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探讨
2020-12-07陈长生
陈长生
(梅州市平远县中行中心小学,广东 梅州 514600)
引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语文教师为主导,致使师生互动效果不尽人意,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加困难。后进生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会限制着语文教育长远规划进程的加快,要想改善弊端现状,不妨从新的角度出发,进行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研究,给予后进生们语言的肯定、情感的鼓励、行为的影响,促使他们有效学习语文知识,并且发现语文课程的魅力所在。后进生融入班级,教师深入挖掘他们的智慧潜能,可以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一、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有序推进转化工作
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他们多为不自信的学生,对于知识没有自主探究热情的学生。后进生吸收知识较慢,与其他同学的认知差距较大,他们长期处于落后的学习状态,所以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遇到各种问题以及各种选择的时候,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过于局限等情况。后进生脱离教师指导,与其他同学的配合度不够,自然学不好基础知识,后进现象越来越严重,他们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将受到不良影响。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育应该做好后进生的有效转化,教师认真的、负责的展开后进生自学信心的培养,关注他们积极情感的变化,一边实施语言鼓励,一边获得孩子信任,以和谐互动关系为支持,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才有机会走向更大的成功[1]。比如,学习《月亮的心愿》这篇课文的时候,主动询问后进生:“你的心愿是什么?”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的视频,不断鼓励后进生:“请你认真的阅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不要害怕说错,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很信任你。”、“让我看见你的勇气,期待你成为能说会道的好孩子。”…简单的鼓励,增强了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再以简单问题的引导,加深后进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感悟、理解,师生关系越来越近,教学效果越变越好,一举数得。等到后进生重拾自信,也可以向其他同学一样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转化工作的存在价值不断提升,也更利于小学语文教育长远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分层指导实施转化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语文知识的有效学习,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发展观,牢牢把握育人机会,带领后进生、中等生以及优等生们走上个性化的成长之路,是语文教师的本质职责[2]。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语文教师可以分层次指导学生进行重点难点的理解。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关注、鼓励,目标明确的推进转化工作,使后进生熟练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积累下丰富的学习经验后,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自信挑战新的人生。民主化教学的氛围越真实,传统教学格局被打破,更多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系统性研究充满激情,他们创造出新的奇迹不过是个时间问题。比如,教学《日月潭》、《葡萄沟》等课文的时候,教师选择微课引导后进生自主的学习。在预习环节给予他们语言的鼓励,在互动环节表扬他们的学习表现。课后找后进生谈话,使他们生成疑问后始终有地方解答。传授学生学习技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尽显,深入推广意义重大。
三、多种形式互动教育,充分满足学生需求
首先,小学语文课堂上可以组织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引导后进生们快乐地学习基础知识[3]。其次,语文教师可以添加趣味元素,不断丰富课外内容,开阔后进生视野范围的同时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最后,教师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转化后进生。如课堂上,教师指导着后进生发现语文的独特魅力,布置下相关作业。家庭里,家长则监督着孩子完成作业,在他们不理解相关内容、学习态度有变化的时候实施亲情鼓励。家校达成合作关系,育人成效事半功倍,我们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指日可待。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教学服务的水平,努力转化后进生,使他们爱上学习、自信成长、个性化发展起来。语文教师给予后进生情感的支持,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师生之间保持着爱的互动,基础教育便能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