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知识运用下的初中生英语写作课教学
2020-12-07沈炯
沈炯
(浙江省桐乡市六中集团实验中学,浙江 桐乡 314500)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其中,作为语言输出形式之一的写是语言交际的最高层次,它可以有效地促进所学英语知识的内化。写作水平的高低可以体现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写作课教学的困境
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课教学观念虽有所改变,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重语言知识轻思维培养。语言知识的讲解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教师很少能够系统地去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思维方面的训练,结果是很多学生的习作中充满了“中式英语”。
第二、重词汇理解轻结构功能分析。在研读语篇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较为关注遣词用句的正确性,缺乏对语篇本身类型及其构建特点的分析和深入讨论,学生对于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特点一知半解,不管什么内容的文章总是采用固定的模式去套,看似规整的框架结构和实际所需表达的内容之间显得格格不入。
第三、重应试目的轻语境创设。教师过分强调写作的应试性,忽视了语境创设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应试化”和“伪交际”现象在学生的习作中比比皆是。
第四、重内容的完整性轻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在学生习作批改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较为关注写作内容表达的完整性,却往往会忽略连贯和衔接在写作中起到重要的用作。平时课堂中也缺乏语篇连贯和衔接相关知识的系统讲解。
以上种种都是语篇教学意识不够的表现。缺乏语篇教学意识的写作课教学会给教学的效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的语言知识不够成熟,在学习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很好地把自身的语言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的写作能力。
三、语篇知识对写作能力培养的意义
语篇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载体。所谓语篇是指一系列连续性句子构成,形式上衔接、意义上连贯的语言整体。从功能上来说,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Harris曾指出:“语言不存在于单词或句子之中,而存在于联系着的语篇之中。语篇是一个语言单位,强调语言的行为和活动,强调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言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就是一个语言知识的系统学习过程,同时也应该是一个语篇知识积累和语篇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桂诗春教授(1988)在提及语言能力培养时指出:“一种误解是认为语言能力不强是由于词汇量不够大,其实词语是不能孤立学习的,词语的意义是在与其他意义组合中而存在的;第二个误解是以为掌握了结构就能掌握意义和用法;第三种误解是认为句子的意义就是一个个词的意义累加起来的”因此,语言能力的高低不能够一概用词汇能力和语法能力来衡量,高层次的外语教学无一不是基于语篇意义探讨的教与学,写作教学也不例外。写作课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应以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为单位,而需要利用一些真实且相对完整的语篇系统有序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分析各类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理解和学习如何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使用目标语言进行得体有效地书面表达。
四、基于语篇知识运用下的初中写作课教学思考
基于语篇知识运用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主要以语篇知识为载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写作。其中宏观方面包括培养良好的英语写作思维,熟悉不同语篇类型和结构。微观方面则聚焦语境创设,掌握不同的衔接和连贯手段,使文章更具条理性和流畅性。
(一)关注文化知识,培养英语写作思维
很多学生的文章虽然在句子结构,语法和用词等方面的语言错误不多,但如果缺乏一定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或带着浓厚的汉语思维去遣词、用句和成篇,最后写出来的东西还是会十分的“中式化”。学者吕叔湘先生曾在《中国人学英语》中提到:“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与汉语的差别,通过比较得到更加深刻的体会。”中西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包含了不同的文化意义,这种不同在语言使用时会表现在多个方面:
1.词性变化:英语里很多名词和介词用在汉语中时往往可以理解为动词。请看以下例句:(1)The machine is out of repair.(2)It is a little early for lunch now.(3)A careful study of this article will give you a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this language.(4)You must be tired.Why not have a rest? 例句1和2中英语中用介词短语out of和for,汉语理解为动词“失修”和“吃”。例句3和4中英语用名词study和rest,汉语则可以理解为动词“研究”和“休息”。
2.习惯表达:英语中用drink like a fish来表达“牛饮”,greeneyed表示“眼红”,black tea意为“红茶”。
3.句式构建:主要表现为重复啰嗦,用词不准,词序混乱等。比如:(1)Such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taught me lots of basic knowledge about programming,and I also got many useful computer skills.本句属于表达内容重复啰嗦,and I also got many useful可以直接去掉。(2)“望子成龙”应该翻译为hope one’s one have a bright future而并非hope one’s son will become a dragon本句属于用词不当,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具有文化差异的词汇不理解。中国人眼中象征吉祥如意的“龙”,在很多西方人眼里则可能代表着邪恶。(3)I visited China’s three famous cities.本句属于词序混乱,按照英语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进行叙述和说明事物的方式,本句正确的表达为I visited three beautiful Chinese cities.
