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饭圈”文化对大学生的群体行为影响及干预研究

2020-12-07赵彧杨陆

赢未来 2020年3期
关键词:饭圈群体政治

赵彧,杨陆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饭圈文化是涵盖饭圈思维、饭圈心理、饭圈理念、饭圈行为、饭圈机制、饭圈用语以及饭圈商业模式总和。“饭圈”文化主要践行者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广大青少年,该群体文化创造力不容小觑。新浪微博粉丝调查(N=24063)发现,近八成粉丝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女性粉丝占比超过六成。20 岁以下的粉丝占4.8%,20~29 岁的粉丝占71.2%,30~39 岁的粉丝占20.2%,40岁以上的粉丝仅有3.8%。高学历群体构成、群体内部异质性与粉丝类型群互动共同创造出“饭圈”文化。

作为饭圈的文化,是否能够从网络空间被引渡到现实空间之中,是否能够确立一个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界限?粉丝真的只是一帮不知轻重、不考虑后果、容易被操控的小朋友吗?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如何正确认识“饭圈”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正确引导,让大学生用正确的理念与思维对待“饭圈”文化,引导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问题。

“饭圈”群体作为西方流行文化工业的核心衍生产物,从出现以来就引起学界的重点关注。国外对“饭圈”及“饭圈”文化的研究起兴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主要从经济学、社会学、亚文化、心理学三个层面展开。互联网的兴起和新媒介技术的冲击直接推动了“饭圈”文化走进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要正确认识“饭圈”文化,理清它的组织行为特点,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在学校价值渗透,家庭的正能量传递及营造良好社会大环境的共同努力下,让“饭圈”文化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谐共生,引导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饭圈”文化一方面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力和社会化进程,然而由于青年大学生自身身心发展不成熟的特点,它另一方面也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多消极影响。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最基本的要求。

本课题重点关注大学生群体受“饭圈“文化影响和群体组织行为二者的关联,辅以经典案例佐证及实证调研,深入剖析多重因素影响下“饭圈”群体在组织价值观构建层面的组织行为现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干预机制的优化考量。因此,本课题以加入或受“饭圈”文化影响较深的大学生群体为调研对象,通过在线观察“饭圈”群体日常传播行为,并适时配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将思想政治教育干预置于大学生群体“饭圈”驱动的组织行为的研究路径之下,观察大学生“饭圈”群体思想行为的演变特征,梳理该群体组织行为归因,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的有效干预路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饭圈”文化是其中一个内在的影响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减少“饭圈”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梳理“饭圈”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关系,引导大学生传播和学习主流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本课题研究攻克的加深了难度。

综上,作为饭圈文化的主要参与群体在整个社会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生参与饭圈文化的群体组织模式,群体参与模式、群体行为规则和责任意识都将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路径。因为当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大学生不是相互孤立、互不影响的变量,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重要作用。正视饭圈文化,挖掘其在群体行为机制管理展现的价值,更需要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尊重网络里多元并存的饭圈文化,重点是在平等前提下给予大学生参与饭圈文化更包容的发展空间,使之逐步树立与现实世界社会规范一致的行为规则,进而拉动饭圈大学生广泛参与到现实社会和线上空间的发展中。

猜你喜欢

饭圈群体政治
古代也有“饭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整治“饭圈”乱象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在“饭圈”一路“打怪升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