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性"培养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开展研究
2020-12-07刘睿
刘睿
市妇联实验幼儿园,山东淄博 255001
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阶段为自主性等一系列个性品质形成的主要时期,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极利于对幼儿良好个性展开培养,从而促使其可以更好的与社会生活相适应。因此,幼儿所需要学习的基本品质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品质,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教育过程中也应该重点对幼儿展开相应培养。而户外游戏作为幼儿极为典型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主要途径,需要鼓励幼儿积极且自主以及主动的参与到户外游戏中[1]。因此,户外游戏的开展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基于“自主性”培养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开展现状
目前,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户外游戏的开展已经成为了较为常见的一种幼儿教学模式,但在目前幼儿园户外游戏开展中对幼儿自主性培养期间依然具有一些问题:(1)部分幼儿园并未按照幼儿实际情况对适宜活动进行选择[2]。部分幼儿园虽然可以有效接收到教育部门所提出的关于幼儿教育相关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无法结合每一名幼儿的特点对其展开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存在严重影响。(2)基础设施准备不完善。我国近些年幼儿教育方面依然存在不正规情况,很大一部分家长之所以选择幼儿园是由于其工作相对较忙从而没有多余时间去照顾孩子,而幼儿园本身也只是对孩子进行看护的一个场所,因此多数幼儿园并不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存在严重影响[3]。
2 基于“自主性”培养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特点
开展幼儿园户外游戏主要是为了引导幼儿走向户外,并促使其与大自然亲近,同时在开展户外游戏期间,幼儿可以自由进行选择以及自主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索,从而促使游戏中所具有的最本真的功能得以体现[4]。户外游戏具有以下特点:环境具有开放性,将游戏环境转移至户外,更加开放且自由;以往由教师作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被彻底打破,幼儿可以根据其自身喜好自主选择游戏,并自主决定所选游戏的具体玩法,不受到任何限制;内容也变得越加丰富,将更多的材料以及器械投放到户外中,促使幼儿多层需求得到满足;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并将一些以往比较常见的界限打破,如年龄以及班级等,从而幼儿可以自主交往以及合作,自主性得到有效培养[5]。
3 基于“自主性”培养的幼儿园户外游戏有效开展途径
3.1 开展户外混龄游戏
户外混龄游戏主要特点为打破以往常见界限,如年龄以及班级等,从而让幼儿在园区内无限制的进行交往,并在开展游戏期间共同影响共同进步[6]。幼儿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以及模仿能力,且年龄偏小的幼儿也比较喜欢模仿大孩子的行为,可以帮助其加快获得游戏经验以及操作能力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幼儿成长。因此,教师需要对多元的游戏环境进行创建并对开放的活动空间进行设置,促使幼儿可以更加自主地对活动场地以及活动内容、游戏玩伴以及角色、玩法以及所需材料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展开选择,并合理对不同区域进行布局,还可以将不同区域串联起来。当幼儿与相较于自身年龄稍大的幼儿共同玩耍时,可以在玩耍过程中进行模仿进而展开学习;当幼儿与同龄幼儿共同玩耍时,则可以在玩耍过程中互相分享进而展开学习;当幼儿与相较于自身年龄较小的幼儿共同玩耍时,则可以在玩耍过程中互相学习;在与本班同学进行互动期间,则是在挑战过程中共同学习。户外游戏由于混龄游戏的开展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幼儿的天赋也可以被很好的激发出来,并促使其协作能力以及交往能力和自主性得到有效培养。
3.2 适当对游戏过程展开指导
