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瓶颈的对策分析
2020-12-07陈紫薇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重要区位,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对于东北地区都有着关键意义。本文以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为研究起点,逐一分析了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瓶颈及调整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拟通过本文的研究全方位探寻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困境原因、同时也为辽宁省日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提供些许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瓶颈;对策
一、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1.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各地区发展经济的支撑力量,特别是当前的“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效能对于投资主体省份而言将有着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近几年在相关经济政策的带动下,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逐渐扩大。根据辽宁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年对外直接投资新签订合同金额21.6亿美元,同比2018年增长了4.9%,三年时间里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实现了26.3%的增长。与之相对的,2019年辽宁省企业参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性呈下降趋势,全年共计核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14家,同比2018年减少了89家。整体来看,虽然辽宁省相较于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等省份相比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相差甚遠,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走出去”战略背景下,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对外直接投资产业
近几年,辽宁省的对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以商务服务业为辅的对外投资结构。据辽宁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制造业11.18亿美元,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52.0%。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地区,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辽宁省的创收产业,已经连续多年成为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最大占比产业。商业服务业作为辽宁省近年来新型发展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其2019年全年累计投资3.8亿美元,成为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二大行业。
3.对外直接投资形式
总体来看,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形式较为单一,据辽宁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21.6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中,有11.46亿美元的投资采用的是绿地投资形式,占比高达53.1%,以跨国并购形式的投资占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 20.3%,而以企业实物投资、股权置换等为投资形式的占比则不足30%。绿地投资作为较为原始的对外直接投资形式,由于其时间成本及其风险性限制因素,过大占比的绿地投资将不利于日后辽宁省多元化的对外投资结构发展。
二、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瓶颈
1.投资企业规模小
从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区来看,当前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区域为沈阳和大连,两地直接投资数额占据辽宁省整体直接对外投资的半数以上,沈阳和大连作为辽宁省经济较为发达的两个城市,对外直接投资为两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从其投资企业规模来看,不仅是沈阳和大连两地,辽宁省整体对外直接投资都存在着投资企业规模较小的情况,据辽宁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19年12月末,沈阳市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规模年产值在千万元量级的占比不足45%、大连市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规模年产值在千万元量级的占比则不足30%,除沈阳和大连两地以外,鞍山、抚顺等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规模小的情况则更为突出。另外再加之此类小规模投资企业的行业偏向于初级加工产业,企业规模与企业发展的双向劣势将会直接使得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缺少竞争力,其投资企业的主要生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流通缓慢、差异化优势较弱,这一现象将会极大地削弱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及后续经济支持。
2.投资结构不合理
(1)产业结构不完善
从前文中的数据可以直观发现,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有绝大部分流向了制造业和第一产业,而流向到高新技术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占比则相对较少。这种情况一方面将会直接影响辽宁省本地企业朝向高净值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降低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辽宁省高新技术发展滞后,有限的企业创新能力导致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因此辽宁省也难以形成各产业相对平衡的对外直接投资结构。
(2)投资形式单一化
当前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形式仍然以传统的绿地投资为主,绿地投资又被称之为创建投资,即为辽宁省投资主体在目标投资国家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绿地投资作为较为初级的对外直接投资形式,其一方面投资方式简单、有着较为便捷的政策优势,另一方面同样也有着投资筹建周期长、风险性较大的问题。具体而言,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绿地投资方式前期需要大量的筹备工作,工厂选址、人员筹备等等问题将会直接导致绿地投资的建设周期较长,长时间的筹备对投资主体资金实力、经营经验等方面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再加之新企业在他国从0到1的创建过程往往需要投资主体自行开拓市场,市场资源、渠道风险等问题同样也会为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整体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将绿地投资作为主要投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跨国并购、股权置换等对外直接投资形式将成为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发展的重点内容,拓展多元化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对于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而言已经迫在眉睫。
3.企业资金不充裕
融资难问题一直是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瓶颈的重要因素,对外直接投资往往需要投资主体较大的现金流予以维系,尤其是绿地投资方式下投资主体企业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新厂建立,同时还需要占用现金流较长时间,这一情况对于投资主体企业而言将会有着巨大的现金流量考验。据IDC权威调查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企业中有70%以上存在着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的情况,绝大多数企业在向银行进行融资借贷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银行作为国家支撑性金融机构,其对于融资贷款的门槛要求相对较为严苛,这一背景下一部分企业被迫选择市场上其他的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导致其融资风险性、后续投资风险性、现金流风险性均在激增,还有一部分企业则会因为资金问题直接放弃对外直接投资。综上情况来看,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的现象不仅会影响企业正常有序的对外直接投资业务发展,而且还将会间接影响到辽宁省整体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张。
4.专业化人才匮乏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根据地,人才振兴同样是辽宁省的重要任务目标。近年来辽宁省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人才极度紧缺。高校缺少对口专业人才的输送、社会招聘过程中对外直接投资人才外流等情况使得近年来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缓慢。现如今,对外直接投资相关人才的匮乏将会直接导致辽宁省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单一、模式落后、后续运营问题也将不会得到高效处理。据IDC权威调查机构针对辽宁省地区投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在职从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相关人员中有40%以上的未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对外直接投资知识培训。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等多个专业的共同研究课题,对外直接投资业务需要具备多元化经济学知识的人才来操作,而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有限的问题将会极大程度限制辽宁省整体对外直接投资业务的发展。整体来看,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5.缺乏战略性指导
