良好的效果,但对于目前的学习,则会在无形之中加重学习负担,且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部分大学生缺乏根据现阶段学习内容进行全面学习目标规划,自我构建学习情境的能力,因而在学习之中将会极为吃力,引发对学习的倦怠现象。针对此类问题,在实际的学习之中,相关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学习方法的普及,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同时学校方面也有必要不断地强化教师素质,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信和认同,从保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始终能够落到实处,以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
(三)学生对压力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之中,学生始终面临来自就业和社会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在目前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持续提高,对学生学历、能力愈发看中的前提之下,多种等级证书已经成为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所必须。部分学生在面对的这些苛刻的要求时首先感受到无所适从,进而产生强烈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学习倦怠现象也由此产生;而部分学生期望在进入社会之后取得相应的成就,因而以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目标夜以继日地进行学习,但在真正接触社会之后,又对自身付出的努力产生质疑,导致学习方面的倦怠。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其在最初面对学习的态度有何差别,最终均有可能产生学习倦怠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必须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社会,从而让学生树立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学习目标,以及形成能够正确面对社会的良好心态,并始终以相对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现阶段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充实的过程中。
三、帮助大学生应对学习倦怠的策略分析
(一)积极对大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
鼓励与引导是大学生克服学习倦怠必不可少的措施,同时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大学生逐步重建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保证接下来的学习任务顺利完成。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相关学校和教师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1)引导学生正视自身兴趣。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之后,基于自身未来就业考量,进而选择无视自身的兴趣点,选择与当前社会就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或是在进行专业选择的过程中,以父母亲戚的意见为核心,选择自身不擅长的专业。这两种现象均在较大的程度上导致学生对自身正在学习的内容无法产生强烈的兴趣,并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付出巨大努力,而收效甚微。实际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自身所感兴趣的内容时,能够形成更大的学习成果,且学习过程也将相对轻松,因此目前的专业和院校选择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表达;2)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面对来自学习的挫折是必然的,而健康良好的心态将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克服的困难,并在学习上收获更大的成果。基于此,当前的高校可以针对大学生展开定期的心理讲座,从而引导学生在深层次上认识自身,同时的良好地处理在学习之余的人际关系处理,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不断强化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而当教师能力、师风师德等存在不足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教学展开必然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同时教师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还将导致师生之间形成难以逾越的鸿沟,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倦学的现象。针对在这一问题,学校方面首先需要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提出一定的要求,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师德师风研讨会议,向每个教师进行正确观念的灌输,从而让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之中,主动对自身行为和形象进行约束,保证教师队伍整体风气的昂扬向上。在此基础上,获得学生群体对教师的全面认可和学习,改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在教学之中,还需要具备的调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兴趣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教师需要以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完善、科学的课堂设计,以此保证在知识全面讲解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之中。这一能力的形成必然需要教师以高度敬业的精神对自身的专业范围和教学技术进行研究,同时也需要学校方面进行教师能力提升平台的构建,让每一位教师能够通过该平台,对自身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磨砺,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升学校整体的建设水平
学校是大学生在该阶段学习之中的主要学习环境,因此在极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认识形成影响。针对这种现象,学校方面首先应当针对课程体系进行一定的改革。在当前部分高校之中,相关的课程设置较为陈旧,无法与当前的社会需求进行有机的联动,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比较低迷,针对这种现象,以目前社会的整体发展方向为基准,实施有原则、有方向的课程改革,从而精简教学内容,推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改善目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其次,校园环境的改善还在于对学校文化的建设方面。学校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高影响到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态度,因此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建设的重点,对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倦怠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知识竞赛和学术讲座的方式,在学校文化之中渗透学术思维和精神,同时也可以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真正走出校园,与社会进行全面的接触,从而拓展学生视野,端正对于社会的认识,达到消除学习倦怠的目标。
四、结语
大学阶段是多数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阶段,同时由于其与社会联系较为紧密,所学知识相对较为艰生,大学生在多重压力之下,容易产生对于学习的倦怠现象。这种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是比较多样的,而要进行解决,就必须针对具体的原因,从引导学生、塑造优秀教师队伍和提升学校建设水平等多个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1] 刘洋,魏晓波,陈晶. 西藏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探析及应对策略[J]. 西藏教育,2018(2):57-60.
[2] 王天玉,刘志刚. 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矫正的措施与对策[J]. 新一代:理论版,2018(12):20.
[3] 崔丽华. 微观权力视域下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的深层次分析——以北京市B高校为个案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5):90-94.
[4] 蒲丹,倪菊华,吴立玲,等. "基于问题学习"中学习倦怠现象及其原因分析[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8(6):815-819.
[5] 刘皓宇,张笑笑.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 顾鑫,陆璐,戴春林.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结构及问卷编制[C] //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7] 李彦坤. 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倦怠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54.
[8] 吴颖新. 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思考及对策[J]. 好家长,2018(3).
[9] 汪颖,许勤,杨保海.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09):79-80.
[10] 孙颖. 经济学视域下高校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8-9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南京邮电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校级规划项目(XC21902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