在开展户外游戏期间,教师应真切将幼儿视为游戏中的主人,不应过多干涉幼儿活动,而是应该让幼儿自主发展以及自主选择[7]。幼儿园在对户外游戏开展期间,为提供给幼儿更好的游戏场地从而开展游戏活动,并防止幼儿之间受到干扰,还需将游戏场地划分为游戏区以及操场、沙地以及草地等几个区域。在相对比较宽阔的场地以及操场上开展一系列开放性游戏,而封闭活动则可以在沙地上开展。在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均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进而可以激发出幼儿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当教师将游戏环境布置好后,便可以选择放手,告知幼儿自行去挑战以及探索和冒险,而教师则只需要陪伴在幼儿身边,并对其意外情况以及典型行为进行相应观察,以便于可以对整个局面做到心中有数。若局面产生失控状态或者出现混乱现象时,教师则应当适当介入,从而促使游戏活动可以回到正轨。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难题,教师则需要在幼儿身边对其展开相应引导,尽可能启发以及鼓舞幼儿,促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出来,并将可能会产生且对幼儿产生影响的问题解决掉。有一些幼儿在开展游戏期间,经常会将教师已经摆放好的物品或者玩具等一些游戏材料弄乱,甚至一些幼儿会将游戏素材弄坏。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期间,应指导幼儿对一些游戏标志进行制作。该种游戏标志会清晰显示出游戏规则,同时还可以将物品摆放位置划分好,从而保证环境可以更加有序。
3.3 对多样游戏环境创设
幼儿作为户外游戏中的主体,其享有创新玩法以及自主决策的权利,因此幼儿可以结合其内心想法对各种新的玩法进行实践以及设计,幼儿通过主动与环境展开互动,从而可以充分感受到游戏过程以及结果带给他的乐趣。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首先应创设出一些较为生动且有趣以及比较容易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游戏活动情境,引导幼儿可以深入其中,并激发出幼儿探究游戏玩法的欲望,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钻爬”游戏开展期间,可对一些适合幼儿钻爬的用品展开应用,如轮胎以及梯子、平衡木以及板凳等,并将三条难度不一的道路进行创设,分别为平衡木道路以及轮胎道路和梯子道路等,并告知幼儿根据其自身能力去选择适宜的道路,在参加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互相帮助以及合作进行挑战,当遇到困难时可以共同想办法进行解决,从而促使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同时幼儿还可以感受到在游戏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又例如在操场中放置帐篷以及砖块和圆筒等,还可以将野战部落建立起来;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攀爬网设置在转角处,幼儿的动作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均可以得到锻炼;还可以利用链条以及木头等在树林中搭建出一座小木屋,让幼儿可以上下穿行追击怪兽;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走廊中对人影墙进行设置,幼儿可以在人影墙中自由穿行。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极为丰富的游戏材料放置在各区域内,其形状以及大小、重量以及硬度和材质等均不相同,让幼儿自己动脑及动手操作,促使其创造能力及想象力展开培养。
3.4 培养其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在参与户外游戏过程中,将游戏规则完善是极为重要的,由于户外游戏范围相对较大且游戏种类相对较多,因此对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展开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开展户外游戏过程中,建立以及落实好规则是首要任务,从而促使游戏更加具有安全性,首先,需要对幼儿户外游戏隐形规则进行设置。在确立幼儿户外游戏规则时,要格外对标识的设计及应用进行重视,使幼儿通过对标识进行解读,从而明确其户外游戏的范围以及游戏内容和游戏过程中所应该遵守的相关规则等,对标识展开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游戏效果。目前,部分户外游戏的材料中已经含有相关规则,当幼儿看到该种游戏材料后,便可以明白所需遵守的相关规则,节省游戏时间的同时,游戏效果也得到显著提高。另外,在开展户外游戏过程中,除了一些幼儿所需遵守的相关规则外,部分规则还需由幼儿共同展开协商并制订,教师可以适当对其展开引导但并不可以包办。如在开展“躲球”游戏时,幼儿经过共同协商从而对以下游戏规则进行商定:将皮球向空中抛出后,让球自由下落,当其在地上蹦三下后,小朋友们互推,从而防止皮球触碰到他人,若幼儿连续三次被球碰到,则需要接受相应惩罚。游戏规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也需要由幼儿共同商定。若幼儿能力相对较差或者比较马虎大意,教师则应对其展开特别辅导,促使其防范意识有所增强,并对示范操作以及以大带小的方式展开利用,促使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有所增强。
4 结语
幼儿园教师经常会出现过多对游戏进行操控的情况,从而致使幼儿无法自由玩耍以及自主选择,因此幼儿参加游戏的真正精神也随之失去。在开展户外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对指导的“度”进行把握,一方面教师将足够的自由给予给幼儿,可以对幼儿自主性进行培养,使其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发展以及成长,另一方面教师适当介入游戏,可以促使幼儿规则意识得到培养,从中获得游戏体验,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游戏技能得以提高,极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