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秘书沟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
2020-12-07刘秀敏
刘秀敏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高职教育的整体目标是以课程育人。而课程思政就是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思维,充分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和价值内涵,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载体,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导引。这对于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及其今后在事业生活中的发展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秘书沟通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应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并与秘书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真正贴近专业、贴近学生,帮助学生顺利走进社会、立足社会,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立项课题,项目组作出了积极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尝试。
一、高职秘书沟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实必要性
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来看,课程并非只是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技能方面的提升,这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而使学生养成专业性的素养和品格更为重要,这更加体现了一种社会性和价值性。高等职业院校所育之人,应是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品格修养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所有专业课程所承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在具体的社会情境当中展开,即服务于社会。这才是高职教育“成人”“成才”培养的最大现实性。
近年来,社会各行各业对于现代秘书人才的职业技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行业企业对秘书的非智力因素要求,已和对智力因素的要求一样同等看待。而秘书人才的培养主要靠职业教育来承担,人际沟通能力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是秘书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职文秘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
当今社会,员工素质等因素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某种程度上讲,思政工作是企业向心力、凝聚力的保证,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已刻不容缓。教师在教学实践之余,不断总结思政教学改革经验,探索新的育人理念和模式,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和现实必要性。
二、秘书沟通艺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
(一)做好学情分析精准掌握学生现状
就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看,高职文秘专业的学生对于开设沟通课程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一是部分学生认为,所谓沟通,就是人际交往,而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一直都在与他人进行交往,自身已经具备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沟通能力,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和精力专门学习。二是对于在校高职大学生而言,大多数还没有正式步入社会,也没有机会深刻认识并切身体会到秘书沟通能力对于职场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三是随着高职院校单招规模逐年扩大,学生中有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事实。比如一些学生学习中“不主动、不积极、不配合”的懒学思想突出,以及人生目标不明确的盲目性,沟通能力不足导致的沟通障碍等都是显现的,并不是个例。所以,如何真正解决为什么学的学习态度问题,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习动机,通过教师的正面引导使其学习动力自然生成,这是目前所有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最重要也是最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地方。
(二)上好第一堂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接触一门新课,往往对第一堂课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以及对任课教师的了解,都会在第一堂课形成比较固化的第一印象。所以上好第一堂课,是从思想上提高学生认识的关键。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和认知上的误区,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在第一堂课上,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同时,可多引用一些成功人士实例,重点强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获得成功的第一步,更是现代秘书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还可以结合职场环境秘书工作的典型案例,指出秘书人员在与领导、同事、下属、客户及其他交往对象的接触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交际和沟通。而语言沟通能力恰是做好秘书工作的关键和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
对秘书工作而言,个人的语言应用及表达能力,不仅能体现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工作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员工文化建设。用事实和学生身边的例证说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当今一个优秀文秘工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给学生以切身感悟。除此,还要向学生明确学习和训练沟通技能的目的不只在于考试,而在于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通过学练克服自卑腼腆,达到敢说敢讲,做到愿说愿讲,进而提升自信力和表达力。
从教学层面讲,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勇于尝试打破常规教学模式,这是进行思政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实践证明,设计好第一堂课,教师特别向学生明确以上这些观念性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这关乎到学生能否从此初步地确立起职业意识,确立职业方向,树立职业信念,坚定职业理想的重要一环。
(三)借助课堂教学渗透思政教育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家国情怀,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是流于血脉的情感内核。但现在的年轻人,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恰恰缺失了这样的责任意识教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已经影响到整个国民信仰,道德观、价值观的架构在某些层面几近坍塌,并不是危言耸听。直面这样的现状,整个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责无旁贷,尤其广大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更要不忘初心,勇于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技巧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主阵地,那么要想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备课时就要事先充分考虑好每堂课的思政要素,并在编写教案和制作教学课件时,将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进行融入和渗透。毋庸置疑,高职学生往往对学习的关注度不高,由于学习基础普遍较差,有的受挫后对学习消极动摇,有的抵触情绪突出。所以上课时注意力较难集中,抱着混文凭想法的也不在少数。课堂上玩手机、开小差儿的大有人在。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采用什么方法尽可能地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我想这便是课程教学必须引入思政教育要素的当务之急。
教学训练中,为了消除高职学生在中学时养成的对学习的消极情绪,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迎接新的学习挑战。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特点,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要 ,时时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上课时先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历史故事、现实问题等导入教学内容,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合理地结合,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增强课堂吸引力。教师常用现身说法让学生明确只有掌握好了秘书沟通技巧,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达到了德才兼备,才能为今后的就业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奠定坚实的职业生涯基础。
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渗透,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要及时发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键。因为只有加深对学习的认知度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给本人最大的体会,就是教书容易,育人难。所以教师坚持课上拿出十分钟做做“教育”,应是一个有责任的教育者不变的追求和良心使命!我们的课堂如果缺失了思想的引导,那教学的灵魂何在?我们需要“救救孩子”的教育!
