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温暖每个孩子的心
——与幼儿沟通的艺术研究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34期
关键词:师幼幼师幼儿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第四小学校,吉林 舒兰 132600)

沟通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和一种方式,不是人天生就拥有的,而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训练和培养的,需要环境与投入,沟而不通则将会失去其意义,只有通过有效沟通,方能达到预期目的。而教学也是沟通的过程,在教学工作中,应当以关爱、尊重的态度温暖每一个孩子,作为幼儿亲近的人,为其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是幼师必须拥有的基本技能。

一、幼师与幼儿沟通概述

(一)师幼沟通分类

根据沟通反馈而言,可将师幼沟通分为双向沟通与单向沟通。双向沟通是指幼儿与教师两者位置不断交换,互为接收者与发送者,且发送者是通过讨论、协商的方式面对接收者,发送信息后听取另一方意见,师幼双方必要时可多次协商交谈。而单向沟通则是师幼一方尝试进行沟通,但缺少另一方的反馈,但在沟通中,幼儿与教师无论情感与语言均不需要反馈,仅一方发送信息,一方接受信息。

根据沟通结果而言,可将师幼沟通分为无效沟通与有效沟通。无效沟通是指师幼双方一方为发送者,却未能获得另一方信息反馈。有效沟通则是发送信息后获得另一方反馈。教师与幼儿可互相理解对方意思即为有效沟通,而无效沟通可能是未能理解对方意思,或是一方对于另一方意见表示不赞同等。

(二)师幼沟通意义

1.赋予幼儿沟通者身份

在幼儿阶段是树立幼儿自主思维的基础时期,传统幼儿教育中,更加注重幼儿智力发展,现代幼儿教育则是在发展幼儿基础上,注重培养和发展幼儿综合素质。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设计者与活动行为引导者与组织者,不仅应当对幼儿行为意识加以关注,还应当及时回应幼儿需求,做好沟通工作,在活动中与幼儿实现双向互动,予以幼儿沟通者的地位与身份,有效提高活动中幼儿主体地位。

2.提高教师服务意识

在活动中幼师需关注幼儿活动,注重幼儿需求,能够从幼儿活动关注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活动属于动态发展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将会生成动态信息,通过对此类信息有效判断并适度、适时的回应,可凸显活动教育机制[1]。教师如若在活动中未能做好幼儿沟通工作,则会影响幼儿活动行为自信心与自主性,甚至会由于不恰当介入剥夺幼儿活动机会,或是由于不及时支持沟通失去尊重幼儿活动的权利,进而丧失随机教育的机会,某种程度而言对幼儿发展造成了制约。因此,幼儿工作者注重与幼儿沟通,回应幼儿需求,能够加强教育服务意识,在幼儿活动中提高其教育主动性。

二、用爱温暖幼儿的心

(一)小班幼儿沟通

幼儿在两岁左右出现自我意识萌芽,其表现是拥有强烈独立行动意愿,在3 岁幼儿中达到高峰,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和家长不同。如,外出时不想让妈妈领着,要自己跑跑跳跳,时而捡起小石头充作“手榴弹”,时而捡起树枝当作“魔法棒”[2]。在幼儿园中,小班幼儿通常会产生不听老师话的情况,教师让幼儿坐在椅子上喝水,却偏偏跑跳,也有部分家长反映孩子以前十分乖巧,上幼儿园后却不听话,如玩具弄得满屋都是,却不让人收拾,此类现象并不是幼儿“变坏”,而是其自我意识发展诱使其渴望独立,幼师在此阶段则不能对其进行压制,而是应当因势利导培养幼儿独立思维与操作能力,锻炼其勇气与胆量,能够适应外界发展。

同时,小班幼儿仍以直觉行动为主,其思维依靠动作,并不会对自身行为进行计划,通常是边做边想或先做后想。如,在捏橡皮泥时通常不会说捏什么形状,通常是捏好后发现:“面包!”,主要是由于小班幼儿思维直接具体,不会更加复杂的分析,仅能从表面理解失误。因此,教师在沟通过程中需要注意正面教育,讲反话不仅会违反本意,还会造成不良后果,在提要求中也要做到具体,尤其是部分幼儿未能学习社会规范与抽象概念。如,幼师要求幼儿“坐好”,部分幼儿无动于衷,主要是由于“好”属于抽象概念,仅能理解字面意思,教师不妨说:“小屁股坐在椅子上,不要乱动哦。”以此让幼儿理解。同样,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幼儿,可以用“小眼睛看老师”沟通,以此达到良好效果。

