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微课堂》
2020-12-07贾羡
贾羡
(河北省饶阳县第二中学,河北 饶阳 053900)
“微课堂”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的活动进程。
“微课堂”由于自身有着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教师从教到导,学生从接受到探知的转变。
我们使用的生物版本是初中《冀教版》,每节课大致由“身边事”、“探究竟”、“构概念”、“实际用”组成。这种体系比较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
下面我就以《血管》为例,谈一谈我们是如何构建微课堂的。
一、“身边事”
利用微课可以创设思维情境,学生可以进行思维拓展。在本课中,我们教研组设计了《是真的吗》,通过专家视频讲解,学生了解到血管之长和数量之多。通过出血的情况不同,引出血管的种类是不同的。学生通过微课,产生了好奇心,大大加强了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竟”
生物学的科学探究活动,有时需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微课在这些方面作用明显。
《血管》中有两部分探究内容。
观察动脉、静脉中血液的流向,我们挑选了一位较瘦的同学,录制了微视频,实验效果非常明显。这样大大地节约了课堂时间,也避免了课上活动时,有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弊端。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流现象》,我们录制了示范实验。在实验中得到了非常清晰的结果。同时配以讲解,将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动脉的血流方向是由主干到分支,静脉的血流方向是由分支到主干,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进行了充分的展现。这样既可以为学生实验做好示范,又可以避免学生实验结果不理想从而不能得出结论的弊端。视频对学生的感官冲击力较强,实验步骤清晰明了。
三、“构概念”
在“身边事”、“探究竟”之后,我们对生物知识做一个总结。“构概念”既有本节课的重点,又有难点,通过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构建和谐的知识体系。“构概念”视频,也为今后系统复习提供资料。
四、“实际用”
我们设计了出血后的救助知识,让学生将生物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课后,学生对本次微课堂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学生们表示“微课堂”形式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清了思维脉络,能够较顺利地构建知识体系。
在“微课堂”的构建中,我们发现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要重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在制作中要兼顾各种细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要发挥可重复播放的优势。
微视频时间要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观看,对教师教学进行有效补充。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对新知识进行建构。打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微课。有些家长对学生“谈网色变”,对学生课下上网,有抵触情绪。我们要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微课堂”从学校走向家庭。
总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微课堂”走入生物课堂将会成为一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方法。通过“微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多形式、多方位、多手段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