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0-12-07和洪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思考大学生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文章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等方面论述了笔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见解,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或高校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多,其中爱国奉献教育、人生观教育、尊师爱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要长抓不懈。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两个方面谈了笔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认识体会,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当之处,请行家斧正。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責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社会变动必然引起人们思想的变化。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党中央总是非常关注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并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下,党中央一方面指出改革开放这场新的革命给社会思想文化带来的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积极影响,充分肯定当今人们健康向上的思想主流;另一方面又要求大学生要十分警惕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并从造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人,保证我们党、国家永不变色的战略高度,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风气会不可避免、不同程度地涌进校园。对于大学生来说,腐朽消极思想文化的影响是一种腐蚀剂,它使一些人意志衰退,理想信念动摇;它涣散高校内部关系,损害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信任和团结,削弱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要顺利地完成立德树人的光荣任务,不仅在政治上要十分坚定,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办学方针,而且在思想道德方面必须保持纯洁,真正做到在新形势下拒腐蚀、永不沾;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有过硬的生存本领,还必须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证明,搞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搞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正确的核心,是引导大学生又红又专,健康成长的可靠保证,因此必须把它摆在高校建设的首位。

在新时期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中,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锐利武器,任何时候都丢不得,丢了就要吃大亏。我们搞改革,决不是说过去的一切都不行了,都要统统变革,我们只是改革掉那些实践证明已经成为弊端的东西,已经过时了不再适用的东西,而一切好传统好作风不仅不能放弃,还要继承下来、坚持下去,并且要结合新的实践,把它们丰富起来、发展起来、光大起来,使它们发挥更好更充分的作用。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导和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心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武装自己的头脑和指导各项工作。这是我们加强政治教育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还要着重抓好爱国奉献教育、人生观教育、尊师爱生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因为这是最基础的思政教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爱国奉献教育,就要从大学生入学那一天起,抓紧进行热爱祖国、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教育,解决好“为谁学”、“为什么学”的问题。加强人生观教育,就要帮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为他人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真正有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加强尊师爱生教育,主要是使每个老师都把爱护学生,当作必须履行的职责,始终坚持师生一致的原则,自觉运用过去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大胆摸索新办法,真正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把学生带好。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就是要自觉抵制铺张浪费之风、奢侈腐败之风,使高校在艰苦奋斗方面带好头。以上几个方面的教育,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课,我们必须有计划、分步骤地全面抓好。教育中,一定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内容要生动活泼,方法要灵活多样,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还要把加强这些教育,同加强高校的全面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互相促进,要通过教育,使新时代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二、加强和改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一)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做好“寓”的文章,是指利用一切机会,把教育渗透到日常的训练、工作、生活中去,从而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唐代大学者韩愈在一首诗中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人在这里所讲的微绿的草色近看不觉、远观泛青的效果,正是我们在教育中通过“寓”所要达到的目的。做“寓”的工作,对受教育者而言,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陶冶;对教育组织者来说,则是自觉主动地去渗透,使受教育者按照教育的既定目标得到提高。一个真正关于把教育“寓”于其它工作的教育者,都会抓住一切机会,灌输道理,启发学生。如利用节假日组织“赞家乡”联欢会,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赞颂祖国各地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以进一步确立爱国奉献的思想;在考核成绩不理想时,借机引导学生明白平时训练不过硬,关键时刻过不去的道理,以进一步强化勤奋刻苦的意识;发现食堂有米饭、馒头浪费时,则不妨集合大家看一看“粒粒皆辛苦”如何被浪费,想一想全国那些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父老乡亲,以激发大学生艰苦奋斗的意识。总之,要随时随地有意识地去做“寓”的工作,使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受到正面的教育引导。

(二)言之有理

进行教育,离不开上课讲道理,能否把道理讲得引人入胜,使之入耳入脑,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这里讲的言之有理,是指既有思想性,又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能语出引人,耐人寻味。这不仅需要丰富教育的思想内容和知识含量,还要讲究语言表达的技巧,力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使受教育者听起来津津有味,琢磨起来意味深长。那么,如何才能言之有理?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其一,要注意“对口味”。我们有些同志讲课之所以没有听头,原因之一就是不研究大学生的“口味”,不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不清楚他们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亟待解决的问题,结果只能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教育者一定要注重了解掌握大学生的现实思想,善于抓住他们关注的话题,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心理,来个“看人下菜”,因势利导,用合乎他们口味的语言,巧妙地灌输既定的教育内容。其二,要注意“调”。一堂课,如果像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所批评的那样,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那就难免要让教育对象感到索然无味。相反,如果把尽人皆知而又必须讲的大道理赋予新意境、新说法、新材料、新的表达方式,效果就会大小不一样。战争年代,中央警卫团有不少官兵想到前线杀敌立功,不安心本职工作,叶剑英同志就把大家集合起来,开口便说:“中央警卫团应该叫‘钢盔团,钢盔是用来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就是保护全党的‘脑袋,所以叫‘钢盔团”。几句幽默风趣、寓意深长的话,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心,之后再没有谁提出离开警卫团了。在进行思政教育中,我们应当努力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和优秀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说理艺术,学会寓庄于谐,推陈出新,旁征博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以获得引人入胜的效果。

