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提升对策
2020-12-07张芳
张芳
(贵州省织金县第四中学,贵州 毕节 552100)
一、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
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双方的共同成长,只有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才可以让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堂进度,转变教学重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内容。此外,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专心的投入到课堂之中,并且通过对难懂的问题及时与老师进行互动,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进师生感情。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下,转变原有的单项教学模式,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学生进行内容研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点拨教导。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内容时,需要提升学生的三维空间概念,帮助学生能够理解立体空间概念。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一些小的活动,来进行这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比如,让每个学生用六根火柴棍拼出四个三角形,这将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和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就让学生构建起相应的立体思维概念,在这种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于立体图形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在此过程中,注意要让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进行亲身的活动体验,从而完成相应的只是他所,让学生在学习到具体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增强主动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重视创新、发散的思维方式
高中数学题目的学习,很大一部分都是对于基础性题目的改编,但具体考察的知识点不变,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灵活掌握知识,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同类型的习题,系统性的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能够将知识内容系统性的讲解,并且根据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不应该只注重对于某一个题的讲授,还要能够进行一类题型的串讲,以点带面,对这一类题整理归纳,让学生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培养这样相应的创新和发散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等差数列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当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定义、公式的情况下,在对这一类的问题进行举例升华,例如,水库的工作人员要进行水库的放水工作,原水位是35米,水进行自然流淌的情况下,每天会下降4.5米,当降到最后3米时会停止降水,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用刚才学过的数列知识应该如何进行计算,这种实际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能够进一步的让学生发展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三、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阶段,想要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思考,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对周围的身边事物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对于知识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充分地给与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在学习二次函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周围的二次函数相关生活内容,给学生提供知识的探究环境,让学生能够对于二次函数的性质、特点、图像等印象深刻从而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比如,教师可以再二次函数内容学习的导入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某女鞋店内采购一批女鞋,假设日常一天能够售出15双,一双能够获利30元,为了增加销售量,决定搞促销活动,经日常的研究发现,降低2元钱能够多售出一双鞋,那么应该将售价定在多少钱才能够获得最大盈利?这一问题的提出能够让学生引发积极地学习兴趣,开展自主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高效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掌握更多内容,这一点正是提高数学课堂效果的方式之一。
四、定期进行知识回顾总结,打牢学习基础
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较强,相似的知识点也较多,所以,定期开展单元之间的内容回顾和知识串讲是很有必要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知识总结课,让学生更好理解每一部分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能够打牢基础,为以后的进一步数学知识学习打牢基础。
比如,在学习完椭圆的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总结梳理,从椭圆的双曲线开始,为学生总结相应的椭圆公式、椭圆常见题型等,这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椭圆知识的掌握,能够在日后的解题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增强学生自信心,在总结完之后,教师还可以辅之进行学生提问,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并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掌握不牢的地方进行及时的补救,从而让数学学习系统性、高效性。
综上所述,课堂有效性的提升不仅是教学发展的要求,也是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素养一种方式。因此,必须要加强有效性教学的重视,通过教师拓展自身专业技能、授课方式等来优化教学过程中的解题思路、互动方式,尽可能的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