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溪窑前怀古

2020-12-07韩守泉

闽南风 2020年11期
关键词:青花瓷漳州瓷器

韩守泉

戊戌仲秋,某日,几个人陪福州和香港来的朋友前往龙山镇西山村观看东溪窑出土窑址。车子从县城出发20分钟便进入龙山镇,在沿永丰溪修建的公路上行进,一边是清澈的溪流,一边是竹林茂密的山坡,空气新鲜,清凉快意,充满绿色,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南靖与华安交界处的东溪古窑群所在地。

登上一段山坡,便来到了封门坑窑主人住宅遗址。三间主房和两边厢房的石砌地基,还有石条门框都保存完好。一条山涧水从屋前流过。再登上个小山坡,就是古窑遗址。

古瓷窑依山而建,前面有个开阔的平地。那是淘洗池、炼泥池和拉坯、彩绘、上釉、晾坯的作坊。窑头朝向西北,窑炉依山而建,有窑室、匣钵、投柴孔、烧火沟、火膛、通火孔、出烟室等,七间窑室连成一体。从第二个窑室起,每个窑室的水平面都高出前面的窑室,如层层台阶。瓷窑四周的山坡上,到处可以看到瓷器的碎片。

小何和小陈是陶瓷学会的。他们对东溪窑素有研究。小何说,各间窑室由前至后,依次焙烧,具有容易控制调节温度,装烧容量大又节省燃料的优点,用今天的话说,科技含量还是比较高的。无疑是明清时期较为先进的一种窑型。

封门坑古窑址,让人们可以想见明清年代作为漳瓷的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的庞大的东溪窑群。它们分布在一个个山坡上,生产出一批批漳瓷产品,通过永丰溪航运向月港或厦门,出口到国外去的繁华景象。

一个本地作家在描写东溪窑时就写到当年瓷器生产过程和装货上船起航的场景:“先是开采瓷土,水车碓碎,制成瓷泥,接着施釉,然后就是成型工艺了,拉坯轮制、模制、轮制与模制结合,捏塑,最后装入匣钵仰烧或者叠烧。”“烧出来的是青花瓷、器型有碗、盘、碟、灯盏、笔架等等,胎质洁白,釉面晶莹闪亮,青花呈色大多很淡雅,装饰有花鸟、山水、仕女等图案。帆船到来之前,”工人们“把这些青花瓷分别包扎、卷草,装进了不同的篾篓里。”装货上船后,船便开了,送行的人们“看着帆影在东溪上远去,消失在一片青山背后”。

据《南靖县志》记载:“永丰溪为境内第三大河流,主流发源于华安县马坑乡境内,由北而南,流经龙山镇蓬莱村、宝斗村、西山村、圩埔村、南蔗村,直泻丰田华侨农场,在宝林作业区与龙山溪汇合注入芗江。”“明清至民国时期,木帆船运输颇为发达”。

有学者在《闽南文化对菲律宾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一种出土的‘汕头(swatow)瓷器,据说是由闽南瓷窑生产,经汕头载运出口,故称之为‘汕头。这种瓷器现已查明,是由漳州窑生产的明清贸易陶器。”“当时到菲律宾贸易的闽南商船,绝大多数是从漳州月港经厦门出航,根据在1596-1598年任马尼拉总督的摩加描述说:‘他们虽然没有一起来,但是组成商船队或战船队。他们一般在新历三月乘着季候和晴朗天气成群结队地到来,到马尼拉的航程15或20天,售卖他们的货物后,为了不使回程遇到危险,他们在五月底或六月初季候风改变前返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长约翰·萨雷斯亦谈到:‘开往马尼拉的帆船成群地从漳州出航,有时是4艘、5艘、10艘或更多在一起航行,好像是事先约好似的”。

又有作家在《漳州陶瓷文化漫谈》一文中指出:“明正德年间(1506-1521)随着漳州月港(海澄镇),海上对外通商贸易的兴盛,漳州陶瓷业得到迅猛发展”“促进漳州瓷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打入国际市场,成为漳州的大宗出口产品之一,并创造了誉满国内外市场的珍贵名瓷。”“漳窑兴建于明代中叶,其创始者苏氏,祖籍德化县苏坑,是世代祖传的瓷户。”“据《闽书》称‘漳窑在龙溪东溪。”东溪窑区地理条件优越,“既可就近取得窑土和烧窑的柴薪,产品又可就近装船”,从水路运出。“他们利用传统的制瓷工艺和东溪优越自然条件,生产出一代名瓷。那些瓷产品经永丰溪通过九龙江运抵月港出口或销往内地”。

青花瓷在国外倍受人们的珍爱。新西兰籍华人女作家胡仄佳在《苍凉的青瓷器》一文中就讲述了外国人是如何喜爱青花瓷器的。她说:“从十六世纪荷兰的东印度远洋公司将大批中国瓷器运到西方世界,到上世纪英国人带着洋枪洋炮洋船冲破了中国的大门,别的不说,天知道有多少中国瓷器进入了英国贵族和寻常百姓家?”

“英国人仰慕神秘的东方文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然英语里怎么瓷器和中国都是‘china呢?”

“英国人日常生活中喜欢用瓷器,同时又把他们作为艺术品来收藏。不用说博物馆,就是普通家庭里,通常也都有几件特别的瓷器,茶具也好,餐具也好,不到特别的日子,这些珍贵的瓷器是不会轻易拿出来用的”。

胡仄佳的丈夫伊恩的姨妈涛璞丝,就收藏有她外公留下的瓷器。“挂在墙上的有只特别精彩的瓷盘,彩绘图案上有三个清代仕女,和一位掩隱在芭蕉树万字格窗后面探头探脑的男人,很像《西厢记》或卓文君司马相如这类才子佳人的图画故事。手绘得红红绿绿,拙趣十分。”

胡仄佳在奥克兰的家里,有六个老青花瓷器。“这些瓷盘的图案造型完全是中国味道,盘中央的牡丹花纹样坐落在四方形中国花盆上,四枝分离的延伸出去,长长的枝叶环绕在盘沿边,还有里外两圈细细的回纹,怎么看都是传统中国图案的画法。”

胡仄佳是在中国成都长大的。她把家里的一个青花瓷盘带到新西兰。那“盘上手绘着茅屋、树、云、小桥,渔翁和青山白水,传达出古人散淡的气息。青色的‘鱼老鹰张开翅膀盘在中央,目光犀利,盘沿上重叠的回纹,却把淡泊的意境压得透不过气来。”它“是中国文人千百年来的梦想和现实的缩影。”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尽乡愁。

《东溪窑》的作者却借人物之口,述说了东溪窑的辉煌历史:“远有景德镇,近有东溪窑。东溪窑可是响当当的牌号啊。据说从大唐就开始烧窑,现在那古窑址还在嘛,大宋也烧,到了大明,那是几多鼎盛几多风光,青花、青瓷、米黄瓷,还有仿官哥定窑,什么都烧,族谱记载,百千水碓,漫野窑烟。东溪两岸那么多的窑炉,甚至都建到村子里其他地方,邻近的梧树、东山等村子效仿我们烧窑,也都先后发达了。那时阵几天就有一船瓷器下水,运到月港,然后再出海卖到东洋、西洋和南洋,后来月港不行了,又转运到厦门、汕头、出海贩给洋人。”

猜你喜欢

青花瓷漳州瓷器
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不翼而飞的青花瓷
情调漳州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中国的名牌瓷器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蒋宇涛??《青花瓷》
高傲的瓷器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