(四)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真正确立学生 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让学生自觉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灵活的实践训练便是重要手段之一。
秘书沟通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现代职场,对秘书专业学生沟通技巧的运用,特别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中,只有重视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实践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同时,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对切实做到寓思政教育于实践活动才能起到真正的活学活用。通过情境模拟训练,学生在亲身体会和主动感悟中,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可谓一举多得。
实践证明,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是实践体验型的思政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如开展诵读比赛、辩论比赛、角色扮演活动等,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把握沟通理论内涵,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还有就是教师到实习基地看望实习学生,这个时刻思政教育效果真正好。学生看见老师很亲切,会向你倒出实习的“酸甜苦辣”,此时更方便引导学生,同时能和实习单位协调,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和困难等。这样不仅有助于课程思政教育要素目标的达成,更能全面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有了自觉学习的意识,便有了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对人生理想追求的主观能动性。当然,要达到理想效果,这与教师的正面引导和现身说教分不开。教书育人,首先教育者本身的人格要过硬,学识修养要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古人云:尊其师,信其道。对于教师进入教育角色,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简单易行了。
学生直接参与的实践活动和能力训练,教师可有效运用激励性教育策略,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认可,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兴趣热情和主动性得到长久的保持。实践环节,教师明确提出要求,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及时做出点评,并现场兑现加分奖励,使激励教育行之有效。
三、秘书沟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课程思政改革是国家策略,是大势所趋,受到了教育部门和各校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便有了行政上的支持、组织上的保证以及专业上的指导。秘书沟通艺术,作为专业性很强的知识体系,本课程内容的价值性和育人特质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和代入来实现。首先,课程教学目标需要借助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展开,那么师生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形成对话、交流互动和共感,通过知识的分享上升为价值观念的分享和碰撞,这是其可行性的关键。
其次,授课教师自身具有强烈的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这一点很重要。因课程能否显现出价值性,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专业教学活动中既要带入专业的认知判断,还要确有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解、对国家方针政策和育人目标的准确认知。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对教育对象的责任感,有敬业、爱业、乐业的职业追求和人生境界。这是其可行性的保障。再次,秘书沟通课程的学习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互动精神,同时也注重纪律意识的培养,这是本课程贯彻和实施“课程思政”可行性的重要保证。最后,就人才培养的目标看,秘书沟通课程最终会以塑造秘书专业人的思维、习性和精神品质为重点。这些精神性的特质既体现专业性特征,也常常关联着学生的未来职业方向,即专业化的职业精神塑造。那么贯彻“课程思政”可以将具体的秘书专业领域的职业群体所应具有的精神融入到本课程教学中,比如“高级行政助理”“高级商务助理”等职业精神完全可以经由教师的讲授与培训融于具体专业实践和应用之中。这是其可行性的重要前提。
当然,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本专业课程中,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的所有教学环节都要体现出德育元素。我们的目标是将每节课都上出“思政味儿”,将“立德树人”作为重点贯穿始终。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挑起育人的使命,形成全员、全课程的思政教育体系,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相信实现高职教育“大思政”的育人环境便指日可待。
四、结语
综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是技术传授与思政教育的结合。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等应用型人才广泛需求度的上升,思政教育必将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关注。着力培养出有社会责任、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追求卓越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是摆在各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因此,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探索和尝试,必将是高校跨越时空、课堂、课余、学校和各行各业的大趋势,定能对我国高职教育产生长期且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