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反思
2020-12-07赵萨日娜
赵萨日娜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一、大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的现状
目前,在大学中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理念中,老师们还满足于课上自嗨,而学生们却嗨不起来;满足于课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甚理想;有的老师是为了互动而互动,并没能带动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虽然老师们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学生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学习资源来开展课上与课下结合的学习。因此老师们面对课上被手机吸引的低头族越来越多现状感到非常无奈的情况下,就采取投其所好的做法,学生们喜欢听什么就进行什么样的教学设计,但最终教学目标却难以得到有效的实现。
(二)学的现象
学生在课堂上抬头率低,互动率不高,玩手机的比例高,学习活动发生层次浅,合作学习率低,相当比例的学生在被动学习,老师们期待的学生课上课下都能主动学习的状态并没有普遍发生。教育部为了彻底扭转这样的局面。
针对这些教与学的问题提出了建设金课的措施,并提出“两性一度”要求。那么,老师们应该如何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才能满足金课建设的要求呢。
二、大学课堂教学面临的机遇、挑战、价值选择
(一)面临的挑战及其蕴含的机遇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知识爆炸,老师们的教学一方面要保证学生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的认知趋向前沿;一方面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要强调老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老师们对课堂上到底向学生讲什么、教什么感到困惑。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获取途径广泛,知识获取成本廉价;学生获取知识不再单单依赖线下课堂教学,网上慕课、微课等琳琅满目的在线学习资源,正在与我们形成了巨大的竞争,老师们面临着随时适应技术改变的挑战。新的技术、产业发生周期越来越短,课堂教学如果不能与时代接轨,不适应技术革命、产业革命要求,不能把新技术、新产业及时反映到课堂教学当中,那么学生走出校园时的知识技能储备将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可能达到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人才。
目前大学课堂教学所面临的这些挑战,必将蕴含着无限机遇,迫使老师们尽快转变教学观念,突破教学时空障碍,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建设与实施方式。
(二)课堂教学的价值选择
教学是学生作为认识主体,主动获取、占有人类认识成果,并转化为自己本质力量、提升自己科学水平和精神境界。如果只是接受知识,不思考、不质疑、不批判,那么,个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永远不会打败AlphaGO。
老师们首先要正视以往的关于好课堂的误区:讲好知识点的课堂(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到位了,讲透了);师生互动好或完全由学生自主的课堂;(完全自主的课堂,学生的认识水平仅停留于某一个层次,没有老师的引导,他们的认识水平无法向前发展);课程资源丰富的课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采用新方法的课堂(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等。如果老师们没有重点思考课堂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什么,课堂教学追求的价值是什么,仅仅为了教学而教学的课堂都不能称之为好课堂。
顾明远先生曾在《技术再进步也没有力量把学校颠覆掉》(顾明远中国网教育频道2018.3.26)一文中指出:“教育要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促进每个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积极情感、优良品格比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由此可知,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在使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在品格、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更好地发展,这才是教学的逻辑起点。多数老师能做到通过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知识能力,但给予情感、思维、思想方面还不够理想。课堂教学追求的价值应是:以知识为基础,发展学生的能力、情感和思维,在通过思维能力和情感形成思想。
综上,高阶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以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思维、思想等五个维度的综合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设计。
三、大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
(一)老师要反思自身具备的综合素质
老师们首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反思:1.老师的学科素养满足需要吗?即,老师是否掌握本学科的思想方法?老师是否掌握本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构成?老师的知识是否转化了?2.老师在教学生涯当中,是否对所教授的学科产生了获得感?如果没有,那怎么能让学生有获得感?3.老师了解从教课程的作用、课程的问题、课程的学法吗? 4.老师了解学习者吗?他们可利用的知识、经验有哪些?他们的愿景追求是什么?
(二)要形成有效的教学机制
在充分反思的基础上要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机制:1.课堂即时诊断机制:即时区分出学习优秀者、一般学习者、学习困难者;判断目标达成度、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情感。2.教学策略当堂生成机制:生成与展开教学目标、学习任务,调整课堂组织方法、指导沟通方法、评价方法。3.学习资源合理利用机制:微课、慕课、课外资源网站、课外书目、课外期刊、课外实践平台等课外学习教学模式、目标与任务、评价方法4.五维目标有效落实机制:学生知识理解与验证的环节、学生能力发展的环节、学生情感体验环节、学生思维训练环节、学生思维方法升华的环节5.了解学情的机制:课前调查、即时诊断、毕业生调查、社会评价、时间分析6.了解教情的机制:听课、学生评教、同行评价、学校的质量监控、自我反思、征求学生意见7.教、学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机制、教学共同体的运行机制、课堂讨论与交流机制8.课内外衔接机制:建立课下认知学习实践的机制;建立激发学生向课外延伸学习的机制;建立支撑学生开展课内外实践的机制9.创造课堂延伸的条件:运用现代技术在课外建立学习资源学;激发学习者在心理上有向外延伸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自主学习能力。10.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树目标、编制规划、知晓内容、掌握方法、反思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