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的具体途径

2020-12-07董枫华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0期
关键词:途径分析学生党员新时代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来临,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逐渐受到了重视,文章便是以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作为研究主题分析,提升党员发展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相关问题,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现状,其次阐述了当前高职院校落实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既有问题,再次综合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且落实措施研究,意在通过文章论述,可以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提升高校党建的质量。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管理;途径分析

针对学生党员落实针对性的管理,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未来发展质量,对于开拓新型的发展路径有着极强的辅助作用,但是在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与当前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之间产生了断层,因此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而全面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因素,并且落实解决措施研讨,不仅是文章论述的重点,也是提升高职院在校学生党员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的实施现状

落实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管理发展工作,不仅是综合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党建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1]。但是随着新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渴望逐步增加,同时社会产业结构的增加也推动了高职院校专业的改革,因此这对于院校来讲,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大,专业管理的难度也逐渐加大,这为党建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党员干部不仅要做好表率,还要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和影响力,在处理好自身的学习以及相关义务的同时,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构建完善的校内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另外从学生党员的发展管理模式上来看,通常以党课教育为核心,以理论和思想引导为主要形式,这种方式较为单一且缺乏创新力度,同时大量的理论和集中性教育往往体现出了较强的阶段性,未能及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式和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行创新。与此同时,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形式化、利益化、偏重化等不良现象成为了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突出现状。

二、突出性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主观思想意志不够坚决

针对学生党员来讲其入党的最基础,核心是需要对民族以及国家抱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已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行事核心,但是当前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入党行为的主观思想意识不够完善,大多数的学生受到功利心和从众心理的影响,盲目入党,不仅限制了自身职能的发挥,也导致了无法履行学生党员[2]。

(二)院校的学生党员建设工作缺乏保障

首先在新时期内,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和专业数量逐渐增多,这位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从工作保障角度来看,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落实的时间紧,任务重,且无法按照既定的程序有序进行。从管理制度角度来讲,当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盲目的将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视为院校发展过程中需要履行的职责之一,未能与社会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质量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制度的建立不够全面,缺乏客观性和针对性,从而限制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升。

(三)学生党员价值未能得到发挥

学生党员本身便具备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价值,但是在实际的院校,学生党员管理过程中,大量的学生党员自身并不具备党员需要履行职能的意识,甚至对于党员的自我修养和行为模式不够了解,也便无法配合院校来发挥自身的党员价值。

(四)党员培养的持久性较弱

当前大部分院校在推选学生党员的过程中,递交申请和审查往往是工作重点,当学生已经成为党员之后,却未能及时的落实学生党员应该学习的相关内容和后续培养教育工作,这种方式将学生党员的发展和管理逐渐向形式化方向推进,难以形成系统性的党建工作体系。

三、限制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管理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学生党员主体质量因素

从理论上来讲,学生入党积极性以及对待入党的态度与其生活环境以及历史教育之间有着极强的联系,在成长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未能明确党员的基本职责,对于自身未来发展规划有着较强的功利目的,同时也未能明确个人与社会乃至国家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导致对于共产党员的认识较为浅薄,从而形成了恶劣的党员风气[3]。

(二)学生党员培养力量因素

学生党员培养力量不足,主要体现在大量的高职院校,资深党员教师以及党支部书记等,管理干部职位以及人员缺失情况较为严重,例如,贵州某机电工程学院,在某学期内可发展的党员数量为23名,并且根据实际的发展流程来建立了学生党支部,但是由于在实际的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当期毕业后,几乎所有的学生党员均要求转走党组织关系,因此,目前院校中学生党支部的管理人员数量急剧下降。虽然上级党组织已经指派了辅导员来兼任党支部书记职务,但是在面临各个年级的学生党员管理和发展工压力下,一个党员教师无法胜任这种具有高压的党员管理工作[4]。

