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户外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
2020-12-07陈晓曼
陈晓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第五幼儿园,新疆 库车 842000)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户外活动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环节。通过开展户外活动,能够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以及运动神经,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与社交能力及观察能力。因此,要注重幼儿户外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户外活动开展的重要性
首先,幼儿户外活动开展能够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活动都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在这样的活动中,失败或者成功都能让幼儿逐渐明白“团队”、“集体”的概念。通过参与活动能够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幼儿学会为其他小伙伴着想,增强自律性,通过自我调整完成跟其他幼儿之间的合作性活动。其次,幼儿户外活动开展能够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幼儿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内向、害羞、不敢跟人交往的现象,或者在跟同伴交往中霸道、强势、不会分享、不会谦让等状况,这些行为的出现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而通过户外活动,幼儿自身在跟同伴交往中感受、适应以及协调与同伴的关系,提升了语言跟同伴交流的能力,转变了与人交往的态度。
二、幼儿户外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幼儿需求和爱好进行户外活动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性格、脾气以及爱好都不相同,喜欢的玩具也不同。在户外游戏开展的时候,要能够结合幼儿的需求来为幼儿“量身打造”具体的分工。比如,那些喜欢收集的幼儿参与到户外游戏材料的收集工作中,喜欢组织和管理的幼儿负责小组成员的管理工作,当个“小小管理员”。通过这样明确的分工,让幼儿喜欢自己的“工作”,激发了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确保户外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也为幼儿交流、合作提供了机会。教师要鼓励幼儿参与户外活动,并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持户外活动的开展,满足情感需求。跟一般性的课程相比,在选择户外活动的时候要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并结合幼儿园实际去深入地挖掘可利用的资源,这样的户外活动资源能够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教师要引导和参与户外活动
幼儿教师是幼儿户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是活动的引导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育,能够教会幼儿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户外活动中,幼儿教师要适当的引导,避免过度的干预,告诉幼儿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能够通过反复的告知来让幼儿改正不良的习惯。比如,部分幼儿缺乏沟通技巧,当他们想要玩其他同伴的玩具的时候,不知道怎样去跟别人协商,会选择去抢夺的方式,以至于成了大家眼中的“小霸王”,同伴便不喜欢跟其相处,而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力,这类幼儿在下一次还会选择继续“抢夺”,久而久之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中。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营造积极、温暖、关爱的教育氛围。
(三)选择趣味化的户外活动方式
户外活动从幼儿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需求等为出发点,整合各项有利资源来设计游戏环节。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开展各项户外活动就是以“好玩”为前提,只有趣味化的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幼儿的神经系统还不是特别成熟,注意力不稳定,也不长久。在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但是,幼儿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幼儿喜欢户外活动,因为户外活动具备趣味性的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要提升幼儿教育教学成效,就要把趣味性原则坚持下来,针对每项活动内容设计出符合幼儿教育教学目标要求、迎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形式。比如,选择“动物party”这个户外游戏项目。在进行游戏活动导入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带到户外,站好队形,选择诙谐的语言作为开场:“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要开一个动物party,大家想不想参加啊?”接着根据幼儿回答之后继续进行游戏环节的引入:“这个宴会是邀请小动物们参加的,只能是双脚跳的小动物呀,你们知道哪些小动物是双脚跳的吗?”为了让幼儿能够迅速的融入到游戏氛围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组织形式,说:“现在我们要开始出发了呀,来,向着party前进。”幼儿开始模仿不同的动物形象,有兔子、青蛙等等。通过这样趣味化的方式激发了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
(四)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
情绪是幼儿对外部活动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主观体验,积极情绪对于幼儿学习发展、个性形成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消极情绪则会干扰幼儿的主动学习,使幼儿丧失对探索外部世界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幼儿教师要注重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首先,幼儿教师要接纳理解幼儿不同的情绪表现,培养幼儿的情绪理解和调控能力。另外,要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会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方法(如音乐调节法、呼吸调节法、表情调节法、自我暗示法、注意转移法等),培养积极性格,保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要坚持情绪能力的养成性培养模式,教师在活动的各环节都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让他们多说多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形成积极宣泄不良情绪的好习惯,老师要敏锐发现幼儿情绪上的问题和障碍并及时疏导,让其反复运用情绪调节方法以巩固内化,保证幼儿情绪能力的养成性锻炼提高。
结论
总之,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幼儿身体成长与社会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学前教育要为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户外活动的开展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从而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