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文化》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2020-12-07白桦

魅力中国 2020年46期
关键词:建筑文化有机思政

白桦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随州 441300)

在高校中开展思政教育最科学有效的方式,可以通过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展开潜移默化的教育,进一步激活《建筑文化》课程中各个单元知识的育人功能,并且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整个《建筑文化》课程之中,进一步提升《建筑文化》知识的亲和力以及针对性,进而可以满足学生们对于相关知识的需求,将思政教育和《建筑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基于此,本文针对《建筑文化》课程思政实践进行以下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一、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引入爱国思政教育

通过案例教学的基本方式,结合教材中的一些理论知识以及知识点,寻求一些相对应的中国古代建筑。通过对于实际建筑的进一步分析、讲解以及讨论,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加轻松的理解与建筑文化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手段,通过视频的制作、制作PPT 等一些方式向学生们阐述一些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知识以及背景故事,使得学生们可以更为深切的了解梁思成以及林徽因等一些建筑学者、文学家在艰苦的条件之下,一生致力于保护和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伟大精神,进而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们梳理自己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并且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1]。

二、在课上和课下展开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科学地进行《建筑文化》的教学,并且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化的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对于建筑文化知识从学习的满足感。基于复杂的建筑文学知识理论,教师可以将思政知识与之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培养学生们通过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方式观看中国古代和中国现代的建筑文化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相关的建筑文化知识,这对于中国建筑文化的不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2]。所以,在教学课堂上注重思政知识和建筑文化知识结合的理论教学,在课下实施调研、实践、分析的互助式教学,可以全方位的展开《建筑文化》的课程教学。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不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引导学生们自主的进行《建筑文化》知识的研究和分析,并且小组之内的学习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将所有学生的思想进行有机融合,形成新的学习思维,最终可以将思政教育和《建筑文化》之间的实践教学科学、有效的融合[3]。

三、将理论运用在实践中,开自己之生面

习总书记曾经指出:“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今为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及成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进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性专业以及创新化的发展。所以,高校中的教师将《建筑文化》课程和思政知识教育之间进行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们将中国传统的一些建筑设计之间进行融合,运用古代建筑美学进行现代建筑的设计,使得建筑文化的创作可以互通互融。同时可以带领学生们学习并且分析一些更加优秀的建筑文化案例,比如上海的世博会中国馆、背景雁西湖会展中心以及苏州河博物馆等等[4]。

同时教师应该通过对现代技术的应用,结合古代建筑文化的相关理论,使得二者可以进一步的结合,例如:中国古建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计算机BIM、VR 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古代建筑文化的保护项目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师进行《建筑文化》的课程教学时,使得学生们在实践课程中学习到更多传统的文化知识,使得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建筑的发展史以及与建筑相关的人文建筑,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建筑文化的基本形成过程,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的。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强烈,也更重要。”教师通过对于思政教育的应用,使得《建筑文化》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的结合,使得学生们在学习《建筑文化》的时候还可以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以及道德素养。

猜你喜欢

建筑文化有机思政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rtDeco下的“海派”建筑文化
当代中国主流建筑文化的新趋向
浅议本土建筑文化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