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用建筑给排水施工
2020-12-07许占辉
许占辉
(河北 邢台 055100)
一、生活给水系统设置电子水处理器
现代住宅楼生活用水常用供水方式一般有:室外水池储水,用变频泵直接把水送到住户;用加压泵把水送到储水罐,再由储水罐把水送到住户;用加压泵把水抽到屋项生活水箱,再由生活水箱把水送到住户。这三种供水方式均存在水质污染,室外水池、储水罐、屋顶生活水箱都是二次污染源,而且若长期不清洗,污染相当严重,特别是室外水池、屋顶生活水箱敞口直通大气容易污染,因此生活给水系统应设置电子水处理器,在变频泵出口、储水罐出水口、屋顶生活水箱出水口设置电子水处理器。电子水处理器又称电子除垢仪,是以高频电磁应用技术为基础,结合现代高新技术研制成功的最新一代高频微电子除垢、防垢、杀菌、灭藻、阻锈、防腐的水处理设备。电子水处理器运行可靠、稳定,不用化学药剂清洗,环保、无污染,操作简单,无需专人维护,工作电压低,安全可靠。
二、给排水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隐患
(一)超压出流浪费水量巨大
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是在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出口,在单位时间内流出的规定出水量。流出水头保证给水额定流量的前提下,为克服给水配件内摩阻,冲击及流速变化等阻力,在控制出流的启闭阀前所需的静水压。给水配件阀前压力大于流出水头,给水配件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超过额定流量超压出流。该流量与额定流量的差值,为超压出流量。给水配件超压出流,但会破坏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正常分配,对用水工况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因超压出流量未产生使用效益,为无效用水量,即浪费的水量。因它在使用过程中流失,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识,属“隐形”水量浪费,因而至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这种“隐形”水浪费在各类建筑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其浪费的水量也是十分可观的。现在在许多建筑中,由丁供水压力很大,卫生间水龙头都是喷射水流,水量浪费很大。
(二)热水干管循环浪费水量巨大
现实中热水供应系统的水量浪费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用户配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要求温度的热水,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后,热水设备才能止常使用。这部分流失的冷水,未产生使用效益,也即浪费的水量。但现在,在我们许多设计当中,已认识到这个问题,而采用全循环热水供应系统较多。
(三)管道及阀门泄露
管道锈蚀、阀门的质量等导致大量的水流失。我们经常看见路边的给水管道在管子接缝处及法兰、阀门连接处往外冒水。而且现在我们的城市中,建设项日非常多,建筑工地水的浪费尤其严重。用户们经常反映浮球阀损坏、漏水,其质量的低劣直接导致大量水从溢流管流出。其次埋在地下的管道漏水,这几年也时常看到和听到。
三、排除隐患的措施
(一)减少用水量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应遵循规范,合理分区。“规范”规定: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使用要求、材料设备性能、维修管理、建筑物层数等条件,结合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合理确定。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住宅、宾馆、医院宜为300~350kPa;办公楼宜为350~450kPa。因为水压过大,容易产生水锤,破坏器具的零件,容易造成漏水。向且,水栓射流,水从卫生器具内飞溅,不仅影响使用,还造成部分水量的浪费。
(二)提高水的有效使用效率
热水循环方式的选择。目前,“规范”中提出:三种热水循环方式,即干管循环,立管、干管循环和支管、立管、干管循环。干管循环,在热水供应前,用循环泵把干管中的水循环加热,这样当系统使用时,只要放掉支管和立管中的冷水就能满足要求。而干管和立管循环,当系统使用时,只要放掉支管中少量的冷水能得到规定的水温。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要立刻取得水温不低于规定温度的热水,则在热水供应系统中,不仅要保证干管、立管的循环,还应设置支管循环,才能满足使用要求。根据以上分析,显然干管循环浪费水量多。因此从经济节约的角度来讲,建议应保证干管、立管循环。
四、高层建筑给水系统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方式很多,因层数多,高差大,上部和下部之间水压相差较大,通常采用分区减压系统,设计为高区和低区分别供水。系统包括生活水池、水泵、主管道、直接入户管、减压阀、阀后入户管等,由水泵进行集中加压,高压水沿主干管送至上部用户,但下部用户水压过高,需要进行减压后再送至用户。高区和低区之间的水压相差较大,下部水压过大,既浪费水,还会出现水锤,而且阀门、水嘴等配件因水压太大而渗水漏水的故障率大大提高。因此设计施工时应当予以重视,可在下部各层的供水支管上设减压稳压阀,把阀后用水水压调整在合适的范围之内,既可减动压,又可减静压,取得满意效果。如果设计施工时没有考虑高层住宅下部楼层水压过大问题,等高层住宅建成后再去解决,则相当麻烦。
五、结语
总而言之,现在建筑室内给排水系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一些设计施工中的细节处理不够细致,常常给住户带来诸多的不方便,设计及施工人员,应本着技术、安全、美观、实用、经济的原则,在实践中努力创新,将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在工程实践中,随着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施工也会随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规范》的日益完善,将会使设计施工更趋于人性化、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