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思考
——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

2020-12-07李安然李心语张译心左梓轩

时代人物 2020年34期
关键词:防控疫情教育

李安然 李心语 张译心 左梓轩

(1.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0500;2. 中国石油集团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 北京 100033)

随着“一带一路”的部署实施,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新机遇、新使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将打造“留学中国”品牌作为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1],中国优化来华留学政策法规环境,构建完整的来华留学政策链条,这不仅推动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融,也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截止2020年11月,西南石油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生国际学生共计506人,学生来自全球四大洲的41个国家,其中亚洲学生占比73%,非洲学生占比25%,大洋洲及欧洲学生占比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源学生占在校国际学生总数72%,丰富的学生来源国别,构建了学校多元化的国际环境。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现状

随着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大力实施,来华留学生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生接收国,国际学生教育体系正在逐渐完善[2]。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际学生普遍存在防控意识淡薄、文化认同差异及社会责任感不强等现实问题,学校为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加强了校园出入管理,实施了严格的外出审批制度。此外,因疫情导致部分国际学生暂缓返校,导致国际学生课程转为线上教学,线上课程存在互动性不强、实践性不高、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国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度不高。

严峻的疫情形势、“云”教学和封闭式管理以及国际学生相对散漫、个性、自由的性格,加之中外学生存在较大文化观念差异,对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带来巨大挑战。特别是以中国“抗疫”之治、制度之优、文化之深,做好国际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成为国际学生教育之需、管理之需、服务之需。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强化国际学生日常管理的价值与意义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对当前传统的管理模式主动升级优化,构建一套完整、可行、科学的国际学生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增强国际学生的文化认同和重大疫情期间的环境适应性,对于保障在华国际学生群体疫情防控成效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高校应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底线思维,做到思想认识不松懈、教育管理不缺位、爱心关怀不断线。抓“点”促“线”拓“面”,主动构建疫情防控为关键的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体系,推进重大疫情时期国际学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3],将疫情防控措施做实做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帮助国际学生掌握目前疫情形势、最新疫情动态,提升国际学生对疫情感知和判断,加强舆论引导;普及预防意识,对学生思想动态、健康情况、心理状态等切实做好精准摸排,认真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面对疑点难点及时反馈、及时回应;加强国际学生政策和法律教育,提高遵纪守法意识,规范自身言行,引导国际学生正确理解政府组织防控疫情的工作机制与举措;加强心理干预辅导,防止出现情绪波动和恐慌;提高国际学生的日常生活保障,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强化人文关怀;主动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探索教育新方法,进一步培育国际学生“知华、友华、爱华”情怀,引导国际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构建“三个三”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体系

按照“点、线、面”三个层次进行科学布局,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为国际学生培植“战疫”“精神疫苗”是加强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重要举措,努力实现以点成线、以线促面、以面活局。

抓实三个点:抓重点、解疑点、攻难点

以常态防控保安心。切实贯彻疫情防控安排部署,保持常态寝室走访与调研,加强对国际学生的在校情况和行程流动动态管理,开展对重点疫区人员返校以及与重点疫区人员接触的排查,加强学生日常健康检测。学生公寓24栋管理人员在国际学生往返寝室楼栋执行“身份登记、体温检测、信息录入”的工作要求,切实保障国际学生管理秩序。

以“学生之需、学生之想、学生之愁”为工作主轴,定期为国际学生分发口罩,帮助国际学生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范意识,引导国际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督促学生加强自身防护,学院按照要求准确、及时上报学生每日健康和行程动态。

以答疑解惑破疑心。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国际学生普遍关心的“回国手续怎么办?”“清真食材怎么买?”“缓考补考怎么完成?”等问题及时与党委学生工作部、后勤服务总公司、心理发展与服务中心等部门沟通反馈,将国际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等难点疑点作为管理服务的中心,实现同步谋划、同步研究、同步推进,消除学生思想顾虑,让国际学生感受“中国力量”“中国温度”。

