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启迪智慧
2020-12-07万吉秀
◎万吉秀
从教至今,时刻都在反思:到底该怎样进行教育活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该如何做?学生在校不紧要学会如何考高分,还要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有所成长。作为老师不能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更要用智慧启迪智慧,引导学生去寻找知识,获得知识,增长智慧。
作为教师已是第四个年头,但是教师的职责到底是什么?教书?育人?如何教书?如何育人?我们教育的目的何在?这是我这四年来在面对诸多教育教学问题时不断思考的一些问题。曾经,我以为教书就是把我所知道的尽可能地告诉学生,让学生也知道,包括学科知识、人生感悟等等。然后让学生照着去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日常规范中不犯错误。于是我很认真地备课,尽可能地让自己知道更多,对不听话学生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服教育。虽然最终也被学生接受,偶尔也有不错的成绩,但是总感觉还欠缺点什么,似乎这不是教育的最终的目的,这也还不够让我成为一个让学生以及我自己都敬佩的好老师。
一、教育的目的——启迪智慧
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教育的话题,其中不乏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例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同样,近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其《教学合一》里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纯粹“教书”是我们把活泼的学生当成了“书架子,字纸篓”,而“教学生”也就是把我们所有的都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的真理无穷,我们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所以我们能教学生的也是有限的,终归是“不妥当的”。所以好的先生是“教学生学”,“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情景,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也就是启迪学生的智慧。20世纪英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在其《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更是直接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智慧的人,通过知识理解生活,成长智慧。”
我现在教学的学生是从初中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尤其是我所教学的历史学科上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初中阶段那种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上,对于历史事物之间发展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很难去理解和把握。所以在教学上,我不能只把知识点是什么告诉他们,也不能直接把其中的内在关系告诉他们,而是要交给他们方法,启迪他们自主地去分析和探究,让他们能够自己去发现历史的奥秘,发现历史的规律,去认识历史不是一团死记硬背的知识点,从而由衷地对它产生兴趣。并且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困惑,真正做到“读史使人明智”。
同样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他们都正处于未形成、正形成阶段,总之是不成熟的,迷茫的。对自己的人生、未来没有想法和规划。而此时,如果我们一味地告诉他们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未来是没有前途的,他们必须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这样的结果是,作为鲜活个体的学生可能不会接受,即使接受了,照着做了,那么将来的社会可能都是一个模式的人,而不是多样的富有创造力的。如果在遇到我们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时,他们又该如何去解决呢?
所以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把所有前人的智慧以及我们的智慧都传给学生,而是以此为手段启发他们的智慧,去探索他们自己的人生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二、教育者的责任——以智育人
“以智育人”既是前人的智慧,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知识。更是教育者自身的智慧,同样的知识不同的人教出不同的效果。在此次同课异构大赛中我有着非常深切的体会。同样的一课《“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来自全省二三十所中学的老师有二三十种不同的上法,其中有的真的让人非常的震撼和欣赏。从课件制作,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挖掘上以及调动学生方面都能体会到一种智慧在里面。所以要想达到启迪智慧的教育目的,作为桥梁的教育者必须是个有智慧的人。首先我们也应有智慧地去掌握前人的智慧,也就是我们也必须丰富我们的知识。其次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灵活地运用,比如: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不能把学生当作一个空罐子,一味地用讲授的方式进行灌输式教育。这样无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了知识丰富却没有智慧的书呆子。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思考,我们不能把所有时间都占满了。再者,作为教育者,尽管我们拥有比学生更多的知识,但是也要和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才能给学生更多的信心去激发其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