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戏剧小品创作质量的提升探究
2020-12-07钟卫平
◎钟卫平
群众戏剧小品是来自于群众的日常生活的,涉及多方面的题材,在各个地区获得了欢迎,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力量。同时,创作群众戏剧小品,能提升地方文艺水准,体现群众审视生活和地方文化特色,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一、提升群众戏剧小品创作质量的意义
群众戏剧小品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是群众能看得懂和愿意看的艺术形式,属于一种有生命力、表现力和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群众戏剧小品有着独特的魅力,其中的题材和人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特点。在群众戏剧小品的发展过程中,舞台设计、灯光场景和表演道具有所改进,跨越了戏剧和戏曲的专业界限,发展成为独特的文化表现模式,有着较高的群众参与程度。提升群众戏剧小品创作的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地方文艺的发展。戏剧小品原来有着一定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但是后期融合了生活化元素,形成了小规模、制作周期短的特点,发挥了艺术活动轻骑兵的角色,在促进当前地方文艺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群众戏剧小品的创作质量提升思路
(一)培养创作型人才
群众戏剧小品的创作中,人才是必须的,他们影响到剧本的质量。在创作过程中,应保证作品的内涵,这需要创作人才的努力。在培养创作人才队伍的过程中,应不断推出新内容和新作品,保障作品的发展活力和生命力。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关注发展创作者的创造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吸收老艺人的经验,实现群众戏剧小品的经验传承。
(二)转变作品创作模式
群众戏剧小品有着短小的特点,其中体现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有着丰富的内容。在选择素材的过程中,应重视抒发情感,提升思想意识的深度。在创作形式方面,利用情感来影响人。第一,提升创作的科学性。选择合适和科学的方式塑造作品中的任务,体现生活中的道理。第二,提升创作技术能力。重视对细节内容的处理和刻画,这样能保障小品的艺术效果,加强小品的感染力。在创作过程中,精简人物的关系和形象,准确表达人物矛盾关系。
(三)在训练过程中打磨作品
第一,要求演员熟读剧本。群众戏剧小品演员应熟练掌握剧本内容,明确群众戏剧小品剧情发展路线,充分考虑人物的可塑造性、年龄、性格、外型等等。等到全面考虑之后,才能进行排练。确定演员之后,让演员达到脱稿状态,应熟读剧本稿子,这样能为后续的演出和排练做好准备。第二,重视二次创作。在训练过程中,把握角色的性格、人物关系、整体风格和主题等,重视导演和演员的沟通,深度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而后进行二次创作,保障群众戏剧小品角色形象和故事完美契合,提升表现力。第三,重视基础锻炼。在排练之前,对好台词,提升演出的顺利程度。重视对于群众戏剧小品临时演员的指导,借助一些辅助道具和音乐素材来丰富作品内容,保障作品的质量。
(四)重视群众戏剧小品选材
在群众戏剧小品创作过程中,应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深入群众的生活,多收集群众喜闻乐见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现实素材,这样能为创作奠定基础。如果缺乏对群众情况的考虑,那么难以保障作品的合理性。戏剧作品的选材影响到了演出效果和观众反馈,影响到了作品对社会的作用。生活是群众戏剧小品创作的源泉,因此在选材方面应特别慎重。可以在群众戏剧小品中加入热点和焦点问题,体现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医疗问题和教育问题。在这个前提下,保障群众戏剧小品的地方特点,提升作品的教育意义,保障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能有效吸引关注。
在选材方面,关注群众的实际生活,利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激发观众的共鸣,促进观众情感和故事内容的交融。为了把群众戏剧小品的内容推向更广的舞台上,要优化对于题材的选择,尽可能保障题材的时代性特点,体现群众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让群众戏剧小品内容获得群众和社会的认同。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戏剧小品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当前网络文化流行和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应重视对于群众戏剧小品的发展,持续提升群众戏剧小品创作的质量。相关创作人员应了解群众的实际生活,引入合理的表现形式,在其中融入我们优秀的文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