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花鸟画中笔墨观念的演变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17期
关键词:品评气韵花鸟画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北京 100048)

一、气韵生动与花鸟画的形成

中国画作为我国的本土艺术已经发展了数千年,对于中国画的品评与论述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十分完善,甚至影响了之后历朝历代直至今日。在那个玄学与人物品藻风气盛行的时代产生了众多美学命题,如宗炳的“澄怀味象说”、姚最的“心师造化说”,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以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对后世品评标准影响最大,提出了赫赫有名的六法论。六法第一条法则就是“气韵生动”,看作品对客体的风度韵致的描绘程度,将气韵看作画家的最高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而剩下的五法则都是实现气韵生动的先题条件,笔法墨法和形象,都是服务于气韵的传达。然而,不足的是六法论只论及艺术性方面问题,并无论及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这也为后世画家们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遗憾的是魏晋时期并未出现花鸟画家,此时花鸟画还处于形成时期,包含于山水画和人物画之中,上述理论均为针对人物画和山水画所总结得出,直到唐代才出现专门的花鸟画家,就此花鸟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科并且逐渐发展走向成熟。初唐的西域画家尉迟乙僧、康萨陀,盛唐的薛稷、边鸾皆为花鸟画名家,奠定了花鸟画艺术形式的基础。他们的作品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从画论的描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此时作品多为线描晕染,鲜艳而生动。笔墨在这一时期并未成为画中重点,画面整体气韵与韵致依然是重要的品评标准,由此可见“气韵”一词逐渐扩大到品评人物画之外,成为各画科共同的最高目标。

二、以笔墨传气韵

晚唐至宋元是花鸟画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期,涌现出大批杰出的画家。南齐谢赫于其《古画品录》所开创的“气韵生动”的命题以来,“气韵”作为绘画品评的最高标准被历代画家所沿用。“气韵”的实际传达也是由“笔墨”表现来实现的。二者关系若产生变化则说明时代审美要求产生了变革。五代时期花鸟画主要由两种风格,即皇家富贵徐熙野逸,二者虽描绘形象和画法上不尽相同,但作品都生动传神,二者笔墨表现都十分干炼,没有过分表现笔墨本身,而是用线与墨色来表现客观物象,尽力追求整体气息与韵致还原所绘形象。

两宋绘画继唐五代之后逐渐老成,文人画与院体画相立互存,绘画美学也进一步发展,在涉及范围和理论深度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宋代花鸟画也有很高的艺术性,总体上可分为院体画与文人画,院体画主要作品有《果熟来禽图》、《出水芙蓉图》等,最楚楚动人的是这些作品中传达的生动气息,虽然尺幅不大但仍能虚实相生动静有序,一花一叶都充满了自然的灵气。这些画院画家所描绘的花鸟草虫,栩栩如生楚楚动人。这些作品的笔墨依然只是传达对象气韵的工具,用工细的笔墨表现典雅宁静的气息,“气韵生动”依然是这一时期花鸟画创作的最高标准。另一方面文人画家则是以苏轼为代表,较之院体画家,苏轼更加强调神似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形理两全,然后可言晓画”的理论,苏轼强调“常理”的重要性,对元代文人画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一时期的文人花鸟画仍没有摆脱客观形象的束缚。

元代花鸟画中所传达的“逸气”继承了宋代的审美情趣,更加倾向于对主观性情的抒发和表达。汉人政权的覆灭和蒙古社会的严峻氛围中,表达悲愤不得志的世俗情感,抒发汉人士族的高尚人格,“逸气”随笔而发,这是“气韵”在这个时期的特殊体现。这一时期花鸟画笔法墨法的发展较前代有了较大突破,笔墨技法层面更加的纯熟,画家们逐渐抛弃了五代至宋的勾线填色的工笔画技法,进一步增强了笔墨在画中的表现作用,涌现出一大批以王渊、边鲁为例的画家,他们以墨为色,更加注重笔墨自身的变化,较之宋代审美观念已有很大不同,但笔墨元素仍为造型表现的工具,并未得到解放。

三、笔墨即气韵

“笔墨”表现与画面整体“气韵”的美学命题在明代中期发生了重大转变,徐渭开大写意花卉并将草书融于画面之中,使笔墨自身审美价值逐渐走向独立,笔墨形象不仅仅是造型的手段了。笔墨最大限度地摆脱了造型的束缚,笔墨自身也成为了画家感情的载体,成为了画家传情达意的又一形式。这时期的理论界也受到了影响开始形成了“性灵说”和“童心说”等,这些理论共同倡导绘画应突出精神层面的表达与画家个人主体性灵的描绘。宋元之时画家动用笔墨、造型、色彩等众多因素才可达到“气韵生动”的传神行效果,这需要画面众多综合因素的协调参与,“笔墨”只是达到传神效果的一个基本条件。这时期虽有宋代苏轼“不求形似”理论的研究;元代“逸笔草草”的社会审美共识和赵孟頫“诗书入画”理论的发展,但是他们终究在以“似”与“不似”相互讨论,无非是神似多一点还是形似多一点的问题。青藤以后,主体性表现现象成为画坛主流,这就使得“气韵”的表现极度依赖“笔墨”变化来表现。这反而使花鸟画离开了外物形体的束缚,传统的传神理论得到了发展,画家主观情绪更多的出现在了画面之上。

花鸟画自明清发生重大变革与发展后,出现了大批理论家,众多理论家也出现了贬低具象形象,突出笔墨重要性的理论,这时期笔墨成为了品评画面的最主要的标准,这使得画家更加注重自身文化修养以及心性品质的修养。清唐岱提出“气韵由笔墨生”的理论。从他的角度看来笔墨表现即是气韵,通过效果适当的笔墨效果就能够达到“气韵生动”的意境,他的理论与传统理论背道而驰,将笔墨形式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至此为止,花鸟画以“笔墨”取代“气韵”成为了重要的画面品评标准。

总的来看,徐渭开大写意之先河并引发一系列的思想变革是一道分界线,将画家对于笔墨的观念形态分为两个时期:其一是在徐渭之前,笔墨只是表现“气韵”的工具,“气韵”的体现需要笔墨所营造的意境和气息传达的综合效果,笔墨虽然经历代发展有着多彩的变化,但画家并没有解除对形似的传达,整体上追求形神兼备;另就是青藤出现之后至清代,形似再也不能禁锢画家的创作,画家的个人情感融于笔墨之中,笔墨的丰富形成了画面的“气韵”,笔墨也成为了花鸟画品评重要的标准,对后世花鸟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猜你喜欢

品评气韵花鸟画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工笔花鸟画
第八次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结果报告
纯牛奶中感官品评研究进展
纯牛奶中感官品评研究进展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