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创新之我见
2020-12-07刘张锦
刘张锦
(河北省霸州市扬芬港镇第一小学,河北 霸州 065700)
小学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不仅具备较为丰富的课堂内容,还具有多样化的课堂训练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利用有效的资源使其能够主动获取新知识,并学习用崭新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竞争力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当中,着重强调的是对于学生创新型思维的重视和培养,当然这也是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应试教育在逐渐向素质教育靠拢。对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在客观上推动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上融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能够逐渐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发散性的思维和眼光来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对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养成就会有所裨益。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会具有较为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教师将学生束缚在教材之中,学生只能依赖于单向思维来思考问题。伴随着创新理念的逐渐深入,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打开思维,并以此提升其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开放性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课堂所带来的效果和意义,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宽松的课堂环境。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他们带有好奇的眼光来打量世界,并且生性活泼,很容易就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要不断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材知识和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譬如说做游戏、看影片或者演课本剧等形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形式,还能够给予每个同学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编排课本剧,将稳中描述的情境做出模拟,并找几个同学搬演其中的角色。在经过了课本剧的表演之后,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提升了自我表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将自己的想法和想象融入到表演当中去,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极其有益的。
(二)通过多样化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显然不能够满足新时期对于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了能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不断强化对于学生的辅助性作用,使得学生在主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能够得到教师的有效支持。教师需要做的是利用好手中的有效资源,采取多样化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譬如说对于问题的提问要有技巧,有针对性,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的闪光点和重点。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语句当中能够感受到这种思想感情?”、“读罢此文,你有何感想?在未来的学习当中你该怎样做?”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各抒己见,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本文作者的爱国情怀不断被扩大,影响每一个同学。事实上,学生发表自己想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对其发散性思维予以肯定和鼓励,使得学生能够在相对宽松的课堂环境当中提升自我。教学过程要别开生面,新颖别致。应变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灌为满堂学、满堂思、满堂引,不以讲代学、以问代学。对课文处理方式要新,教法、程式要不断更新,不要总是“时代背景-作者介绍-课文串讲-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样的老一套。对于任何一篇文章的教学,教师必须作好教材内容的取舍,不要求面面俱到,而应从整体把握,应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使学生一课一得,其他可以不求甚解。这样下去,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本领和形成能力。
(三)提供课外活动和课外学习的机会
真理总是从实践当中获得,实践是检验事物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说,要注重学生的时间,如果不能够和实践集合在一起,那么课本上的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人教版教材当中,每一单元都有和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活动,教师要在每周为学生布置任务,使其得到课外活动的机会,我们需要承认,生活当中蕴含的知识远远超出了语文课本本身。在学习完《桂林山水》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其选择周围的一处景物进行描写,并用相机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在写作的过程当中要结合《桂林山水》这一课的写作特点,至少始终三种修辞方式或者表现手法,将学生引入生活当中,大胆地开拓视野,发散思维,将自己所想所感都表达出来。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对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利用手中的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并逐渐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从而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