其三,“味”要适度。我们讲言之有“味”,并不是要把“味”摆在教育的首位。正如做菜需要放佐料一样,目的是让人把菜吃掉,而不是让人以佐料果腹。教育内容的思想是主要的,言之有“味”是为了让教育对象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教育内容。如果只为迎合教育对象的喜好而片面追求“味道”,忽视教育的思想性,就会过犹不及,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三)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一次解决一个问题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有效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运动,都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强调一次解决一个问题,正是遵循了这一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作为一个单位,存在的问题或许是多方面的,一次教育不可能一下子都解决。对大学生个人来说,也不会一经教育,就一通百通,把思想“扣子”全部解开。由于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成长进步是一个渐进过程,教育也必须是渐进性的,问题只能随着教育的深入,一个一个地解决。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次教育试图解决很多问题,往往会“贪多嚼不烂”。对诸多问题都涉及一下,结果可能是哪个问题也得不到很好解决。我们所说的“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当然是指本单位主要的、对大学生思想影响较大、带有一定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而不是一般性的或个别人身上的问题。把这样的一个问题抓住了,解决了,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其它问题的解决。这就首先要把这一个问题找准,把主要问题找准了,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比如搞人生观教育,具体反映出来的问题,可能有利益观、金钱观、苦乐观等诸多方面,这就必须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摸清本单位主要在哪一方面比较突出,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一次解决一个问题,要在“解决”上下功夫。要通过授课把正面道理讲透,把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界限划清;针对这一个问题,发动大家论危害,挖根源,寻找解决办法;还要大力宣扬做得好的典型,注意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等等。一句话,要一抓到底,直到把是非搞清楚,态度搞端正,问题得以解决。

(四)有問有答

有问有答是指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课堂上进行双向交流,教育对象把有疑虑的问题提出来,教育者当场给予解答。这一方法,有利于增强被教育者的参与意识,变被动受教育为主动受教育;有利于教育者面对面地了解教育对象关心什么、困惑什么、需要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地搞好疏导;有利于相互交流,沟通感情,疏通思想,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育效果。有问有答是古已有之的良好教育方式。我国春秋时代就有孔子与弟子对话的先例。马克思教育子女也常采用有问有答的方式,其中有些对话相当精彩,广为流传。然而,这一有效的教育方式却被我们的某些教育者所忽视,他们习惯于“一张嘴巴”讲道理,其结果是口舌费得不少,教育效果却不理想。开展有问有答,需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如果教育者一上台就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必然导致教育对象情绪压抑,课堂气氛紧张,台下不敢提问题,台上抓不住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有问有答是开展不起来的。因此,教育者无论水平有多高,资历有多长,一旦站到讲台上,就应当放下架子,与教育对象坐在一条凳子上讲话。不管教育对象所提问题正确与否,都应耐心作答,不能轻蔑、讥讽,更不能板着面孔训人。这样,教育对象才能够敞开思想说真话。我们一些教育工作者之所以不愿采用有问有答的方式,主要是怕麻烦,怕答不上问题难堪。因为单向灌输相对简单一些,而问有答则需要平时辛勤积累,课前认真准备,课堂开动脑筋,否则就有被问倒、难住的可能。这一教育形式要得到坚持,不仅需要教育者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而且要有知难而进、勤奋学习的毅力,把自己的“一桶水”先装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赵李佳凤,张文仙.新时代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党史博览(下),2020(1):55-56.

[3] 陈毓.探析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66-67.

[4] 冯晓晖.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路径探讨[J].智库时代,2019(42):157-159.

[5] 科尔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统计,2018(5):53-56.

[6] 李响.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才智,2019(27):44.

[7] 胡亚权.试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实践指导[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183-184.

[8] 袁俊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启示价值[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6(2):39-43.

[9] 张亦帅.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本精神探析[J].世纪桥,2017(6):77-78.

作者简介:和洪星(1968- ),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伦理学。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思考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