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歇斯底里却振聋发聩
——浅析电影《十二怒汉》

2020-12-07周梦

魅力中国 2020年15期
关键词:迈特说谎者陪审员

周梦

(河北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一、引言

作为本片的导演西德尼·鲁迈特曾说过:“尽管人们常说电影的终极目的不过是娱乐,但我相信可以更进一步:它不但能刺激思维,还能引导人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良知。”作者的影片无一不在反复批判腐败堕落,追求法律正义。《十二怒汉》更是获得了金熊奖的最佳影片,作为鲁迈特一生电影作品的经典存在,尽管几十年过去,口碑确是越长越高,越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二、表现手法和情结的别致

影片的故事情节清晰明朗,讲述的是一个少年被认为有弑父嫌疑,在法庭上种种证据都指向有罪的情况下,十二位陪审员中有一位却展开怀疑,最终局面戏剧性地扭转,陪审团达成一致,认定少年无罪。从电影本身来讲,它的表现手法独树一帜,在一个简单的房间背景下,单靠十二名角色和对话动作撑起整部电影,而节奏把握和台词撰写都拿捏得相当成功。在这部电影中我们认识到了美国司法体制中重要的一环—陪审团制度,以及它所推崇的“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杀一个”的精神。正是有了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十二怒汉》的故事才得以延续下去,其中8号陪审员才有了以一敌十一,力挽狂澜的勇气和毅力。导演别出心裁将十二个人关在一间狭小闷热的房间,让观众能够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对人性和法律的关注上。把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的舞台,运用完全不同以往的创作手段,使自己的作品别致和更加新奇。这种变现手法固然新颖,但是容易给人造成视觉上的呆板印象,但是导演很巧妙的化解了这个问题,摄像机的角度转换,人物的走动,卫生间的设置,从不同角度的拍摄打破了死板沉闷的布局。使得人们在视觉上即使在一个狭小的屋子里也获得了很好的体验,让人耳目一新。

三、对比的方法凸显主题

《十二怒汉》的主体可谓是十分的深刻,给人的印象也十分的震撼。法官的随意决定,把决策权交给了十二个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人手中。正是因为这十二个人的区别才营造出了十二个人之间的矛盾。人性、生死、良知、偏见、对抗、醒悟,全都在这部影片中展现了出来。在这一间狭小的屋子里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是何等的不公平。

影片中的十二个人各有各的心思,他们不想被困在这里,有的人想要出去看球赛,想要赶紧结束这一场宣判。有的人懦弱,别人投什么他们就投什么。通过十二个人的对比,人性的缺陷,司法的局限完全暴露无遗。但是良知终将会战胜所有。2:10;4:8;6:6;9:3;最后完成12:0的逆转,这是人性的一种自我胜利。这正如电影中8号陪审员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会来这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肩负着重责大任。我一直觉得这就是民主社会的优点。我们收到信,被通知要来这里,决定一个跟我们素昧平生的人到底有没有罪,不论做出什么样的判决,我们都拿不到好处,也没有损失,那就是我们的国家能这么强大的原因,我们相信人性的公正和无私。”其实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旁敲侧击的告诉了我们一个观点,一个民主的社会里,每一个个体,每一种声音都值得尊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而不是二元制的,不该有独裁专制,也不该有党同伐异。此外我们还要对生命敬畏和对真理尊重,当一个人的生命掌握在你的手里,你是否愿意独立思考,哪怕做一点点的怀疑,还是所听即所见。要有不屈不挠的怀疑精神和尊重事实的态度。导演独具匠心,用极其鲜明的主题来引导电影前进的方向。

四、结语

十二个素未平生,也与小男孩无冤无仇的陪审员们做出了他们的选择,尽管这个选择几经变动,但最终他们在8号陪审员的努力下选择了“合理性怀疑”,也选择了他们心中的正义。偏见太难摒除,当想象与象征被实在偶发空缺的撞击之际、虚构便化为了真实。理性的主体从无到有。人是说谎者,人是连自己也会欺骗的说谎者。因为冷漠,成见,因为麻木,可笑的自尊,或者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去坚持一个谎言。一个没有理智的社会,往往同时也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社会。所以每个人都要秉持着心中的理智和良知,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一个人却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可以变得举足轻重,非同小可,而由于一个人改变了,就会带动身边千万人的改变,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很多真实的历史事件也不只一次的演绎了这个事实。

猜你喜欢

迈特说谎者陪审员
画与理
迈特威探索版
大众汽车迈特威
大众汽车迈特威66周年限量版上市
黑莓为什么这样红
说谎者
装模作样的家伙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