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语文朗读教学的偏失与思考

2020-12-07李胜敏

魅力中国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读书

李胜敏

(云南省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云南 广南 663300)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加强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体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呤诗也会呤。”也强调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探索小学语文有效朗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语文朗读质量,回归小学语文朗读本位,自然成了当今语文教师所研究的重要课题。纵观现阶段语文课堂,欣喜地发现,许多语文教师认识到“读”的重要性,“书声琅琅”也成了阅读教学的一道风景线。但静观细想,占了阅读教学“鳌头”的“读”是否真的有效呢?不难发现,有些课堂走马观花,装腔作势读,作秀表演读,大大降低了“读”的实效,没有发挥朗读的作用,“读”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

当前,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现状是如何的呢?

有关人士指出:语文朗读教育“沙化”现象严重。即是说,朗读材料被肢解,教学内容繁琐,教学思路细碎,缺乏整体把握和朗读理解,教师的朗读教学行为偏失。主要表现在:

一、朗读教学流于形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成了一种形式、一种点缀、一种摆设,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这一张扬“人文性”增大教学容量,于是一会儿播音乐,一会儿放图像,一会儿讨论,一会儿上台表演,看起来是锐意改革,刻意求“新”,热热闹闹。事实上,一篇文章学过后,学生读课文仍是结结巴巴,丢三落四,如同未学一样,真正有效的朗读已在语文课堂上远离!

二、缺乏对学生朗读的具体指导

学生只知读书,不知怎样读书,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课堂上也习惯于听录音朗读,不喜欢老师的范读、学生的齐读和分角色朗读……总之,未把文章当文章读,文章的文气已在朗读中丢失!试问:无指导的阅读真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么?

三、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两千多年的中国教育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语文教育史。然而,常常国语,却耗时多,效率低,质量差,落得里里外外一片指责。我们不得不反省教师的读写功底、表达能力和学识水平,不得不反省教师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孩子的热爱。应该说,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语文教师的敬仰。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如何进行朗读教学呢?

(一)明确朗读的目的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教育专家们也指出:“阅读是人类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学生朗读是吸收,也是倾吐,他们将在朗读中成长、进步”,“朗读过程,是提升自己的过程,也是享受智慧人生的过程。”专家们的论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地位和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语文课堂走出荒芜的沙漠,就必须让学生多朗读,让学生真正从课堂的边沿走到课堂的中心,做课堂的主人,决不能视读书为可有可无,不能让朗读成为“孤独”。当然,这种朗读应该是学生自主的朗读,完整的朗读,真实的朗读。

(二)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那么,朗读的习惯包括哪些呢?它包括:坚持预习、复习课文;读书要看注释;读书要有工具书辅助;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勾划作批注;读思结合;精读、略读、赏读、速读相结合;多读有益的课外书。总之,一句话:“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在课堂上,要把无声的默读和有声的朗读结合起来。经典段落要“美读”,要读出重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读出意境。在读的形式上,要抑扬顿挫地读,深情并茂地读;可以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可以一个范读,学生齐读;可以诵读,分角色朗读;可以坐着读,站着读;可以端坐身姿态读,摇头晃脑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中,不是每一篇文章都适合朗读,有些适合讨论,有些适合讲授……大可不必千篇一律。

(三)增强教师素质,提高学生朗读品位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常流常新的“活”水。意思是说,教师要想教好学生,自己本身的知识要丰富。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但是教师肩负解惑职责,为了帮助他的学生理解某一问题,首先自己必须有着深刻的见解,这样的见解是建立在对这一问题的相关方面广博而深厚的积累基础上的。

同时,要使学生的朗读倾向由平庸、通俗向高雅、经典转变;朗读兴趣由对故事的猎奇转移到作品语言、结构的欣赏与把握,对意蕴的感受、美丑善恶的辨析、良知人性的解剖等方面。特别是经典作品,应该是学生独立的朗读、完整的朗读、潜心的朗读。因为,朗读精品,不仅可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而且可以美化心灵,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升华人格,铸造民族品格。

(四)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读书方法。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一是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小学生识别的能力低,好奇心强。往往在课外阅读中找不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因此,对学生必须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不是找乐,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为了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在配套的课外读本的同时,选择一些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较强的,与课内学习联系较紧的书刊来读;二是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首先要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有了计划认真执行,才能逐步养成习惯。其次要养成观看目录的习惯。看书报要有整体浏览选择需要细读的习惯。其三,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和剪贴。一般说记读书笔记要学会以下八项:读书报的时间、书名或篇名、作者、学会的生字、学会的词语、学会的好句、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读后感想。久而久之,在博读群书中,摄取知识,获得才干。

面对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语文教师应是语文课的一把钥匙。让我们共同进入语文织就的“宝藏”,开阔视野,提升精神,增添智慧,品偿人生,“用语文行走天下”。让我们都“读起来吧,共同创造语文教学的灿烂明天!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习惯读书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能力
上课好习惯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