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研究
2020-12-07张娜娜
张娜娜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鼓场街道石梁小学,贵州 毕节 551800)
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思想道德初步形成阶段,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成为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尤其是语文课程,带有明显的人文特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的重点课程。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日常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这需要语文教师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不断循循善诱,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学素材
在语文教学素材中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语文知识,也可以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同时,语文素材是经过教育专家层层筛选、编排的,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培育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二者相辅相成,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教学目标[1]。例如,在学习《长城》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意识,在让学生感受长城宏伟磅礴的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进而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性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特别注重层次性,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个人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要由浅入深、有计划性的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社会主义公民个人层面,包括诚实、守信、勤劳、敬业;是从公民个人角度出发,通过约束个人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质,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其次,是社会主义集体层面,包括团结、互助、公正、平等;是从社会集体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团结一心的力量;最后是国家层面,包括爱国、民主、富强;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励志为祖国做贡献的高尚情怀和伟大志向。
三、教学实践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真理源于实践”,如何培养学生爱国、诚信、友善、富强、敬业的精神,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教学以外,更应该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真理的真谛,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在培养学生爱国之情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文化馆,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为了新中国而勇于牺牲的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这些都将震撼学生的心灵,净化学生的思想,远比教师口头传授要有效得多。此外,在学生参观后,教师可安排他们写一篇观后感[3],加深学生的印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爱国之情。又如,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富强的精神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影片,了解中国近代史,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落寞,理解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和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腾飞、科技快速发展的新气象,以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攀登的精神以及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伟大志向。
四、以生为本,加强对的学生情感教育
以生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观念,是新时代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研发学生兴趣点,再进行引导式教学。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老师与学生之间,不仅仅是传授者与被传授者的关系,更是合作者与讨论者的关系。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兴趣点与好奇点进行调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单一的进行口头上的思想德育教育,而是提出学生感兴趣并且有一定争议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引导其进行独立思考,最后让其给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小学生给出看法之后要加以补充与延伸,从而使得小学生自主自发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传播中华美德文化的一份子[4]。这种课堂沙龙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听以致学,学以致用,充分的将语文课堂上的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并融合到生活当中去。同时,也可以让教师实施的掌握学生内心动态,更好地了解学生内心想法,从而对每位学生进行针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所以教师要以生为本,引导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发展。同时以生为本不只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保障和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兼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只有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优势,才能真正落实德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全面发展。教师还要潜心捕捉教材中的德育点,通过对文本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深刻体验,巧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引导,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效实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