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20-12-07魏文云
魏文云
摘 要:爱国主义是经久不衰的时代话题,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永恒课题。本研究从解析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出发,发现目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互动性不强、网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不足、实践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不佳三方面的问题,提出创建有温度、有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善用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主动发声、依靠榜样力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三方面的建议对策,意在提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奋斗,这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让爱国主义植根于每一位中国人民内心之中,培养高校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正是需要依靠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完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的重要任务,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解析
(一)爱国主义的解析
新时代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首先需要让大学生明析“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真正认识爱国主义?”纵观千年历史,我们都在谈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到底是什么呢?爱国主义是一种认同自己民族、国家的深厚情怀,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应该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我们的骨肉同胞、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爱国主义才具有时代特色。习近平指出:“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2]理性认识爱国主义,就是要引导大学生熟知爱国主义的内涵,将个人的理想抱负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立足国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解析
高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政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为实现统一与发展,为巩固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借助学校与媒体等教育载体,对全体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熏陶,爱国主义理论宣传以使其拥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坚定的爱国信念、理性的爱国行为的历史性社会实践活动。”[3]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利用线上和线下多种教育手段来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导大学生将爱国之情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进而转化为报国之行的实践活动。高校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进行,才能培养出坚守爱国信念、维护国家利益,有责任,有担当,有本领的合格大学生。
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互动性不强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以知识灌输式为主,教授者通过口头宣传爱国主义知识借助多媒体PPT播放课件,总体上来说讲授爱国主义知识占据较大比例,和受教者之间的互动较少。这种“他教”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充分引起大学生的共鸣。这样造成了大学生口头上是“我是爱国的”,其实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感兴趣,课堂互动性差。其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没有及时更新,课堂讲授的爱国主义知识没有结合最新的时事政策,距离当下国情有所出入,给大学生造成了距离感。现在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紧扣新时代的主题,教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奋斗,这样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才能有具体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爱国奋斗的精神才有不竭的动力,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才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
(二)网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不足
目前高校的教育主体是95后、00后大学生,他们是扎根在网络时代的土著居民,人手一部手机,吃喝住行离不开网络,当然教育更离不开网络。全国众多高校也利用微博、微信APP等网络信息技术开通爱国教育平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在利用网络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为了完成额定任务,一味追求学生注册的量,忽视了网络爱国教育平台内容的有效输出,面上好看的数字有了,但是没有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忠实粉丝。还有一些网络爱国教育平台仅仅是将实体课堂转移到网络上,换汤不换药,讲授语言和形式没有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的优势,不能吸引学生的有效关注和参与。加之有些未经审核的不理性爱国内容在网络爱国教育平台传播,在大学生中引起负面舆论,给学生造成疑惑,高校网络爱国教育平台没有及时有效进行引导和梳理,不利于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这些都是高校在网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之处,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
(三)实践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不佳
众所周知,高校普遍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博物馆、革命老区,观看红色影片等等,这些活动是对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也存在学生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应付提交实践报告作业的压力进行的现象。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默守陈规,组织学生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参观了,看到了,就完成了任务,为了做实践活动而做实践活动,没有从思考实践效果的层面去把关,没有真正思考怎么对大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学生对爱国主义并没有深层次的感受与思考,还是停留在“他教”的阶段,不能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机会,达到进行自我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大学生爱国态度不坚定,甚至出现“伪爱国”表现,在现实场合发表的言论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反而在网络虚拟世界发表辱国辱党辱社会主义的内容,如厦门大学“洁洁良”事件就是如此。实践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在于明大学生爱国之志,更是在于引导大学生自觉将爱国之志转化为爱国之行。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才是实现了“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的转化。
三、做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一)创建有热度、有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
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教育目的,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的方式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缺乏教育主客体的有效互动,这种“自说自话”的教育课堂模式急需要改进,因为我们的时代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具有了新的特点。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教学素养,紧跟时代潮流,提高服务对象意识,创建有热度、有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应该是鲜活的,有吸引力的,贴合95后、00后大学生实际的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也需要结合新时代的中国国情和热点事件及时更新,传递给学生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高校的课堂无处不在,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氛围,校园的展板宣传栏、电子屏幕、横幅标语都是可以利用地方;每周固定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更是生动的课堂,让身处在高校课堂中的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和体验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互动性。
(二)善用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主动发声
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大学生,95后、0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是活跃在网络的重要主体,依托网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和微视频等为代表的微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植根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文化一经崛起,便怀有强烈的感召力,让大学生在无微不至中得到启示[4]。”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积极善用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主动发声,掌握舆论话语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自觉傳播爱国主义文化,主动实践报国之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体系优化、宣传话语创新、表意方式互促的途径,满足青年信息需求,厚植青年爱国主义情怀,并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5]守好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网路符号语言、表情包、声音和图片,可以借鉴“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民族魂”、“中国九一八爱国网”、“中国共青网”等优秀平台的做法,完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有效输出,设置主题鲜明的话题,引起大学生中引起广泛关注,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三)依靠榜样力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中国爱国主义教育非常注重运用榜样力量引领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这样的榜样可以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结合重大节日、重要事件的契机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这正是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的榜样力量啊!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6]。”这些榜样与当代大学生年龄相近,生活背景相似,用他们来教导大学生用自己的实践行动将爱国之情转化报国之行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和实践意义。依靠具有参照性强、可效仿的榜样力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实现教导大学生将爱国之情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而转化为报国之行的实践活动的根本目标。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新时代特点与时俱进,运用课堂、网络与实践教学的特色,充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整合,在大学生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到达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实践报国之行的教育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培养爱国奋斗,以实践报国的合格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第2版.
[2] 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
[3] 杨雪.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4] 刘颖.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 赵丽涛.“后真相”时代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9.05
[6]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