(二)中班幼儿沟通

中班幼儿思维与动作有所发展,其更加爱玩会玩,活泼好动,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足,对游戏和生活中发生的矛盾难以解决。所以,中班幼儿存在频繁攻击性行为情况,主要是通过依靠身体进行工具性攻击,如,幼儿同时喜欢一件玩具,无法互相谦让,并为了玩具大打出手。幼师对于幼儿打架与暗藏危险的行为,则需要及时制止。如,在角色游戏中,一张沙发上三个男孩跳来跳去,沙发旁边是窗户,且玩具房在三楼,担心孩子在玩闹中将窗户不小心打开,进而产生危险,制止过程中说“我担心你们会受伤。”幼儿却基本不理,老师再一次尝试,但孩子们仍然跳来跳去,老师在第三次尝试中有些生气,语气严重“马上下来,去别的地方玩!”孩子们此时从沙发上下去,却在室内四处游荡,不确定自己做了什么,明显受到了老师情绪的影响。

中班幼儿拥有具体形象思维,老师以温柔的语气讲解,显然难以让孩子理解老师的担忧,所以向幼儿传达严肃指令中,则需要以严肃语气,统一说话的肢体语言、语气与面部表情。而幼儿停止危险行为后,也应当适当改变沟通方法,以免对幼儿愉悦情绪造成影响。所以,建议幼师在面对幼儿危险行为时,可面带微笑,以温柔口吻建议“孩子们在蹦床上蹦蹦跳跳吧,要记住沙发不是玩的,是用来坐的哦。”

(三)大班幼儿沟通

大班幼儿思维抽象概括性已经有所萌芽,能够掌握一定抽象概念,可简单分类熟悉事物,对事物因果关系初步理解。并且,大班幼儿更加好学,喜欢问“是什么?”“为什么?”幼师可借此向其介绍简单科学知识,不仅可满足幼儿对知识的需求,还能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联系,推动其实现智力发展。并且,大班幼儿拥有稳定心理特征,能够控制自己,不再“随波逐流”,做事情展现出了主导型,行为方式与态度也较为稳定,有些幼儿展现出绘画才能,有些幼儿与同伴良好相处,幼师在于幼儿沟通过程中,应当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特点推动其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不代表顺应幼儿全部行为,幼儿3-6 岁为“潮湿的水泥期”,他们“懵懂、浑浊,缺乏对事物判断力”,也是发展语言能力、社会行为、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需要为幼儿树立良好习惯于优良性格,以达到良好沟通效果。

三、幼师与幼儿沟通的优化措施

(一)树立正确沟通理念

在师幼沟通中,尊重与平等作为沟通的前提与基础,幼师对于幼儿个体差异应当表示尊重,将幼儿当作朋友,平等对待,有助于构建和谐师幼关系。并且,及时发现幼儿需求,以积极态度回应幼儿,可促进师幼沟通,如微笑或点头,或是给幼儿一个拥抱,鼓励幼儿,均能够让幼儿感受来自于教师的重视与尊重,为幼儿带来积极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应当注重为幼儿营造愉快、和谐的沟通氛围,让幼儿愿意与成人沟通分享。而幼师自身也应当提高沟通能力,加强理论学习,如沟通方式、沟通语言等,加强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喜好、行为习惯,只有了解幼儿一切,方能与其更好的进行沟通。同时,幼师在沟通中对于幼儿话语和行为需要积极回应,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观点不可避免会与教师产生分歧,教师此时不能否定或打断幼儿观点,为其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沟通中敞开心怀,放下“权威”的身段,支持鼓励幼儿探索,尊重幼儿兴趣爱好与想法,适应现代化幼师角色的转变,以达到沟通效果。

(二)改善沟通氛围

在与幼儿沟通中,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内心敏感,在于教师沟通中会产生紧张感,怕被教师批评,营造宽松舒适的氛围,用爱温暖幼儿心灵,则能够缓解幼儿紧张情绪,有利于双方获得信任感与安全感。教师在让学生体会积极情绪,建设符合幼儿探索的环境下,则应当拓宽师幼沟通途径,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以实现三方有效沟通,改善家长与幼儿园观念,让其能够主动积极的配合教师工作,并为家长汇报幼儿情况,有助于指导和帮助家长,通过三方共同努力,以推动幼儿与教师实现良好沟通,营造温馨的沟通氛围。

(三)转变沟通习惯

在以往幼儿与教师沟通中,存在“失聪”的情况,具体表现是教师缺乏倾听意识,与孩子沟通中“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很多时候谈论话题教师并不感兴趣,但也应当认真倾听,对于幼儿说话过程不能随意打断,予以其积极回应,可以使微笑点头、眼神交流、表扬拥抱等方法,以表达对幼儿话题的兴趣,激发幼儿沟通欲望,提高沟通频率与质量。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改变沟通行为,部分教师通常采取超理智型、指责型方式与幼儿沟通,长时间后,幼儿将会愈发内向,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沟通。部分幼儿园即为指责型沟通,一旦幼儿做错事,则会对其指责,导致幼儿害怕犯错,胆子越来越小,甚至会为了逃避指责撒谎,幼儿犯错后内心其实十分不安紧张,此时教师如若能够安慰幼儿,“下次注意,你会做得更好”,不仅可对幼儿的不安进行安抚,还能增进师幼沟通,温暖幼儿,以此提高师幼沟通质量。

猜你喜欢

师幼幼师幼儿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男幼师荒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研究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师幼互动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