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分析
2020-12-07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黄埠中心小学,江西 余干 334000)
美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将美术学习作为单一的技能学科,应注重对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美术学习作为重要的艺术学科,应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多样的文化渗透以及实践性活动中展开趣味性学习。以拉近生活与美术的距离,使学生走近美术、对美术创作产生强烈的欲望。从而,在特色化美术教学中,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其未来高阶段的学习和成长奠基。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授课方式较单一
小学生活波好动,认知和思维能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小学也是孩子进行体系性学习美术知识的初级阶段。多数教师还是依照“教师教画、学生学画”的方式推进美术授课,不仅教学刻板、乏味,使部分学生丧失了美术学习的热情;因学习脱离生活,模仿式教学难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更使美育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
(二)学生缺少绘画、创作的积极性
多数教师都是习惯依据教材施教,未进行延伸教学。因小学生的生活阅历、社会经验较少,外加教学缺乏有效的引导,忽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导致学生匮乏绘画与创作的热情,这样的美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法的必要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理论,其反对机械施教,注重对学生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培养,以联系生活法促进教育。此外,生活化教育法既破解了课堂教育的局限性,倡导教学做合一,也是一种终身教育。
在小学美术学习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法,有助于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认知、观察、思考能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从而,一方面赋予小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和能力,更将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使其善于于细微处见不同,并能够以色彩、符号、线条将其表现、概括出来;另一方面有助对其灵感的激发,使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现实结合而变为丰富的美术创作灵感。例如,龙的诞生,其形象是虚拟的,但头似驼,角似鹿,耳似牛,项似蛇,鳞似鲤,爪似鹰,却都是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存在。
三、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以生活元素作为激趣导入
小学生天生喜欢生动、有趣的事物。为此,教师可运用生活化元素作为激趣导入,调动小学生高昂的美术学习热情。例如,在“迷彩服”的学习中,教师可用微课为大家播放武警在叢林中身穿迷彩服执行任务的片段,并可以让大家比赛找一找画面中有多少武警人员。以趣味教学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并可以此为契机,以漂亮的动物斑纹为设计灵感,发动大家进行服饰设计。将学科特点与小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相结合。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观察能力、想象力,使其感受自然的智慧,更加乐于思考、热爱生活。
(二)为学生构建生活化学习情境
为了实现寓教于乐,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还可为学生构建生动的美术教学情境。例如,在“我们的节日”学习中,教师可将教室做简单布置。在学习开始前,以欢快的歌曲作为铺垫,为学生营造融洽的节日氛围。并可以让大家说说关于六一的快乐记忆,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以回忆、交流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代入到美术教学中。接着,可以为六一儿童节做准备为驱动任务,让大家自主挑选绘画工具,进行美术创作。既可以是对大家准备六一儿童节活动精彩瞬间的记录,也可以是为儿童节准备色彩斑斓、具有创意的挂饰和工艺品等。通过情境创设,以半开放式任务的布置,使学生联系以往的生活经验,在感受、合理想象中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
(三)促进美术教学的生活实践
为丰富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在美术的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还应组织多样性的美术实践活动。例如,可带领大家参观美术博物馆、摄影展,以艺术作品对生活精彩瞬间的记录作为教学启发;还可以师生一起去郊游、采风,使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或者组织校园的“艺术节”,邀请家长的共同参与;亦或者以生活中取材便利的鸡蛋壳、蟹壳、贝壳等作为教学素材,进行艺术品创作等。以教学与生活的充分融合,让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加生动、鲜活。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无拘无束,开心成长的阶段,美术对于他们是一门很具感染力的课程,孩子们都是纯真、可爱的,绘画的天赋在这个阶段也是最容易发现和培养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美术培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勇敢探索,鼓励他们的对生活的观察和感知,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追求,这有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美术的魅力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艺术本就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美术的教学和培养不应该离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艺术的表达。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和先行者的榜样,把生活和美术在学生面前实现完美的融合,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自由、广阔的美术空间,进而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