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提高的高中化学课堂效率探究
2020-12-07陈晓玲
陈晓玲
(吉林松花江中学,吉林 吉林市 132013)
引言
根据现阶段新课改的目标要求,高中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因此现阶段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指导,需要教师通过进一步的核心素养教育引导,让学生的综合素养逐步提升,给未来的发展进步提供保障。
一、核心素养指引下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原则
(一)整体化原则
知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不可能单纯割裂某个知点或者某种学习方法而授课,而是要引导学生由点及面层层推进来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渗透给学生这种普遍联系的意识。
(二)探究性原则
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品质为前提,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体现化学学习的探究性,让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会学习、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自主发展,并发掘自身潜力,确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化学探究可以从教材内容的探究入手:如探究各类元素和物质的性质,包括:外观形状、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氧化性、还原性等,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课本为基础,自主学习有效探究,教师再加以必要的指导;也可以从课外探究入手,如水垢的化学成分分析,让学生们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入手,学习和探究化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化学研究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三)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是核心素养发展的一条基础性原则,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创新都是以适应时代发展为原则,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迎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化学在不断向前发展,而推动化学继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是掌握了化学的研究方法并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青少年,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具备推动化学继续向前发展的时代意识。不要让学生们满足于当下的学习,要从发展的角度,建立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凸显化学教学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二、核心素养指引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重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现阶段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引导,教师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学科能力,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部分。当课程教学理念逐渐转变,教师就能认识到学生在课程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并给学生留有探究分析或讨论交流的机会。化学教师在授课阶段通过观察以及分析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分析问题。这种课程教学引导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获得相应的理论学习基础。无论是对以往的化学知识回顾,还是对现阶段的新课程教学指导,化学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并构建自己的学科基础框架。课堂上学生如果能够了解每一个步骤以及化学知识原理,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就能有效完成化学课程学习目标。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学科知识相对较为严谨,且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求较多的学科,所以养成良好的化学课程学习习惯,都能给学生学好化学提供有力保障。在日常的社会实践中,教师可以留心观察并总结研究,通过在课堂上创建良好教学情景的形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二)关注过程及发展,实现学用的相互结合
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只进行课本知识的教授,还需要强化对大家学习过程的重视,使所有人都能够在课堂参与之中提升自身能力及素养。通过自主性的研究学习和诱导性的探究,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因为化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所以教师教学的时候就必须要加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把教材内容和生活相互结合起来,提升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度挖掘知识
在高中化学日常教学中,需要教师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创新教学,充分挖掘知识点,与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讨论,在探究中增强对教材的理解。例如,在高中化学“有机物结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讲解“苯、炔烃以及烯烃和烷烃”的性质结构中,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碳氢原子的数量,然后再将其进行对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扎实地掌握了这几种有机分子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并且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独立梳理知识网,从而提高了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秉持科学的观念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才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引导,让其对化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