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2020-12-07娄伟丽
娄伟丽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引言: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指导下,全面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技术和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们踏入新媒体领域,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后,为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课堂互动融入创新思想,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制度,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并且优化服务效果,高校学生能用互联网技术改变自己的生活,政治态度变得积极,思维水平越来越高,最终会在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上走得一帆风顺。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了,教师主导性强,学生参与度低,不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导致了更多教学问题的出现[1]。“互联网+”时代里应该开展新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具体表现为:首先,部分教师认为网络环境太过复杂,学生们最好不要深入接触,万一养成了沉迷网络的坏习惯,很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渗透。而学生则认为网络为自己的生活、学习提供了便利,他们更乐于接触新鲜的事物,所以不考虑消极因素是否存在,思想上与老师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多。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树立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失去社会竞争的优势。其次,有些学生确实整天沉迷网络无法自拔,他们不愿意和任何人接触,觉得网络世界更加神奇,无时无刻不在探索,能够让自己的现实生活富有乐趣。殊不知,学生因为接触了不良思想,所以身心健康成长目标的实现阻力重重,他们没有办法走出思维局限,很容易被反动意识所迷惑。享乐思潮、拜金思潮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变得扭曲,这些因素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难推进下去。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式落后,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里灌输指导相关知识,不仅给了学生一定的认知压力,更让他们产生了极大地心理负担。教师不能与时俱进,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特色,用单一的教学内容,严格的限制学习时间,学生们不断质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存在价值,课程丧失原有魅力,即使有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的涌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格局”还是极难打破的。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研究
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新构建,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相关内容的及时补充等,必须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特别关注。关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总结,具体为:
(一)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们努力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了解这个社会对于高校人才的需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跨越“逻辑思维”,在教学方案的优化和网络媒体资源的整合上下足功夫,合理使用互联网,引导学生们一边学习基础知识,一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真正打破与学校管理的对立,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成长目标,他们学会创造奇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互联网+”时代中形成的主动参与意识,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综合性实践而言也大有助益[2]。此外,有必要利用互联网的虚拟特点,教育学生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敢于和不良思想作斗争,维护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成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优秀人才。
(二)有效传递信息资源,学生尝试突破自我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同时传递有益的信息资源,方便学生系统学习、突破自我,把握更多的挑战机会,在互联网平台上开阔视野范围,丰富知识经验等。学生也具备了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深入理解了网络特点、发展规律等,逐渐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新媒体下加入与老师的情感交流,与同学的有效互动。大学生思想动态是积极的,信息素养的提升指日可待。
(三)创建新的教育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要将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工作提上日程,要为学生们提供访问的机会、探索的机会等,教师把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展示出来,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课堂教学成效更高,学生发展动力十足[3]。关于“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也应该注意一下大学生的思想波动,最好采用宣传教育的方式结合实践教学的方式,为大学生们传递精神文化,鼓励他们在政治思想的交流或者说是人际沟通等环节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他人的思想行动,共同进步、共同挑战,潜移默化中集中人才的力量,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学方式的创新,有效策略的实施等,均是为了学生们信息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而服务的,新媒体资源的利用率越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越顺利,培育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