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讨

2020-12-07娄伟丽

魅力中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政传统思想

娄伟丽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引言:在高校思政教学推进过程中,既需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等问题,更应重视守正创新[1]。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担负起为新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使命。从历史发展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思想的衍化、形成是长期发展的结果,民族的发展、瓦解与思想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高校思政教育一路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设同向同行。为了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应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使其深刻的理解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坚定地政治立场。

一、促进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一)有助于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之根。中国作为礼仪之邦,重视人才培养的德才兼备。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中,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其具有良好的修养、美好的品格及理性精神,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高校教育只有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通过文化的滋养、浸润,才能使思政教学更具实效性。

(二)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三观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科技赋能教育的创新发展,网络思潮的多元也使传统文化遭受了一定的冲击[2]。大学生虽多为成年人,但身在象牙塔中,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阅读较为有限,外界的噪杂之音易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只有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解读,才能使其具有归属感、提高其使命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使他们坚定自己的信仰,实现文化育人。

二、简析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主要问题

(一)思政教学对优秀文化引用有限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新阶段,高校教育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因教学理念的偏差,很多教师对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结合的关注不足,过于重视学生显性学力的提升,将关注点集中于他们的专业技能、学科成绩上,忽视了文化渗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思政教学产生刻板、无趣的印象,且在填灌式教学模式中,施教成效难尽人意。

(二)思政教师的文化素养亟待提升

思政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其自身的文化水平高低将直接决定了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融合的效果。鉴于现阶段很多思政教育从业者虽专业水平较高,但缺乏教学融合、丰富授课内容的意识。虽然教师具备构建智慧课堂、运用新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的,但却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学习所需。

(三)大学生人文道德、信仰的缺失

面对世情党情国情不断变化,在中国以发展中大国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质疑、抹黑也从未停止。同时,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导致利己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观念等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响应。外加教师对学生引导、传统文化融入的不足,给腐朽思想以可乘之机。整容风潮、奢靡之风等侵染校园,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扭曲异化。

三、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构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发展新机制

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既需要校方加强重视,也需引入社会资源,以便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这便需要关注思政智慧课堂的建设,促进优质教学经验、策略的共享,为学生营造具有文化气息、人文色彩的校园氛围;将新的政策、方针等宣传与教学发展相结合;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间的距离;运用网络教学的便利,帮学生建立思政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了解,使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以全面的视角看问题。

(二)深入发掘传统文化内涵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3]。教师应重视在教学解释中,广泛的引用经典,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在思政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使其具有拜读国学经典的意识。以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充实高校思政教学,为学生搭建多层次、具深度的学习平台。例如:可深挖传统节日、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使学生感受、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重视创新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载体

在促进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可充分运用新媒体资源。例如:构建校园公众号、微博,进行定期推送,重视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思政学习需求,将其作为教学、提送的依据。还可创建校园思政学习APP,促进学生了解时事新闻,定期推出有关传统文化题材的主题活动,吸引学生的关注,促进其了解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思政核心素养。

四、结语

为构建高校思政高效课堂,提高课堂容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格,教师应重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这便需要教师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深研传统文化,找到其与教学有效融合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应将学生作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立足于培养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为大学生的未来就业、终身学习以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思政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