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语文课堂教学融合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2020-12-07叶玉英

魅力中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主阵地语文课堂传统

叶玉英

(四会市城中区沙尾小学,广东 四会 526200)

引言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留下的巨大财富,《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一、树立语文课堂是传扬传统文化主阵地的思想观念

教师一定要树立语文课堂是传扬传统文化主阵地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上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除了按照教材编目的单元,在程序和步骤上进行课堂教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分类,特别是把有关“传统文化内容”分类归纳在一起,然后有目的地进行地重点讲解。如四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这样处理,有助于解决在传授传统文化容量不足的问题,也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传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就要在课堂上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课堂上,对于古诗文的讲解和鉴赏,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再现诗词画面,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如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绘出一幅“游子羁旅图”,单凭想象,对于多数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如果借用多媒体就能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一幅鲜活的古代生活画面,从而理解诗歌是意象和意境的浓缩和升华。这样不仅理解了这首诗,还能触类旁通.

三、提高“传统文化”的课堂效率

要发挥语文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就必须努力提高“传统文化”的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使学生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课堂效率。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一)精心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1.教室情景。结合“文明教室”的布置,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教室黑板报上专门开辟“传统文化宣传专栏”等,。

2.课前3分钟情景。每堂课前3分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3.导语情景。创设教学语言情境或视频,铺垫蓄势导入新课,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 习欲望和兴趣。

4.音像情景。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和情景画面,至此学生就不难理解课文的主题了。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小学语文的教材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

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思想内容。如《秦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而且还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秦俑艺术在中国雕塑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继承和发展了以前传统的艺术,并对后世雕塑和建筑等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气势磅礴的整体造型

秦朝在秦始皇时期拥有者高度的中央集权,军队是秦朝称霸的基础。其中秦兵马俑的发觉证明了秦国军队严密的体系和出色的军队建制。秦军最高指挥首领是皇帝。作战以中央军为主力部队,并建立了适应大规模战争的兵制。

2.写实的塑造艺术

秦兵马俑数以千计的排列成阵,不仅其宏大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而且在塑造形象上,崇尚写实,手法细腻,明快,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比例准确,姿态自然,其高度的写实令人惊叹。

(1)逼真的表现手法

秦俑至今已发现有七八千多,完全仿照真实的武士、骑兵的形象塑造。陶俑不仅身体比例与真实的武士极为相似,其身体造型更与那个时代的军队造型极为相似。

(2)“传神的”表现手法

秦俑的造型刻画不仅实现“形似”而且还达到“神似”。这些活生生的形象,显然是根据秦军中的具体现实人物塑造出来的。再一次令人感受到那个战争年代士兵的无限情怀。

(3)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

(4)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三)探索有利于传扬“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发挥语文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关键要有一种有利于传扬“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如正确引导多读文本,延伸探究——拓展视野。延伸探究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拓展了视野,对“传统文化”有了兴趣和追求就达到目的了。

总之, 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划时代精品工程。

猜你喜欢

主阵地语文课堂传统
坚守普法主阵地 五年耕耘结硕果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注重速度深度温度,做强新媒体主阵地——奉化日报社成功运营奉化发布要述
打造学“习”主阵地大平台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议区域广电如何把握舆论主阵地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