面对寒假已回国的国际学生,学院主动与国际学生保持联系与沟通,按照“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的原则,告知国际学生暂缓返校及线上教学等相关安排,及时了解国际学生学业困难情况。引导任课教师结合国际学生生源国时差、网络条件、课程平台和认证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对教学设计、内容及辅导进行合理调整,使学习过程中的管理、指导、考评等板块周密可行。帮助国际学生充分利用在线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及网络工具等开展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以排忧解难促安心。疫情爆发初期,国际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介关注疫情发展动态,但由于认知局限,缺乏对疫情发展的准确判断,抱有消极心态,存在一定的孤独、恐慌等负面心理状态。针对学生心理焦虑、生活购物不便、线上教学不适应等问题,树立“因生施策”思想,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对存在学业困难、情绪障碍等情况的国际学生开“心理处方”,提升国际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和了解,引导国际学生消解恐慌、疑虑等负面情绪,加强心理关爱支持和日常生活保障;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把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不少留校国际学生提出了回国申请,寒假已回国学生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暂缓返校,解决签证证件过期等法律风险问题迫在眉睫。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学院认真梳理、核查我校国际学生签证证件有效期限,积极与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沟通,协助国际学生办理相关证件,解决签证过期问题,积极应对国际学生因疫情造成的证件办理困难,协助留校国际学生安全归国。

对于2020届毕业国际学生,学校站在疫情防控的政治高度,教育引导的工作维度,关注服务的暖心角度,及时发布《关于做好2020届毕业生离校期间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相关工作的通知》等通知,以“加强疫情防控管理、加强离校安全教育、加强诚信感恩教育、加强文明离校管理”为要求,深入了解国际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心理状况,积极化解因疫情、学业等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举行2020届语言进修生“云”结业典礼,为国际学生从快从简办理毕业离校手续。

布成三条线:布好时序线、建成联络线、筑牢督导线

以国际学生个体为“点”,点点相连,搭建以“时序线有条不紊、联络线张弛有力、督导线质效结合”为特色的国际学生教育与管理体系,统筹资源实现“同心相应”。

布好有条不紊的时序线:第一时间向全体国际学生通报学校疫情防控要求,提醒个人卫生安全防护;第一时间召开国际学生班导生疫情防控工作会,保证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有序推进;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专题形势与政策”“卫生防护与心理调适”等专题会议,普及防疫知识,提倡科学防控,严禁造谣、传谣、信谣。

建成张弛有力的联络线: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思路,设立“院领导-辅导员-班导生-学生干部”四层网格联络制度,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把网络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主渠道、主战场,认真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好已回国国际学生旅程动向实时排查,切实做好“摸排、登记、上报”工作。

筑牢质效结果的督导线:建立“辅导员、学术导师、班导生”督导队伍,深入网络课堂,深化学风督导员制度,保障网课出勤率。开展以“治糊提气、治懒提神、治庸提能”为主要内容的“三治三提”国际学生思想素质提升计划:“治糊提气”旨在理清学生发展思路,促进综合全面发展;“治庸提能”着力解决少数国际学生安于现状、萎靡不振等问题,弘扬敢于突破、敢于担当的担当精神;“治懒提神”重在解决懒于学习、不思进取等问题,着力营造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善做善成、知行合一的良好氛围。

拓展三个面:拓宽服务面、强化网格面、延展覆盖面

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不仅有点与线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开拓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的面,以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形成疫情防控的“拦河网”,最终牢固筑立疫情联防联控“防疫墙”。

拓宽服务面,用心呼应学生期盼:在学生公寓24栋国际学生寝室过道的公告栏张贴相关通知传达最新要求,及时发放口罩和新冠肺炎预防中药保障学生健康安全,常态性寝室走访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陪同外出购买生活用品保障日常所需,督促线上课程教学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用心用情用智慧不断延展服务覆盖面,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作用,涵养积极健康心理,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

强化网格面,推广网络文化作品: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等各类传统文化交流主题活动,将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学业指导等内容通过学生喜爱的网络产品进行传播推广,组织开展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活动,有效增进中外学生情感认同。组织国际学生拍摄《中国加油,我们与你同在》网络文化作品,指导国际学生在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发表题为《外国人眼里的中国防疫举措》文章,向世界讲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所做的努力,以及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的积极贡献。

延展覆盖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国际学生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科技大学巴基斯坦留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学习回信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向国际学生加强中国法律法规、国情校情、校纪校规和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和引导国际学生珍惜在华学习时光,早日学有所成。加强国际学生正面典型事迹报道,在交流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国际理解、国际认同,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国际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家形象和国际人才交流。在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和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加的叠加影响下,国际学生结构愈发复杂,管理难度增加,管理要求提高。本文以西南石油大学疫情下国际学生管理为案例进行分析,着力国际学生跨文化教育,总结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经验,从思想、学业、生活、文化等方面,以“疫情防控”为中心,提出“三个三”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体系,提升国际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猜你喜欢

防控疫情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题解教育『三问』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