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高专院校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研究
——以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14期
关键词:搬迁户领办黔南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定 551300)

一、贵州高专院校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是写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重要举措

当前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冲刺期。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脱贫攻坚政策,运用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做好工作,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积极推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易地搬迁脱贫是“五个一批”精准扶贫重要工程之一,在决胜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贵州省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至2019 年底,贵州省全面完成188 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

实施易地搬迁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对生存条件、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通水、通路、通电等成本很高,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而不得不为的一项措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难度大。要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除了要想方设法使搬迁人口享受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外,更重的是要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户适龄子女有学上、上好学,享受优质教育服务。为此,2019年2月,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在出台实施的《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绝不能让一个搬迁群众子女因搬迁而辍学。可见,加强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教育服务,更好地从根源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户适龄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是脱贫攻坚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政治任务,是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重要举措。

据统计,“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户适龄子女入学需求数为35.79万人,其中学前三年儿童8.46万人、小学18.23万人、初中9.1万人。现有教育资源解决就学数为17.48万人,其中学前三年儿童4.19万人、小学8.34万人、初中4.95万人;尚有搬迁户适龄子女入学需求缺口数为18.31万人,其中学前三年儿童4.27万人、小学9.89万人、初中4.15万人。”[2]为切实解决好“搬出来后安置点教育服务怎么办”问题,2019年4月,贵州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保障工作的通知》,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工作作出了明确的安排部署。2019年9月初,在贵州召开全省市(州)本科高校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工作启动会后,全省各高专院校也积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发展教育脱贫工作要求,主动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奋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后半篇文章”。

由此可见,贵州高专院校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是贵州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中央、贵州省委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的实际行动,是写好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和提高安置点学校教育质量及办学水平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高专院校自身改革发展和抓好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创新之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二、贵州高专院校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路径探索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民族地区的专科学校,主动响应贵州省委、黔南州委和贵州省教育厅助力脱贫攻坚的号召,充分发挥学校“民族性、师范性、艺术性”办学特色,2019 年 9 月,积极与地方对接联系,派出 8 个工作组共 92 名师生领办贵定县和三都水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所小学(幼儿园),充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师资,服务地方社会教育发展,以实际行动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后半篇文章”,齐力决胜脱贫攻坚。

第一,认真谋划部署,明确领办工作思路。贵州高专院校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精心制定领办工作方案,明确领办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全力推进领办工作取得实效。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了《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领办贵定县和三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实施方案》,明确了领办背景意义、指导思想、领办目标定位、领办方式、工作机制、领办工作组人员派和保障措施等工作办法思路,确保领办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注重校地结合,解决领办面临问题。高专院校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是高校与地方合力抓好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创新之举。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要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主动寻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统筹各种要素,形成合力,努力办好安置点学校,让搬迁户子女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领办过程中,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动争取贵定县、三都县政府及教育局支持,明确领办学校,由县教育局下发聘任通知,聘任领办工作组组长为被领办学校副校长(副园长),理顺领办工作的隶属关系,便于工作开展。同时,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多集中于乡镇或城乡结合部,办学资源尤其是师资力量相对紧缺,为帮助被领办学校解决师资问题,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充分发挥“师范性”的办学特色,争取县教育局支持,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到被领办学校进行教研活动指导和开展教学公开课等活动,指导被领办学校各相关科目教研并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在教学方法上给予被领办学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帮助,提高教学水平;选派学校毕业班优秀学生以教学实习方式,到被领办学校辅助参加教学和班级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缓解被领办学校教师工作压力,一定程度上解决师资紧缺问题。

第三,发挥优势资源,办好“四点半课堂”。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教育,要鼓励创新搬迁户学生课后服务,“搬迁户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在下午课后至离校时间段,对有需要的三年级及以下学生进行免费托管,集中开展辅导作业、兴趣培养、自主阅读、体育锻炼等活动”。[3]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根据贵州省教育厅精神,充分发挥“民族性、师范性、艺术性”的办学特色,积极参与被领办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组织人员编印各类校本教材,形成具有多样性、选择性、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学校课程体系;主动与被领办学校积极对接,协助建设音乐、美术、舞蹈、鼓号、书法、写作、足球等各类社团组织,抓好校园“四点半课堂”,丰富学校的课余文化。同时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服务作用,深入学校周边社区开展社区“四点半课堂”教学,促进社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第四,密切家校联系,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推进安置点学校内涵发展,必须要“密切家校联系,完善家访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作用,促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形成家校育人合力”。[4]在领办工作中,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领办工作组积极协助被领办学校做好家访工作,积极探索家长委员会建设机制,努力提高学校家长会质量;积极参与“送教下乡”和“脱盲再教育”等帮扶工作,抓好“智志双扶”;充分发挥领办工作组师生志愿者服务作用,利用乡镇集市时间走上街头,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和 “重视家庭教育”等宣传活动,积极构建社会支持、学校重视、家庭参与的家庭教育网络,推动家长自觉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和义务,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的良性互动,推进被领办学校内涵发展。

猜你喜欢

搬迁户领办黔南
土地适度规模的有效形式——股份合作——村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见成效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古绛镇乔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做好粮食种植“大文章”
党建引领强驱动 同频共振促发展
“围绕”在百姓四周——黄陵“代办领办”拓展为民服务
小龙虾,我们走——“搬迁户”袁社军一家的新生活
释放“六有”活力 抓实后续扶持
臧学万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适应困境研究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