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探析
2020-12-07王唯嘉
王唯嘉
(简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四川 简阳 641400)
一、目前的问题
就笔者任教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学习情况而言,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较为分散
对于小学生,教材已经是十年前的课本,其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且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每个知识点间虽然有所衔接,但学生并不知道这些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后的延伸用途。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很多隐性知识点,例如:在“插入艺术字”这一四年级知识点时,书本上仅仅是让学生明白如果插入艺术字,而对艺术字的形状等涉及美感的东西却无法提及,这些都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补充。
(二)小学信息技术创造能力培养欠缺
小学生不同于初中和高中学生,其学习的自主性不高,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但他们往往有着很多奇思妙想,而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他们模仿学习,这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因此我们需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达到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二、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参与中学习,学生更容易感觉在“为自己而学”,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将更加的容易,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思维将更加的活跃,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目前在我国不同层次的教学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中得到了快速发展[1]。
项目教学法的最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主动建构知识,其教学法正是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制作,在团队中找到灵感,获得帮助。在实践中获得真知,释放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学生个性化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利用项目教学法,将教学目标融入一个个项目之中(例如简阳市每年举办的各种信息技术作品比赛,指导学生制作作品参加比赛),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在项目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而且他们会感觉在为自己而学,充分的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其想象力是个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项目教学法是以完成项目目标为目的,其完成项目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知识都需要学生去了解,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各类知识,也锻炼了其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习惯。
(一)课前预习
通过预习,教师将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分阶段制作相应知识点查找目录发放给学生,并宣布阶段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自身预习,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并与小组成员制定未来一段时间相应的项目制作计划表以及预期作品,教师依据学生答题的情况决定授课时重难点。
(二)课中训练
学生带着项目进行学习,教师在进行演示操作时,学生重点聆听预习时所产生的困惑之处,加深自己的理解;分组操作时,学生按照课前所制定的学习计划表进行制作,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对作品进行改进。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操作问题进行纠正,由于学生完成项目所需的课堂数不一,因此对教师把控课堂的能力提出的新的要求。
(三)课后总结
教师评价学生该作品的操作过程,给出结论,并对提前完成作品的小组进行延伸训练,鼓励学生多对作品进行思考,提升作品质量,课后在家中利用有限的素材完成一定量的作品操作,促进他们的自主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阶段作品完成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并相互评价和修改,以便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总结
运用信息技术学科的开放性寻找适合培养他们创造能力的方式,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一味模仿的弊端,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开拓他们的思维,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丰富了学校课堂中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