所以,在写作课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词汇、惯用法和句法等方面发现和比较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教学设计时也应有意识地挖掘语篇中的文化因素,帮助学生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模式,尽量排除写作时汉语思维带来的干扰,养成用英语思维模式来用词,组句和成篇的良好写作习惯。
(二)关注语篇的类型和篇章结构
不同体裁文章具有不同的交际作用。行文时的用词,用句和成篇的结构方式也各具特点。分析和模仿典型语篇,理解并懂得区分各类语篇类型及其篇章结构特点是写作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语言技能三级到五级目标的描述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语篇类型主要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文体,以及口头、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如文字、图片、歌曲、音频、视频等。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于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地表达和交流。以记叙文写作课教学为例,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记叙类文体特征,即以人、事、(景)物为主要描述内容,通过不同方式的叙述来表达自身思想,共享知识或抒发情感。其二为一篇完整的记叙体裁篇章所应具有的图式结构:点题、指向、进展、评议、结局和回应(Labov,1972)。以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 9Friendship Unit 2为例,本文讲述了一个甜美的微笑改变作者生活的感人故事,说明了友谊的重要性。文章共七个段落:第一段就直接点题,对故事的主题(a smile)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并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when I was thirteen years old),人物(a girl)等背景信息。第二至七段采用回忆式和对比的写作手法围绕Zhang Bei的情绪变化(暗线)和时间(明线)这两条线层层深入地讲述了主人公的人生经历。第六段的开头对文章的聚焦点smile进行了评论,一个不经意的微笑成了主人公的人生拐点(That smile changed my life.)。最后一段用两句蕴含极富哲理性的话接应主题(Now I believe that the world is what you think it is.Smile at the world and it will smile back.),既体现出主人公在思想上的变化,又使文章首尾呼应。通过此语篇的介绍和图示结构分析,学生对于记叙性的特点和写作方式有了更深地理解。课后我们再通过布置模仿性写作任务让学生操练,有意识地把具有该语篇特征的篇章结构,语言表达手法等进行内化,为写此类记叙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关注语境创设,树立语篇意识
“在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选择既有意义又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主题,创设丰富多样的语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体验语言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反思和再现个人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批判与创新的能力。”(教育部 2017)一个源于学生自身生活的语境创设,不仅更容易使学生与所写内容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有话可写且达到真实交际的目的。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具备语篇意识,通过语篇分析让学生在写作前明确写作基调,具体可通过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来实现:1.写作动机(Motivation),即为什么要写。2.写作主题(Theme),即写什么内容。3.写作目的(Purpose),即通过内容表达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4.写作方式(Way),即通过何种方式表达思想或情感。5.写作对象(Voice),即写给谁看。
(四)关注语篇的衔接方式和连贯手段
哈桑(1985)曾指出,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制造出了连贯的语篇。衔接和连贯性好的的语篇行文思路清晰,表达的内容层次分明,有利于提高读者对语篇的理解能力,了解语篇的框架结构,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准确把握语篇的主题。一般来说,语篇中的衔接方式可以通过语法规则(如使用代词、连接词、省略句、替代等)和词汇手段(如关键词重复和固定搭配等)来完成。来看四个例子: 1.My son is only ten years old but he can speak three languages.2.That T-shirt looks nice.I would like to buy one like that.3.A: Peter will come and help us.B: I think so.
4.A:How many times have you been to London? B: Three.句1.利用了代词的语法规则,句中的he就是前面所提到的My son。句2.、3.用替代的方式避免表达的重复,句中one替代T-shirt,so替代Peter will come and help us.句4.的回答利用了省略的方式。笔者认为,在指导和批改作文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拼写和语法的纠错上而忽略语篇层面上的衔接和语义连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以写作主题为中心帮助学生增加相应的词汇量,培养他们善用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同一个意义的能力。与此同时,把涉及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知识引入写作课堂,利用语篇分析带领学生观察各类文体中出现的衔接手段,并通过连句成段,连段成篇,逻辑排序,改写,缩写,扩写,续写等不同形式的操练,加强学生在写作时的衔接和连贯意识,提升他们的在行文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善于通过语篇分析明确写作目的和培养英语写作思维,系统地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语篇知识选用适切的词汇、正确的语法和准确的句式,把所需要表达的内容组织成有意义且逻辑通顺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