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从“阅读”走向“悦读”
2020-12-07黄霞
黄霞
(遵义市文化小学,贵州 遵义 563000)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量要达到1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课堂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试验田,那么课外阅读,才是真正让学生多读,好读,读好的沃土。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还需要将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正确、巧妙地迁移到课外,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开花、结果。“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更道出了课内外阅读结合的重要性。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阅读,从“阅读”走向“悦读”呢?
这一学期我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上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让孩子们掌握了简单的阅读方法,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一、上迷你阅读课
每天利用8:00—8:10(十分钟)的时间和学生聊聊阅读,教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讨论一个和阅读有关的问题,如“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一个好的阅读者会怎么做……”迷你阅读课并不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而是向学生示范、讲授一个好的阅读者会怎么做,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读书交流活动分有三个部分:
(一)“静读”活动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们的眼睛,我们的智慧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真正的学习是通过书本,与渗透在知识中的前人的思想进行深刻交流的过程,真正的读书,思路并非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钻研到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精神,使那些思想情感不总是作为铅字放在身边的书包里,而要让它们融汇在自己的头脑中,可见安静地读书非常的重要。于是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13:35—13:50),我利用这15分钟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安静地阅读。一开始学生并不适应这种静下心来读书的形式,慢慢地在我的引导下,两个星期后,每天15分钟的阅读时光已经成为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图书漂流”活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可以说,人的一生是伴随着阅读不断丰
富的,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要求学生每人买一至两本课外书来阅读,自己读完后,可以和同学互换书籍阅读,觉得有趣的书籍也可以放在图书角,供全班同学阅读,借阅次数多的漂流书籍还会被评为“本月最佳书籍”。
(三)“读书交流会”
读书交流会是一项拓展视野、交流知识、提升素养的活动。每两个星期,我会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读书交流会”,安排学生事先做好准备,用各种形式来展示了自己近段时间的读书成果,向大家推荐好书。交流会上,有的同学把诗歌变成了歌,有的同学把读过的书的内容进行艺术再加工,变成了小品,有的同学通过演讲的形式汇报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交流出色的学生还会得到“优秀读书交流员”的称号。
三、编排课本剧
课本剧是语文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课外延伸。什么是课本剧呢?“课本剧,是指根据语文课本中的有关课文改编成适合于学生演出的戏剧。它力求充分表达原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尽量运用原作的语言动作和主要情节,以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从而在舞台上更好地体现出课文的内涵。”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与阅读的兴趣,我鼓励学生尝试把自己读过的故事中自己喜欢的故事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如:在学完童话故事《蜘蛛开店》后,我让学生试着编排课本剧,学生对这一活动非常感兴趣,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再现了故事情节,还给故事加上了精彩的结尾。
总之,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相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信心和恒心,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坚持下来……一定能够牵着孩子的手走进书的殿堂,让孩子体味其中的美妙,让孩子的“阅读”真正成为“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