发展战略对于省内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纵观辽宁省发展战略,其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指导与支持相对较少,在优惠政策上、资金支持上相对于对外直接投资发达省份均有着较大的差距。反观广东、福建等对外直接投资发达地区,其在投资方式、融资支持、对外衔接协调、对内税收优惠等方面均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关联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业务形式,缺少了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会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将极为困难。
6.市场与法律体系尚不健全
当前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企业鱼龙混杂,从某种角度上来看,部分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企业只关注“走出去”,对于如何盈利、如何维系后续经营、如何在海外市场上创立良好口碑等后期事宜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另外加之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法律体系尚未健全,这也为不少不法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利用政策优势或者是法律灰色地带到他国获取不正当收益,或者是到他国进行不合规生产经验,此类情况不仅仅会影响企业自身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同时也将会极大影响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发展。
三、突破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瓶颈的对策
1.扩大企业规模,寻求创新突破
正如前文所述,当前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企业规模与其所属行业的双向劣势成为了限制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辽宁省相关企业需要从根源出发,扩大企业规模、结合产业优势需求自身经营发展与相关投资业务的创新突破。具体而言,辽宁省相关企业需要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在梳理现有发展方向与战略的同时探寻市场上本产业的差异化优势,例如海产品加工企业可以结合现有产品优势拓展多维度投资市场、联合日韩地区进行同质化企业并购,以此完成企业规模的扩大与投资业务的双向发展。制造业企业则可以借助技术卖点开发多元化的设备产品、通过先进的设备产品寻求国际上的多方合作投资,做好跨国经营项目的交流对接、进而完成从产业优势到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发展。
2.丰富投资形式,优化产业结构
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各国金融经济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单一的对外直接投资形式俨然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经济背景。辽宁省相关企业基于此需要拓展更多的投资方式来弱化单一投资方式下的风险,同时也需要通过不同的投资形式来拓宽更多维度的投资内容,例如跨国并购作为当前较为热门的对外直接投资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合两国资源,并将其效能发挥至最大,同时也将能够极大地避免由于投资活动两国企业人员在后续工作过程中往来所产生的中间费用。除跨国并购以外,实物投资、股权置换、联合投资、特许经营、投建营一体化等形式均可以成为绿地投资以外的全新投资形式。此外针对当前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还需要逐渐加强对国际投资市场的认知,例如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投资分析研究团队,收集国际投资最新动态及热门投资产业趋势,以此来逐渐强化企业对投资产业结构的认知,进而逐渐优化辽宁省整体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
3.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投资能力
融资渠道作为企业健康现金流的重要保障,拓宽融资渠道将为企业资金情况及投资能力带来极大的正向引导作用。对此,辽宁省相关企业需要积极拓展除银行以外的金融合作机构,在确保金融机构风险性的前提下建立与其长期的经济合作,或者也可以利用当前较为火热的互联网金融来拓展融资渠道,进而增强企业自身的投资能力、助力后续更大规模、更广范围的对外直接投资业务发展。
4.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专业队伍
人才的发展将带动企业整体、甚至是行业、地区的发展,针对于辽宁省相关企业缺少对外直接投资复合型人才的现状,辽宁省企业需要从两个维度进行人才拓展。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员工培训,定期通过座谈会、外聘讲师讲座、各类线下培训活动等形式加强员工的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而全方位提升企业内部員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业务的专业素养、助推企业投资活动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业务人才的社会招聘力度,进而提升对外直接投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此外,辽宁省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相关人才的培养与输送,例如可以通过高校对口专业交流合作、以资金补贴的方式提高社会招聘福利制度来拓展对外直接投资人才队伍。
5.明确发展战略,给予政策支持
在“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加强给予税收、对外经济优惠政策、扶持措施等维度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扩大对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尝试对接省内区域性银行,在确保风险性的前提下适当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小规模企业放宽贷款限制、或是降低贷款利息标准,缓解辽宁省企业因融资难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困境。
6.完善法律体系,加强企业监管
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支持、同样也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具体而言,辽宁省需要梳理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纠纷与问题案例,筛选问题较多的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设立并优化相关法律制度。另外辽宁省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境外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建立“境外投资统计系统”,及时上报各项经营数据及风险因素,并完成对境外企业的综合信用分数评定及联合年检,进而通过多方位的法律法规约束净化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环境。
四、结论
自1981年以来,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曲折发展路程,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业务在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风险。本文从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出发,针对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多维度瓶颈对其提出了以下的合理化建议:在企业方面,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相关企业需要扩大企业规模、投资方式多元化发展、拓宽融资渠道以及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政府方面,辽宁省政府需要统一规划、给予政策支持,同时还需要逐渐完善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体系,共同助力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小蕊.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互动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0,39(08):95-100.
[2]冯姝姝.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探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7):24-25.
[3]葛顺奇,陈江滢.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对疫情危机新挑战[J].国际经济合作,2020(04):21-36.
[4]刘敏,黄亮雄,朱亚鹏.政府介入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J].学术研究,2020(07):101-107+177-178.
[5]孙宇,刘海滨.中国区域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考察[J].宏观经济研究,2020(07):138-152+164.
[6]陈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J].现代商业,2017(35):47-48.
[7]谭赛.“一带一路”下湖南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及特点[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3):60-62.
[8]时秀梅,孙梁,高艳锋.外商直接投资在辽宁省的发展现状及特点[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18(04):311-318.
[9]張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06):112-119.
[10]李响.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及特点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4):151.
作者简介:陈紫薇(1999.02- ),女,汉族,辽宁省新民市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