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7邹大梅
邹大梅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孙氏镇董村管区大董村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然而,仍旧有不少的地区依赖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中,教师仍旧是学习任务的主体地位。学生围绕教师的指挥棒,从而忽视自己独立学习汉语的能力和独立理解文章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积极的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变传统小学语文能力教学的局限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能力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增加“可学性”和“趣味性”。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实践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在阅读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
在小学生的脑海中,直观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小学生对教师的言行、动作尤其喜欢模仿。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者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设计时,既要考虑阅读内容的有趣性,又要注重传授方式的新颖性。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滑稽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夸张的手势等等都可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开始认真阅读。并且,小学生的注意力极为短暂,并且都喜欢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喜欢在竞争中获得胜利,进而获得老师和同学赏识的目光。作为语文老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也应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阅读过程中予以鼓励、表扬,让学生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尤其是对于那些语文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小学生,其心理更加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安慰。如果教师能够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很微小的一点成绩,老师的鼓励,说不定就会唤起学生沉睡的心灵,继而获取更大的成功。
二、选择合适的书籍,培养学生趣味阅读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多小学低年级考试中的作文体裁都是想象文。例如童话故事,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想象力的书籍。童话语言简洁易懂,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小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童话故事。以孩子的兴趣为阅读的起点,更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者,童话中有不少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能从文字中学到一些简单的写作手法,这也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三、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开拓学生的思维,不断章取义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已经开始启动。学生会针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最后得出结论。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
四、小学语文老师应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阅读分为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语文阅读理解课堂上学习氛围好,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反之学习氛围不好,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会有所降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必须营造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良好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积极地投入到语文阅读中去。趣味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就能够发挥出这样的作用。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运用趣味教学法,教师的教学态度需要有所转变,教师的态度要随和,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要求来学习,而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来教学,教学语言也不能过于僵硬,而应当采取一些较为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其次,教师在教学时,要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可能很快就会对教师的讲解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应当多尝试。小学语文老师可以通过这些多变的学习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数比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