(三)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培训质量因素

结合我国的党员考察工作来讲必须要实事求是,坚决落实党员考察工作的相关标准,但是在实际的高职院校党员考察和评审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工作环节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入党联系人的自身工作压力较大、考察对象思想报告提交,审核的制度不够完善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党员的观察和审核质量。同时大部分的党员推举以及发展工作有较强的形式化问题,补写思想汇报报告、突击填写发展对象考察表、过于重视社会工作表现以及学习成绩等硬指标,忽视对观察对象内心以及意识方面的分析和审查,这些都导致了当前部分党员管理和发展工作质量不佳。

(四)学生党员发展管理模式因素

从上文论述中可知,当前大部分的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后,对其后续的阶段性教育,未能全面落实,这导致整体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呈现虎头蛇尾的局面,而產生该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在于,当前学校的学生党员管理制度不够明确,部分管理人员未能认识到学生党员在院校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内在价值,忽视党员干部的职能和相关义务,从而导致党员教育工作无法落实,同时也与学生党员在校的发展时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大部分的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满三年之后便会加入顶岗实习等实践工作中去,在这个阶段内无法按时的接受学生党员教育,而指导教师也无法实施有效的获取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党政意识,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心理懈怠等主观情绪。

四、如何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的

(一)重点培养学生入党价值观

落实学生党员入党价值观培训,便是要在推选学生党员的前期,针对所有学生落实全范围的党员价值意识培训工作,使学生能够明确党员的基础责任和义务,并且建立在为国、为家、为党、为社会发展而服务的基础上,来明确自己的入党目标。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园活动、党务宣讲、演讲等形式来升华学生党员的自主思想和责任意识,加强对党组织以及共产主义认知的培训,使其能够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可以树立明确的入党目标,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党员价值观念,便可以确保学生党员组织能够具备最基础的正确意识,可以为后续的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建设高质量党务管理队伍

从学生党员发展管理的主体上来看,教师以及党务人员占据了极强的重要地位,因此在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管理质量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党务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党建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落实指向性党建方案,使其能够应用专业技能来解决社会以及国家的相关问题,同时发挥党员的引导价值。另外院校的党务管理队伍也要进行明确的任务和管理分工,针对入党联系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各科任课教师都要加强党建意识培训,使其具备基础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活动规划的能力,为学生的入党以及入党后的一系列学习和培训工作奠定良好的人才队伍基础。

(三)落实全周期入党观察考核体系

学生党员的发展管理工作并不是阶段性的节点性工作,而是要建立在党员自身职能和义务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性的价值发挥工作。因此为了进一步解决学生党员入党后,后续培育和教育工作缺失的现象,必须要建立起全周期的入党观察考核体系,在学生党员接受培训以及提交申请的前期,要充分分析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学习成绩,兼具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落实综合性考察。当学生入党之后,还要及时的落实持续性的观察和培育工作使其明确党员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并且可以根据院校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来起到党员的带头作用。

(四)构建党建+模式,打造校企多主体机制

针对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和学校特点,学生要在后期完成业务实习所需要的时间至少半年,这对学生党员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時间长,难度大是主要问题,因此学校可在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探索培养学生党员的方式,打造校企合作的党建+方式[5],引导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来提升自身的精神层次,并且通过优秀的党员责任意识来强化工作职能和岗位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来讲,由于当前依旧存在着党员管理工作形式化单一化,主观影响大等相关缺陷,因此全面落实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制度,优化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入党价值观,提升党务队伍的质量,并且落实全周期考核评价体系,结合企业以及社会来打造党建+的发展教育模式,这能够实现提升高职院校党务管理质量以及培育高质量的学生党员的双向目标。

参考文献

[1] 钟巧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8):27-28.

[2] 杨怀林.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学刊,2009,22(5):88-90.

[3] 侯慧贤,陈娟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24-26.

[4] 王钟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6):149-150.

[5] 张德芹.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及党员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8):167-168,170.

作者简介:董枫华(1986- ),男,江苏响水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党建干部工作。

猜你喜欢

途径分析学生党员新时代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简析指导幼师开展视唱练耳教学的途径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途径分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