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2020-12-07谢恩
谢恩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船厂小学,广西钦州 535035
自新课改推行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新的教育理念引入了教育教学之中,广大教师的目光不再聚焦于怎样上好课,而是更多的放到了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上。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若想取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增长才能,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调整自身角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多给学生时间充分地思考、热烈地讨论、积极地探索,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展示自我,教师的作用和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上,这样便可以有效地改善教与学,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1 指导预习,使学生掌握学习自主权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要想使一堂课完美结束,教师要备课,学生亦要备学。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有意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引导学生提前感知新课,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白鹭》这课之前,我指导学生进行了自主预习。首先,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之后,我让学生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接下来,尝试做一做课后习题,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通过遣词造句来表达主旨的。
2 合作探究,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被动式教学仅将学生看作容纳知识的机器,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个体价值,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背离了当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利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主人,教师就必须调整角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自主获取新知,这样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语文教学改革向更高层次推进。
以《将相和》这课的教学为例,在学生阅读了课文并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简单了解后,我让学生试着将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想想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之后,我让学生在组内提出并交流不懂的问题,然后我与学生共同分类归纳了重点问题,接下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这样便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3 分层授课,兼顾学生学习需求
要想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发展,教师就必须要抛弃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的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局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分层教学策略,以充分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开展《珍珠鸟》这课教学之前,我首先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语文基础、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将其划分成了不同的层次。之后,我在结合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基础目标、提升目标和拓展目标,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便在目标的指引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需求及能力,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策略,或让语文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自学,或引导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通过分层教学,不仅最大限度地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总而言之,生本理念代替了以往传统的师本理念,将教学重心由知识灌输转向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生本理念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为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