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能为力,何以留痕

2020-12-07李竹涵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薪火相传留痕伟人

李竹涵

我们在为人类的成就惊叹不已时,也常会在重大的转折面前深感无力。譬如现代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却也没能阻止小小的病毒夺去无数人的生命;繁华热闹的城市也可能在一次天灾中化为一片废墟。总有无尽的未知、偶然,在人类意想不到之时给其当头一棒,仿佛有不可扭转的命运操纵着事物的走向。

诚然,我们对事物的发展进程无能为力。万事万物不过是在开始和结束间更换,如此生生灭灭,循环不已,这便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这其中,无数细节推动着事物按这个方向发展。人在科技、文化的发展下,看似能改变其间的路径,但仔细思考又会发现,人类目前之所以拥有这种能力,实则也归因于支配事物发展之“道”對人类由生至灭的潜在指引,我们身在其中,亦不能改变其分毫。

这引起我们的思考:在茫茫时空之中,身居事物发展规律之下,渺小的我们是否应随意度过一生,或者说,在“永恒”这一尺度上,人类何以留痕?

笛卡儿所言“我思故我在”,或许能阐释这个问题。通过我之思考意识到我之存在,存在便不可抹去,从而在创造意义之路上有了开端。与有形的事物不同,思想和精神是不灭的。人类即使对事物的发展进程无能为力,也能借此留下存在的证据,在无形的、精神的宇宙里留下痕迹。若是无所事事地如飞禽走兽一般,或是任由命运的无力感扼住咽喉,止步于握紧能够攀到的物质享受和功名利禄,则不能免于在灭亡后归于悲哀的空寂,与尘土无异。因此,凡是有作为之人,都应该明白要通过不断的思考、探求留下真正的意义,在“无能为力”的前提下戴着镣铐跳舞。

而伟大者能为全人类所铭记。鲁迅笔下的革命象征着一个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后世无数的人点燃精神的炬火,这不仅是薪火相传给人类带来的莫大意义,更是在精神这一层面上远远超出人类历史范围的永恒坐标。马克思在逝世时停止了思考,但他的思想在世间代代相传。这些伟人所留之痕不胜枚举,他们从未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却留下了意义的丰碑。前人已逝,后人瞻仰。前来拜访的足迹多了,便踏出了人类文明前进的新道路,原本卑微的个体不敢奢求的、不敢畅想的深远影响便悄然而至。此时,难道还能说是全然无能为力吗?

如前所说,创造的意义是避免悲哀地湮灭在事物发展洪流中的唯一途径,也是每个希望立足之人的必行之事。多数的我们不能成为伟人,却也可以留下属于自己的一个点、一条线。譬如理想,譬如探索,譬如怀疑———只要行走在探求进一步的思想的道路上,哪怕仅是思想的火花,也会因其微光而被精神的图景忠实地留存。再细观之,其实伟人也就由此而生,薪火相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事物发展固有的残酷。然而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在清晰地明白人对事物发展的进程无能为力之后,所有生而为人的与众不同处便完全落在了“思想”上。高傲地以“人”自居,我们有义务用思想跳舞,不论身份、地位,虔诚地把生命燃烧做精神的火光,于精神的坐标轴上留下痕迹,我们方才存在,方才无能为力却不贫瘠、不悲哀。

名师点评

本文开篇以“新冠肺炎疫情”切入,使得论题具有现实意义。紧接着,作者抛出问题:在人力之微的前提下,我们该如何度过这一生,人类何以留痕?然后,作者从笛卡儿的名言展开论述,指出人们应在“无能为力”的局限中尽力探索,找寻生命的意义;从鲁迅和马克思的身上,说明个人的努力也许微小,但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也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进程。最后,作者反思、补充开篇的论断,认为人们在面对转折时并非全然无能为力。作者的阅读积累、对生命的深度思考和作为青年的使命感都交织在这篇文中,是一篇难得的佳作。(陈天娇)

猜你喜欢

薪火相传留痕伟人
任何人都可以发光发热
一剪梅·年届七旬常闭门(通韵)
让一个吻 不要留痕
讲台
智珠
何须刻意留痕
曲艺学科之发展趋势
民族领袖一代伟人(下)
实施字理教学,贵在不忘初心
影视对白《去日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