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皮影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
2020-12-07罗增安广东理工学院
□吴 云 罗增安 广东理工学院
一、皮影简介
皮影戏,即“灯影戏”或“影子戏”,是一种以纸板(早期是运用兽皮这种材质)做成的一种人物剪影,通常在隔亮部后面进行表演,然后通过点燃蜡烛或者燃烧酒精等光源的形式进行呈现,在中国汉族广为流传,属于傀儡戏的一种。表演时,工艺者在白色的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中的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边唱边配合打击的弦乐讲述故事,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是中国很早的一种文化形式,从广义上来讲也是动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国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喜欢讲故事、听故事,乃至后来转变为传颂故事,所以皮影戏的形式广为大家所推崇,如西游记、昭君出塞、红楼梦等,每一个皮影戏都是一个浪漫的故事,尤其是在角色设计、场景设计以及故事情节上耐人寻味,极具影响力。
皮影最大的乐趣是和观众在一起,如果没有观众互动,将会失去皮影本身的价值。皮影不管在穷乡僻壤还是繁华都市都能展现其独特魅力,所以要求我们秉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护即将消失的产业。
皮影的制作技艺需要匠人们花费很多的心血才得以呈现在舞台。皮影和众多的民间曲艺和艺术形式一样,如剪纸、走马灯,能够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为辛勤劳作的百姓带来乐趣,也是作为我国文化的继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让中国的历代普通老百姓知美丑,分善恶。
二、皮影的形式美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
(一)独特的造型美
皮影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其独特的魅力,造型的夸张,制作工艺的精美,传统的制作步骤从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上色、熨平、锥订八道大的工序。因此,这些严格的制作步骤造就了皮影独特的造型美感,这种造型美感类似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剪纸,而又区别与剪纸艺术。皮影的造型更加逼真、装饰性强,人物角色每一个细节清晰可见,皮影中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人物服饰、头饰、和五官特征上,角色表情丰富夸张。通过这些元素来展现人物性格,加强故事剧情,使故事情节更加激烈具有观赏性。而剪纸艺术则概括性较强,强调设计感和形式美,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现代化动画技术完全可以将皮影形式美感结合完美的动作表演,将皮影以一个全新的视觉享受推给观众。
美无处不在。动画短片中将一张张静止的画面运用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一张张运动的画面,赋予了画面超强的生命力。以前,皮影的运动都是通过关节点进行运动,显得极其呆板笨拙,而运用动画的形式使得角色设计具有极强的结构韵律,表演形态也更加具有节奏韵律,耐人寻味。
(二)皮影的线条美
线是动画造型构成的三要素之一。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形象的轮廓,一个空间的交界。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直线通常表现的是正直、锐利,曲线通常表现人物的柔软、迂回。皮影造型主要是用线构成的艺术杰作,线性是其最主要的造型特点之一。皮影不管是从外部轮廓还是其内部的交界线都是线条的其结合体,然后通过后期的雕刻呈现出来。皮影的线条可以不考虑其透视,但是却与人体结构组织相仿,而且更讲究人物的动态,形体特征,画面构成。
线条具有无限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动画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灵活地修改其线条,通过更改线条的粗细来突出角色的性格特征。《桃花源记》中糅合了各种各样的动画线条,如铅笔绘画、剪纸等穿插在一起,迎合了现代的发展,提高了大众的审美水平。该部动画短片通过镜头的运动和情节的发展,呈现给观众一种华丽的视觉盛宴。
三、皮影色彩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
皮影戏中的色彩一般没有什么特定的含义,除非是一些特定人物的颜色选择,如关羽喜穿绿袍、张飞和尉迟恭等通常穿黑袍、皇帝衣服通常是黄色的、赵云和马超等的衣服是白色的、状元的衣服主要以红色为主等。皮影往往采用分色雕镂的方法在人物造型上赋予强烈的装饰性色彩,从而强化人物的性格特征。皮影的用色大多运用中国民间年画的浓墨重彩的着色方法。以固有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使色彩浑厚沉着,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装饰性风格。大胆运用补色,使得画面相互补充,协调自然。如皮影动画《桃花源记》中大量的红色与绿色的对比,即红色的灯笼,墨绿色的树木,相互映衬,使画面的色彩丰富,不失单调,耐人寻味。
从许多优秀的动画片中,都能找到皮影元素的影子。在动画的创作过程中,运用皮影这一传统元素,不仅能丰富动画的设计方法,还能加强动画的情感表达,贴合时代潮流。现在的国内动画设计,在追求西方新颖的表现激发之外,更应该保留我们本身具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即中国元素,从而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