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强化党员思想教育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2020-12-07唐巾媛
摘 要: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堪称全国的楷模,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党员党性修养以及一切为民、坚持实地调查研究、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使党员、干部达到了思想上的认同和共识,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卓有成效党风廉政建设经验的根本保障。认真总结这一时期如何在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前提下,进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经验,对推动中国共产党党新时期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实现新的党的伟大工程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延安时期;党员思想教育;廉政建设经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建设清廉政府,秉持廉洁奉公、一切为民,是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坚守的政治立场。通过对党员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以达到统一党内思想的认识,保障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认真总结这一时期如何在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前提下,进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经验,对推动中国共产党党新时期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实现新的党的伟大工程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始终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内坚定阶级立场,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党中央进驻延安初期,恶劣艰苦的自然环境及国民党围剿与经济封锁的重压下,中国共产党党员依然经受住各种诱惑,战胜万难,在全国树立起了模范。党的主要领导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掌握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指导革命走向胜利。因此,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立明确提出党内开展学习运动和研究总结历史经验的问题,强调全党上下要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学会把这些理论应用到中国实际斗争中来,由此开启了在全党掀起学习马列主义的学习运动。为帮助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不仅成立了中共中央在延安的第一所马列学院,以学习、探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研究重点,强调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还注重与党的方针、政策的结合与贯彻等,1940年还设立了“五五学习节”,严格规定了干部学习的方针、课程等。这些举措为全党统一思想,克服党内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成立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组织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骨干,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学习运动,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使全党上下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氛围,有效从思想上统一了全党,牢固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化了全党的政治担当,提高了党员的政治觉悟,从而更加坚定全党的政治立场。
二、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增强党员党性修养
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身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品质,更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和巩固的。党性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增强党性也是捍卫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铜墙铁壁,更是从内而外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1939年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从党性的高度,教育共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对当时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起到了重大作用。1941年针对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和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这一重要文件。围绕党中央颁布的党性文件,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陈云等中央主要领导人都在不同场合有过精辟独到的阐发,内容涉及:违反党性的错误办法,增强党性的具体要求以及党性锻炼的标准等。通过党性锻炼,促使党员在思想上保持纯洁性,这样腐败才不会产生。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堪称全国廉洁奉公的模范,究其原因就是提高了党员的素质,增强了党员的党性,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不仅思想觉悟高,自己不敢腐败,还能自觉地抵制腐败,因此,增强党性是由内而外的提高党员的修养,是廉政建设的根本。
三、加强为人民服务为的思想,坚持实地调查研究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方法,把是不是为了群众,能不能依靠群众,会不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衡量党员、干部群众立场的标准,树立起一切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观。毛泽东的人民观是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反映了社会历史的真实性,真切地表达了革命战争条件下共产党人的共同行为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时刻联系着人民群众,关心着人民的疾苦,倾听着人民的呼声。搞好党的廉政建设,必须要有良好的党风,培养党的良好党风,就必须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有效的克服党内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真正形成党的良好风气,能够眼睛向下看,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不要瞎子摸象,粗枝大叶,努力做一個小学生。中共中央也颁发由毛泽东起草的《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成立了有毛泽东兼任局长和政治研究员的中央调查研究局,不仅陆续发下了《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关于检查调查研究决定执行程度的通知》,而且在党和军队中,根据不同的调研内容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研究机构,组建各类调查团,分别进行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调研,毛泽东在《农村调查》中再次重申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只有向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才能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也只有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才能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有力可行的实践依据与理论研究支撑。
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营造良好氛围
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是为了在物资十分匮乏的条件下,坚持抗战,坚持长期的艰苦斗争的崇高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员以不畏艰苦、勤俭节约为荣,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时刻注意保持艰苦奋斗、勤俭简约的作风,他们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更将这种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清廉精神作为彰显一名合格党员的政治本色,他们还在生活上克勤克俭,艰苦朴素,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艰苦环境和条件下,依然能够以一种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不切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去为广大人民的解放与幸福无私奉献一切。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中国革命事业由挫败走向胜利,就是凭借全党上下发扬艰苦奋斗、不畏艰难、自力更生的精神而取得。1939年发表的《新华日报》中记录了毛泽东为抗大学员提出的“不可缺一”的三个基本条件,即政治方向坚定,工作作风艰苦,战略战术灵活。边区和政府在当时坚持开展对党员干部的这些教育,结合公仆意识和法制教育,都是非常成功的。正是用这些教育武装了党员干部的思想,牢固树立了远大的革命力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有效的保证了党的廉政建设。
五、“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想廉政建设的启示
反腐倡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是无产阶级政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任务,腐败破坏党的凝聚力,削弱党的战斗力,坚持反腐倡廉,强化廉洁意识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党性立场。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有效促进了党的廉政建设,并在廉政建设的制度、教育、惩治、群众监督、廉洁行政等各个方面,确立了廉洁政治目标,健全法制,加强监督,严厉惩处,拔掉莠草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为延安时期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受到社会普遍赞誉。因此,只有建立起广大党员的思想认同,才形成全党统一的意志和行动。要想达到党内党员思想的认同,就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坚持党员在实践中党性修养的锻炼和培育,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无论在任何时期都能秉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品质,才能使广大党员在极其艰苦复杂的形势下,经受住各种危险和考验,依然能保持党员本色。
中国共产党进入新时期以来,步入改革的深水区,面临社会转型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媒体与生活的深度融合,信息传递的开放、便利与快捷等,也会带来一些新的价值规范,无形促使驱动建立一種新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而在这种新的体系未完全建立之前,会或者已经在部分群体中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多样化,思想观点的多元化,造成部分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立场上的动摇,放松了对自己党性的要求,攀比、腐败行为屡见不鲜,在党内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打好发展这块“铁”,党就必须“自身硬”。也就是在说,当代中国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一个能够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党,有一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干部队伍,紧密围绕“四个意思”,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切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巩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踏踏实实做好每项本职工作,挺起共产党人的思想精神脊梁,为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8.
[2] 毛泽东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8.
[3] 毛泽东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8.
[4]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集(一九二一~一九四九)[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外文出版社,2018.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外文出版社,2018.
[9] 梁星亮.姚文琦/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上、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0] 陈文胜.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唐巾媛(1982.09- ),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延安精神、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