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邱山羊皮扇鼓的传承与发展
2020-12-07成子恒
成子恒
(甘肃省徽县文化馆,甘肃 徽县 742399)
羊皮扇鼓,原系古代羌人行军出征仪杖用物。今徽县邱山羊皮扇鼓,是集歌、乐、舞,及民俗、民族宗教等于一体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初四,在当地举行宗教活动,通常称之为——跳神或攒神,古已成俗。徽县邱山羊皮扇鼓,于2007年10月和11月先后列入第一批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陇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历史渊源
羊皮扇鼓起源于民间传统的祭祀活动,是古代羌人行军出征仪杖用物,众人合击以助军威,后专用于祈福拜庙和攒神祭祀活动。
每到农历的“二月二”民间称为“龙”抬头的时间,徽县江洛镇邱山人便用熟好的羊皮撑做成的心形扇鼓,将“天神”、“龙神 ”、“地神 ”等列位,敬献上各种供品,然后挥舞羊皮扇鼓边唱边舞,进行祀祷祭拜,祈求平安、五谷丰登。年复一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徽县邱山羊皮扇鼓,已知约160年前后,在今陇南徽县江洛镇大岭村甘鱼浪社李氏家族就传有羊皮扇鼓表演演艺,后传邻近的成县黄渚刺坝村冉河社冉姓人家,至冉生华、冉朵父子,分别为已知第十一代和第十二代传承人,后由徽县江洛镇大岭村甘鱼浪社邻村的邱家山人少年木匠董亮(1944年1月--2008年5月2日,已知排序第十三代)从师所承。该技艺在上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封尘10余年后在当地所公传。现主要流行于徽县江洛镇张门行政村的邱家山及李庄、玄谷堆等村落,多在农村大中小型传统庙会的宗教祭祀、文化娱乐等民俗活动中表演。现有队员(14代)20余人,平均年龄30岁左右。
二、生存环境
徽县邱山羊皮扇鼓流行区域,徽县江洛镇张门行政村邱家山、李庄、玄谷堆等合作社,位于陇南徽县西北部山区,距江洛镇(国道316线50余华里)与成县黄渚镇相邻。该地区地处陇东南徽成盆地之西部边沿地带,山大沟深,森林茂密,交通极为不便,信息闭塞。封闭落后的自然环境使其较完整地保留了羊皮扇鼓的原始风貌,羊皮扇鼓,成为当地群众自发组织重大的娱神及娱乐活动形式。
三、表现形式
表演以击打扇鼓、耍鼓为主,配有说、唱、耍、舞等形式。
打鼓一般左手握鼓,右手持鼓槌击鼓,可边敲边唱、或边敲边诵经或边敲边舞。有站打式(站鼓)、坐打式(坐鼓)及竖鼓击打、平鼓击打等方法;动作有 “拧腰转身”“踢腿转身”“持鼓绕头” “锦鸡蹿牡丹”等,其队形变化有“绕八字”“走圆场”“平插花”等;舞蹈形式分独舞、双人舞、群舞。其中,单人舞分单人单鼓舞、单手双鼓舞、单手多鼓舞、双手双鼓舞,双手多鼓舞等多种形式。尤其多鼓舞,艺术性强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是体力、技术的高度统一。
演唱曲目通常有《开坛》《开门神》《三教立坛》《十二雷门》《十朝上香》《五柱愿香》等 十五、六种。
鼓乐程式主要包括:起鼓,座鼓,下书,跳开路神,上寿,打座鼓,迎神,差神,攘坛,开剪破纸,打座鼓,迎神,退豁神、破五门,取水,安神,十供养,交香,转斗,上拜条,扫坛等24种基本形式。其中,起鼓唱八卦亭等,座鼓,下书,跳开路神、打路唱二十八宿等,十供养唱香、花灯等。
徽县邱山羊皮扇鼓活动(跳神),其时间以三天三夜为时限。
四、传承谱系
冉朵(已故,生卒年不详),成县黄渚镇人,系邱山羊皮扇鼓原谱系第十二代传承人和代表性传承人。
董 亮,1945年6月—2009年5月,徽县邱山羊皮扇鼓原谱系唯一的第十三代传承人,陇南邱山羊皮扇鼓代表性传承人。
冉爱平,1985年9月—,徽县邱山羊皮扇鼓第十四代代表性传承人。
冉金平,1987年3月—徽县邱山羊皮扇鼓第十四代代表性传承人。
董小辉,1981年7月—,徽县邱山羊皮扇鼓第十四代代表性传承人。
五、艺术特征
徽县邱山羊皮扇鼓主要以祭祀为主要目,舞蹈者身着民俗服装,以挥舞心形也称芭蕉扇形的扇鼓并伴以跳、唱、说、耍等形式进行表演。其表演更具舞蹈性和节奏感。表演人数可多可少,少则4-6人,多则10多人(邱山等当地一般16人左右),表现形式多样,一般庙会性表演,多在庙上、设有神位的场地上进行。
六、文化价值
从它的表演道具、舞蹈动作、演唱的内容和祈祷祭祀的对象都包含着浓郁的羌藏民族风格。它与羌藏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已经汉化了的羌藏文化的代表性传统艺术,更是陇南十万大山中一朵亘古不衰,灿烂夺目的艺术奇葩。
七、传承发展
1982年以后,传统文化形式复苏,徽县邱山一带传统庙会开放,当地宗教祭祀的重要形式羊皮扇鼓随之开启,当地邱山羊皮扇鼓传承人董亮开始传艺授徒,2000年前后有20多名娃娃兵逐步成熟,其子董小辉、以及原冉氏家族之后冉爱平,成为主力军。2007年,徽县邱山羊皮扇鼓承前启后的第十三代传承人董亮卸任,徽县邱山羊皮扇第十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冉爱平接任领班。邱山羊皮扇鼔,富有生机的年轻队伍与时俱进,在老艺人董亮的辅导编排和指导下,以原有动作为基础加工排练了一套由30余人组成专门用于庆典活动表演的羊皮扇鼓舞,多次在县上和江洛镇农民运动会等各种大型活动展演。与此同时,徽县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相关邱山羊皮扇鼓资料,借助传统羊皮扇鼓的表现形式,突出其舞蹈性、表演性,运用其基本动作、技艺特征,加工或创作了更具表现力的新作品,参与演出活动。徽县四中组织人力成立200多人旋鼓舞队,连续两次专程150多公里赴武都参与陇南市社火调演表演,受到了广泛好评。与此同时,陇南大山深处的徽县邱山羊皮扇鼓于2007年10月和11月先后列入第一批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陇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并逐步得到良性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